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譚浩俊:誰願意來接金立這個燙手山芋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譚浩俊

  儘管債權人都同意重組,企業也有這個願望,金立在市場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劉立榮的存在,是金立能否重組成功的最大障礙。劉立榮如果真的想留下這個創業“遺產”,就應當選擇主動離開。否則,就只能破產。

  重組,當然是債權人最希望看到的結果。畢竟,重組能夠給企業帶來生的希望。破產,也就只能看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能償多少算多少了。所以,只要沒有明顯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債權人都會同意重組的。

  對創立於2002年的金立來說,由於比較好地站在了手機市場的風口。因此,從創辦開始,就走得順風順水,出貨量也一路飆升,2015年出貨量更是一度鋼彈3000萬部。以至於在2016年年初喊出了全球銷量4500萬部的口號,其中,國內市場3000萬部以上,海外市場1500萬部以上。這樣的目標,對於當時的金立來說,應當不算是“大躍進”。但是,理想非常豐滿,現實則十分殘酷。由於市場競爭加劇,而金立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行銷、而非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因此,不注重產品開發的弱勢,也在競爭中暴露得越來越明顯。2016年出貨量下降為2800萬部,2017年更是攔腰砍,出貨量僅為1494萬部。同時,企業陷入資金鏈風險,各類債務裹夾下,甚至連購買原材料的錢也沒有了,2018年前九個月,出貨量已下降為442萬部。企業完全陷入癱瘓,員工工資也無法保證。

  客觀上講,金立遇到的困難,與手機市場競爭加劇有關,也與國際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有關。但是,在手機市場依然具有一定拓展太空,華為、小米等能夠逆勢而上,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出貨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金立卻只能等待重組或破產。顯然,客觀原因不是主要方面。真正的問題,還在金立自身。

  縱觀這些年來,媒體對金立的報導情況來看,金立出現今天這樣的問題,可能主要源於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在行銷“光環”下掩蓋的落後技術和研發能力。在手機剛剛興起,或者說國內手機才剛剛起步的情況下,行銷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誰的行銷手段好,行銷有針對性,誰佔領市場的能力就強、速度就快。這方面,在近三十年來的企業發展中,案例還是挺多的,如三株口服液、腦黃金、秦池酒等。但是,這種完全依靠行銷來支撐企業的方式,一旦市場居於平衡,弱點也就會暴露無遺。所以,包括三株口服液在內,只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從市場銷聲匿跡了。同樣的,金立所走的路,也與此前市場消失的曾經十分風光的企業差不多。二是企業創始人的行為失撿。一家企業,成也創始人,敗也創始人。如果創始人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有堅持做好實業的信心和責任,就一定會把企業做好做強做優做長。這方面的例子,不用多舉,現實生活中多的是。相反,如果企業創始人稍有成就,就自以為是,就驕傲自滿,就不可一世,甚至惡習纏身,那麽,企業離死亡也就不太遠了。金立創始人劉立榮,就是後一種人,是有了點成就就不知道自己是誰,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賭博中的人。且賭額之大,有的說是輸了上百億,有的說是輸了幾十億,他自己公開承認的是十多億。不管是上百億還是幾十億、十多億,一名企業家,墮落到如此地步,哪還有一點企業家的樣子。

  也正因為如此,對金立來說,選擇重組當然是最優方案。問題是,哪個投資者願意來與一位賭博成性的人合作呢?如果合作以後,劉立榮仍然是企業的股東之一,對投資者來說,顯然是不太願意的,也是會對企業未來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的。真正有效的辦法,就是劉立榮主動離開。

  再退一步講,就算投資者願意劉立榮留下來,也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今後在清債過程中,將劉立榮挪用企業資金賭博的事翻出來,追究劉立榮的刑事責任。與其這樣,不如在與投資者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徹底退出更穩妥一些。問題是,劉立榮願意灰溜溜地離開嗎?如果不肯離開,重組有希望嗎?如果說債務可以處理好的話,劉立榮這樣的人可不那麽好處理。只要劉立榮還在企業,金立要想真正得到重組,難度相當大,也沒有這樣的投資者願意來接金立這個燙山芋。

  也正因為如此,儘管債權人都同意重組,企業也有這個願望,金立在市場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劉立榮的存在,是金立能否重組成功的最大障礙。劉立榮如果真的想留下這個創業“遺產”,就應當選擇主動離開。否則,就只能破產。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