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8種人要注意了,血栓隨時會找上門!

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臨床醫生和患者對動脈血栓相對更熟悉一些,包括常見的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事件都屬於動脈血栓。而靜脈血栓曾經被認為是少見病,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血栓的形成除了與一些先天性因素相關外,大多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下面看看那些人會被血栓「青睞」。

1、吸煙者

吸煙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危害,血栓就是其中之一。吸煙看起來主要影響肺部,其實還會傷害血管。煙草中的有害化學物質會損傷血管內膜,讓血細胞更容易凝集起來。

吸煙還與心臟病和外周動脈疾病有關,它是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最大的推手之一,因而也會增加患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

2、孕婦

即使在堅持鍛煉的情況下,懷孕女性發生血栓的風險也會上升。這一方面與她們血液中雌激素含量增加有關,另一方面,胎兒生長過程中,會對孕婦腹部血管和骨盆施加壓力,阻斷血流,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

3、服用雌激素者

雌激素是常見避孕藥物的主要成分,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患上血栓的可能性會增加3~4倍。原本健康的女性,長期服用避孕藥可能發生腿部腫脹、氣短和胸痛(幾率並不大)。

因此,存在血栓風險因素的女性,不建議採用藥物避孕。更年期採用雌激素替代療法的女性,也應當重視血栓的隱患。

4、有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人

如果你正在對抗嚴重的疾病或感染,就要格外提防血栓。

有些類型的惡性腫瘤(如腦癌、卵巢癌、胰腺癌、結腸癌、胃癌、肺癌和腎癌等)會增加患者得血栓的風險。血栓有時會在癌症之前出現,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是癌症的一個預警信號。

此外,糖尿病、愛滋病或炎症性腸病(如節段性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也會增加血栓風險。

5、久坐、缺乏運動的人

住院等情況下,人們會連續幾個小時甚至更久都不移動身體,這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身體遭受嚴重外傷、生重病或做手術的人,會因為在病床上久臥而導致血栓風險顯著上升。

坐長途車或飛機等許久不動的人,發生血栓的風險也較高,特別是當他們喝水不夠充足時。長途車、公車司機等職業的人群,也有較高血栓風險,應注意加以預防。

6、有血栓家族病史的人

如果你的直系親屬患有血栓,你就比常人有更大可能「中招」。某些遺傳性疾病也會使血液黏稠,更容易形成血栓。

7、以前得過血栓的人

患過靜脈血栓栓塞或肺栓塞的人群,1/3會在10年內再次發病。這是因為,血栓形成於靜脈瓣膜周圍,會對靜脈造成一定損傷,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損傷可能導致多發性血栓。

遵醫囑用藥,避免其他的血栓高危因素,有助於降低複發風險。

8、肥胖的人

肥胖越嚴重,患上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越高。這是因為,身體承受的重量越大,血液流動起來就越困難,如果還有久坐習慣,情況會更糟。

被血栓纏上的可怕後果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造成突然死亡。

播放GIF

分類位置後果動脈血栓腦血管一側肢體功能障礙,如偏癱、失語、視覺和感覺障礙、昏迷,嚴重會致殘、致死心血管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周圍動脈雙腿出現間歇性跛行、疼痛,甚至因壞疽而致截肢靜脈血栓下肢深靜脈導致肺栓塞,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胸痛、咯血、暈厥,甚至猝死

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

防血栓,要牢記這幾點

1、多吃粗糧

蔬菜、海藻、豆類、全麥麵粉等富含膳食纖維,能阻礙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吸收,每天都要多吃點。

2、少吃油

減少肉、蛋、油炸食品等高脂肪攝取量,多吃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因為其具有降低膽固醇、中性脂肪以及預防血栓的功能。

3、少飲酒

過量飲酒會使血細胞受損,增強紅細胞黏合力導致血栓。

4、多運動

科學的有氧運動能加快血栓溶解的速度,降低血液黏度。

5、常泡澡

每周泡次熱水澡,水溫能加速血液流動,從而使溶栓能力隨之增加。每次20分鐘,水溫以舒適為宜。

轉載請說明出處。了解更多心臟健康知識,請關注「大象心健康」、「大象心健康服務號」公眾號。

大象心健康

象由?生,為您守護!

-----您的24小時心臟健康管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