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先鋒”認錯:3000億帝國被59億逾期絆倒 匯源果汁躺槍?

最壞時刻還未到來?

中國金融大佬張振新終於低頭。7月23日,先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鋒集團”)董事長張振新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郵件,表示集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在對廣大投資者感到深深歉意的同時,希望用最短時間扭轉當下不利局面。

他在公開信中還稱,遭遇了一些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隨時接待來訪的投資人客戶,並擬在幾個業務重點城市設立接待中心,已成立了催收管理工作組。集團啟動了重組計劃,資產盤點清算工作組也已成立。

先鋒集團官網及公開信息顯示,先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始創於2003年,深耕金融科技、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領域。先鋒集團目前主要通過弘達資本(傳統金融服務方向,包括銀行、證券、租賃、擔保等)、網信集團(互聯網服務方向,包括支付、網貸、眾籌等)、先鋒投資(產業基金方向,涉及商務租車、不動產等領域等)三個子集團開展業務,在A股、港股、新三板、美股均有上市公司,在多個細分金融服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資產規模在3000億元以上。

過去十六年,張振新及其領導的“先鋒系”一向低調行事、潛心擴張,締造了一個龐大金融帝國。北京某私募高管人士曾評價稱,先鋒集團的“厲害之處”在於通過收購及申請拿下了絕大部分的金融和類金融牌照,特別是比較難拿的融資租賃、銀行牌照等,能量不可小覷。

但現在連“金融大鱷”張振新都承認低頭認錯了,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

蹊蹺的起因

時間財經梳理發現,引發此次先鋒集團危機的導火索,主要是先鋒集團旗下網信集團於7月初開始爆發的理財產品逾期問題。

7月4日中午,網信集團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當前,因相關融資企業未回款,網信平台出現了小規模的逾期。7月5日晚間,網信集團再度發布聲明稱,由於大額企業標的無法及時還款,及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原因,導致集團部分產品出現逾期情況。

此後,多地網信投資人前往有關部門報案,網信集團也表示將在7月12日或7月15日發布兌付方案。但直至今日,仍無兌付方案公布。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登記披露平台數據,截至6月30日,網信集團旗下的P2P平台網信普惠尚有借貸餘額58.95億元,當前出借人數有14萬人。

時間財經從多名網信投資人處了解到,多名投資人在網信的投資金額達幾十萬;近日陸續有投資人前往網信集團等處推進進展;目前該案件尚未立案;網信客服電話較難撥通;部分投資人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懷疑網信集團逾期產品中可能存在假標,真標的擔保公司有些也是先鋒集團旗下公司。

財新網報導稱,2019年3月,網信集團完成了曲線上市計劃,通過已在美上市的Hunter Maritime Acquisition,登陸資本市場。據Hunter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雙方合並時,網信集團的股權價值評估為20億美元,大約134億元人民幣。網信集團2017年起開始盈利,截至2018年9月末,網信控股淨利潤為4950萬美元,大約人民幣3.3億元。

業內人士王力(化名)向時間財經表示,據其了解,網信集團逾期事件或與曾被譽為“國民第一大果汁品牌”的匯源果汁(公司主體: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有關。

時間財經查閱匯源果汁官方微博發現,大量網信投資人在匯源果汁發布的多條微博評論區留言,要求匯源果汁還款給網信集團,但匯源果汁並未對這些留言作出回應。

時間財經多次撥打匯源果汁方面電話,希望了解相關情況,但電話均為無人接聽狀態。網信集團方面也未給予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4月3日,匯源果汁在港股停牌,直到目前仍未遲遲複牌,停牌原因是一筆42.82億元的違規貸款。

財經天下周刊報導稱,2018年3月29日,匯源果汁發布《有關提供財政資助的主要及關聯交易》,公告稱,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間,公司向關聯公司北京匯源飲料提供約人民幣42.82億元的短期貸款,年化利率10%。以便北京匯源飲料應付臨時運營資金需要及還債。

