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是件重大的事!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岐黃原創、無價之寶,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聽專屬中醫五臟調和音樂養生

死亡有一萬扇門,你在哪扇門前謝幕?

1

巴金: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著名作家巴金最後的6年時光,都是在醫院度過的。這6年裡,他以院為家,整天躺在床上,過上了有口難言的日子,默默承受著「語不能言」的悲哀。

圖為巴金

因為氣管切開和帕金森氏病的折磨,他不能自己進食而靠鼻飼。為了吸痰,插管長期插在鼻子裡,嘴合不攏,下巴脫了臼。後來還做了氣管切開,用呼吸機呼吸使呼吸道暢通。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周圍的人對他說,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巴金不得不強打精神表示,再痛苦也要配合治療。但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樂死」,被拒絕後他還向家人發過火,說不尊重他。

巴金還不止一次地說,「我是為你們而活」「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岐黃小廣告

黑芝麻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可長期服用,可補五臟,長肌肉,填腦髓,入腎,黑髮效果也很好,很多網友已有顯效。九蒸九曬黑芝麻產自人傑地靈的太行山脈,左手是第八次,右手是第九次的哦,對比太明顯了,九蒸九曬差一蒸一曬都有巨大差別,芝麻雖小,除了黑皮裡面還有白皮,再裡面才是芝麻果仁,直接吃黑芝麻消化不掉,從腸胃走一遭人體不得其福反受其害 。這樣堅實緻密的結構,一遍蒸、炒無法充分製熟,所以我們聰明的祖先研製出了這樣一種製法——九蒸九曬(一般整道工序完成至少需要9-15天左右)!通過這種中藥炮製的方式製出的黑芝麻,外皮基本已經脫落,製後的黑芝麻非常利於人體的吸收,已經不再是當初難於消化的黑芝麻了。。。

2

朱正綱:醫生們,腫瘤患者們,

請不要開刀,開一個死一個

「不要再開刀了,開一個,死一個。」2015年起,原上海瑞金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朱正綱,開始去「攔刀」,他在不同的學術場合跟醫生們說,不要輕易給晚期胃癌患者開刀。

按現在的普遍認識,手術切除是這類患者的最後希望。「先把大山(腫瘤主體)搬掉,再用化療、放療等把周圍的小土塊清理掉一樣」。到今天,這種治療觀念已深植於全國大小醫院。晚期病人跑到醫院裡,來一個,就開(刀)一個。

可怖的是,就跟蹤一年看,晚期病人開刀後沒多久就複發了,生存期很短。因為晚期腫瘤擴散廣,轉移灶往往開不乾凈,結果在手術打擊之下,腫瘤自帶的免疫系統受到刺激,導致它們啟動更強烈的反撲。

近兩年國外在腫瘤治療方面,已經提出的「轉化治療」新概念,就是先「轉化」腫瘤,把大腫瘤轉成小腫瘤,把晚期腫瘤轉化到中期、甚至早期,然後再開刀,達到手術切除甚至根治的結果。現在已經有轉化治療後,患者生存期都達到一年以上,生活品質也都不錯的案例了

現在朱正綱現在更願意稱自己是「腫瘤醫生」,外科醫生更關注開刀漂不漂亮,拿不拿得下,腫瘤醫生則更關注患者到底能活多久,活得好不好,這有本質區別。

「我不知道我能攔下多少刀。」朱正綱神色凝重地說。

岐黃小廣告

睡覺敷肚臍,可以調理腸胃、養血安神,還可以改善手腳冰涼、宮寒痛經、失眠,對風寒感冒也有效果。晚上睡覺貼一帖,扶陽排寒全搞定

3

羅點點: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

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羅點點是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60多歲的她曾做過12年醫生,見識太多死亡。有一次,她與幾個醫生朋友聚會,談論起死亡:「我們不希望在ICU病房,赤條條的,插滿管子,像台吞幣機器一樣,每天吞下幾千元,最『工業化』地死去。」

幾個朋友開玩笑,要不要弄一個俱樂部,叫「不插管俱樂部」,臨終時絕不過度搶救,讓身體自然死去。最後,十幾個愛說笑的人在一間簡陋的老人公寓,嘻嘻哈哈地宣告俱樂部成立了。

