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握好「肚」中之「度」!這才是養生的正確姿勢

播放GIF

文丨劉旭剛

人生之幸莫過於身心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而健康則是每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礎。

關於健康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芸芸眾生不乏健康高論、養生秘笈、長壽之道。有人感嘆,大師講座多、保健書籍多、朋友圈轉發健文多,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尤其是一些人談的「健康經」觀點相左,更使人無所適從。健康重要,談論健康的話題就多,這很正常,也很有必要,無可厚非。只是人們不能盲從,要學會選擇,本著「對號入座」「用著合適」「能消化吸收」的原則,以科學的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養生之道。

筆者曾經學過一點醫學,對人生如何把握好「肚」中之「度」,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有些許思考,現一吐為快,以饗讀者。

「肚」與「度」的含義

「肚」字的含義,有腹部俗稱的「肚子」之意,如朱自清《回來雜記》:「省下的交通費可以幫補幫補肚子,雖然是小補,總是小補啊!」;還有另一層意思,指思維器官,如肚裡明白(心裡,心中);肚裡存見(私下認為),肚裡打草稿(心裡謀劃;考慮)等,正如清· 李漁《奈何天·形變》:「你們但知我形容改變,還不曉得我肚子裡面,也明白了許多,竟不像以前鶻突了。」這其中講到的肚子,就是指人的思維器官的意思。

「度」字,《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中,既有計量長短、計量部門名稱、表明物質的有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之意,也有對人對事物寬容的程度、人的氣質或姿態的意思。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超過這個界限,就要引起質變。哲學的這一觀點,應用到人生當中非常重要,具體來講,就是要學會把握「肚」中之「度」。

精神層面把握好「肚」中之「度」

先從精神層面談一談如何把握好「肚」中之「度」。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既會走在寬闊平坦的大道,也會遇到狹窄坎坷的小路,有風和日麗的艷陽高照,也會有陰雲密布、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惡劣氣象。

每個部門都會有乾事創業的舞台,也會有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矛盾;每個家庭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好事喜事,也會有這樣或那樣「一本難念的經」。這所有的一切,都會在人的思維器官的「肚子」裡有所反應,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

當人們在順境當中遇到好事喜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高興高興,慶賀慶賀,抒發抒發喜悅之情,表達表達美好的祝福,這是應該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嘛。但要把握好「度」,適可而止,防止樂極生悲,不能因高興過「度」而傷了「肚」。

大家熟悉的《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

人們應該從這個諷刺小說中受到啟示,避免成為現實版的「范進中舉」式人物。

人的一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順境也會有逆境。當遇到壓力、挫折、痛苦、煩腦之時,應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不能過度「憂慮、憂心、憂傷」,避免因「憂」過了度,而傷及「肚」,給心理和生理健康帶來傷害。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人的健康「兩翼」。人的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也是指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的完好狀態,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

播放GIF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不能與周圍人溝通感情、交流思想,人際關係緊張、敏感,彼此缺乏相互信任;有的人由於學習壓力、工作壓力或生活壓力過大表現出嚴重的抑鬱、焦慮情緒;有的人對自己缺乏自信,遇事常常自我懷疑或否定,對搞好學習和工作等往往信心不足;有的人愛生悶氣,常伴有緊張、嫉妒、氣憤、內疚、沮喪等不良情緒,而又無法找到宣洩的途徑,導致身體上出現不良反應,等等。

這些表現與沒有把握好「肚」中之「度」有著直接的關係,值得人們深思和預防。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王夫之總結出的「六然法」,即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處事斷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可作為人們在精神層面把握好「肚」中之「度」的修身養性之道。

肌體層面把握好「肚」中之「度」

再從人的肌體方面講一講如何把握好「肚」中之「度」。肚子餓了需要吃東西。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飲食喜好,無規律可循,不可能有統一的標準。但在飲食健康方面,人的思維器官的「肚」和腹部俗稱的「肚」是可以達成「共識」,步調一致的。前者的「肚」負責科學合理下達進食「度」的指令,後者的「肚」一絲不苟來遵照執行這個「度」。

現在關於食療養生的「飲食經」很多,講得都有道理,究竟聽誰的呢?有些人很糾結,不可能全部食用啊!其實大可不必,只要是對人體無害食品,按照「三個度」的原則來安排自己的飲食,「肚子」就會開心、舒暢、順利的吸收養分。

飲食要有「廣度」。注意食物多樣化,不可偏食,應多吃種類豐富的天然食物。像穀類、雜豆、薯類;蔬菜、水果和菌類;肉類、水產品、蛋類;奶類、豆製品;種子、堅果等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脂肪等人體所需的營養食物。

飲食要控制「量度」。老中醫經驗之談:「飲食七分飽,健康活到老」。 吃飯控制量,不僅有助控制體重、保持健康,還能讓頭腦思維清晰。人們千萬要管住自己的嘴,飯再好吃,也不能貪多啊!「似飽非飽」的狀態最為理想,把握好吃飯的速度和量度,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飲食要把握「長度」。有些食物儘管很有營養,但短時間食用起不了多大作用,需要長時間食用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有利影響。人們應根據身體需要,選擇適合自身的有益食品,堅持不間斷長期食用,使其由量變到質變,真正起到飲食健康養生的作用。

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可以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認識自然,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幫助。希望人們多學一些哲學原理,學會用哲學思想和方法來指導自己正確把握「肚」中之「度」,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收穫身心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美好人生。

編輯丨徐德金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