不過,這筆交易顯然是違規行為。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匯源飲料屬於匯源果汁的關聯公司。而按照港交所規定,如此巨大額度的貸款,匯源果汁應當事先申報、公告並得到獨立股東批準才可執行。

2018年4月3日,匯源果汁開始停牌,更嚴重的是,同年6月,港交所介入匯源果汁違規事件,要求匯源果汁對公司股票複牌列出相關條件,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複牌條件,港交所將啟動對公司的退市程序。

匯源果汁發布的未經審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匯源果汁總負債為11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1.8%。在這114億元中,有83.5億元都是通過銀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等渠道拿來的借款,這意味著匯源果汁還需額外償還高額利息。而在2017年度,匯源果汁的利息支出就已經達到5.04億元。一個更急迫的消息是,匯源果汁還有四支數億元的債券將於2019年到期。

4月,曾傳出匯源果汁將作價36億“賣身” 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地壹號)。雙方還於4月26日簽署了《投資合作框架協議》。但7月16日,匯源果汁公告稱,該合作框架協議已被終止,合作無疾而終。財經天下周刊認為,“匯源果汁又要發愁未來路在何方。”

不知網信集團逾期是否與以上協議被終止有關。

多事之秋

今年以來,先鋒集團已有多家公司“出事”。

截至7月25日,“先鋒系”港股上市公司中新控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新控股」,股份代號:8207.HK,前稱為“中國信貸”)已連續停牌19天。

巧合的是,中新控股被停牌的時間剛好是在網信集團公號發出首次逾期公告之後的第四天,即7月8日。中新控股公告內容顯示,其被停牌的主要原因是其全資子公司先鋒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鋒支付”)的不合規事項。

公開資料顯示,先鋒支付是中新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從2013年開始,先後獲得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北京市、遼寧省)牌照及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資質、跨境人民幣支付結算資質。先鋒支付業務範圍涵蓋基礎支付服務及網貸銀行存管、直銷銀行、產業鏈金融、網貸雲平台、雲錢包等。

北京商報報導稱,先鋒支付的問題可能涉及挪用銀行T+0資金未還。支付機構的T+0服務本質上是墊支,多數都是與銀行合作,使用銀行的授信,而銀行為商戶和支付機構提供T+0的資金服務,獲取利息收入。很可能先鋒支付缺乏必要的風險隔離,而遭央行檢查。先鋒支付不合規事項,或與“P2P網貸平台網信普惠由於部分項目到期無法提現”有關。

此前,先鋒支付已曾於4月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大連市中心支行給予警告並罰款4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9月,中新控股曾遭遇來自美國的做空機構BonitasResearch LLC(下稱博力達思)沽空。上述沽空報告稱先鋒系旗下公司網信控股經營表現惡化,同時,對中新控股提出包括虛假交易、操作股價等在內多重質疑,進而認為其權益價值最終為零。中新控股則反駁稱博力達思報告的指控“毫無根據”。不過,此後近一年以來,中新控股股價長期處於下跌狀態。

券商中國報導稱,5月8日,遼寧證監局再次發布關於先鋒系旗下公司網信證券股東方的處罰結果,網信證券股東聯合創業集團被采取限制股東權利措施的監管決定,其違規主要涉及三名自然人未經批準實際控制網信證券5%以上股權,被責令改正,其中即包括時任先鋒集團CEO的張利群。

5月17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近期證監會發現網信證券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淨資本及其他風險控制指標已不符合規定要求,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公開信息顯示,先鋒系旗下的另一港股公司弘達金控今年3月也爆出2018年產生2.27億港元巨額虧損,較去年同期淨虧損444.5萬港元,同比增長50倍。

這些公司同期出事,是純屬巧合,還是先鋒集團整體財務出現問題?令人擔憂的是,21世紀經濟報導曾報導,先鋒系存在通過股權質押實現“體內融資”、收購“左手倒右手”等問題。(台灣時間財經 喬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