圖為羅點點

直到有一天,羅點點無意在網上看到一份名為「五個願望」的英文檔案。裡麵包含與以下內容:

「我要還是不要醫療服務。」

「我希望使用還是不使用支持生命醫療系統。」

「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

「我想讓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麼」

「我希望讓誰幫助我。」

這是一份美國有400萬人正在使用的叫做「生前遺囑」的法律檔案。它允許人們在健康清醒的時刻,通過簡單易懂的問答方式,自主決定自己臨終時的所有事務,諸如要不要心臟復甦、插氣管等等。

羅點點開始意識到: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她說:「我在想會不會有一個好的辦法,讓我們在生命最後的這一段時間,不要那麼痛苦,不要那麼驚慌失措,不要受那麼多的罪。

羅點點更希望人們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去面對死亡——尊嚴死。「所謂尊嚴死,就是指在治療無望的情況下,放棄人工維持生命的手段,讓患者自然有尊嚴地離開人世,最大限度地減輕病人的痛苦。

2006年,羅點點試圖藉助網路輿論的傳播,推廣「生前遺囑」和「尊嚴死」。她期望人們在還清醒時就寫下遺囑,萬一將來到了生命末期、沒有恢復期望時,撤出維持生命的醫療措施,使自己自然地、有尊嚴地死亡。她給網站取名為「選擇與尊嚴」。

開國元帥陳毅的兒子陳小魯也加入這個團隊。他回憶,父親病重到了最後時間,已經基本沒有知覺了,氣管切開,沒法說話,全身都是插的管子,就是靠呼吸機點滴強心針來維持。「只是在維持生命,他本人很痛苦,我們也很痛苦。」

「我當時就問了一句,能不能不搶救了?但醫生問,你說了算嗎?你們敢嗎?」陳小魯無言,這成了他一輩子最後悔的事情。

4

醫生選擇如何離開人間?

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

但那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

2011年的11月23日,一篇名為《醫生選擇如何離開人間?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但那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方式》的文章,在美國社會和醫學界引起了轟動和辯論。作者是一名醫生,叫肯·穆尤睿(Ken Murray)。

文章很簡單,肯·穆尤睿回憶說,就在幾年前,一位名叫查理的非常有名望的骨科醫生髮現得了胰腺癌。給查理做手術的醫生是個高手,不但醫術精湛,還發明過一種特別的治療方法,可以把胰腺癌患者的5年記憶體活率,從5%增加到15%,即:提高3倍!當然,其生活品質會在醫療過程中大受傷害,用咱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遭罪是免不了的。

然而,查理卻拒絕了這位名醫的治療方案。第二天回到家,他關掉了自己的診所,從此再也沒有去過醫院。查理把時間全用在了和家人一起享受人生的最後時光上,儘可能地找到最愜意的感覺和狀態。

他完全沒有做化療和放療,也沒有再做任何手術。幾個月以後,查理在自己的家裡病逝,親人們都陪伴在他的身旁。在生命的數量和品質之間,查理選擇了品質。

查理的選擇揭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雖然為盡天職,醫生們不遺餘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當醫生自己身患絕症時,他們選擇的不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為自己使用最昂貴的葯和最先進的治療手段。

恰恰相反,他們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卻選擇了最少的治療!原因正是醫生們的專業訓練,讓他們深深明白藥物和手術的局限性,以及它們給患者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摧殘和巨大的痛苦。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關頭,集體選擇了生活品質!

很多美國醫生重病後會在脖上掛一個「不要搶救」的小牌,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時不要被搶救,有的醫生甚至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這樣『被活著』,除了痛苦,毫無意義。」

然而頗具戲劇性的是,我們常常選擇了痛苦而昂貴的搶救,徒勞地試圖延續親人將逝的生命;而掌握了最豐富醫學知識和技術手段的美國醫生們,卻為自己選擇了最好的臨終方式:呆在家裡,用最少的藥物和治療來改善生活品質,而不是延長生命!

真是太震撼了!

岐黃小廣告

正常的身體不會有虛症,但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和人們消耗的日益驟增,導致身體精氣神都出現不足,身體就會產生虛症,最終就會出現各種慢性疾病!不同的人對虛症也有很多不同的分類,比如常見的精虛氣虛,容易全身無力,極易疲乏,呼吸氣短,說話聲音低,懶言少語;陽虛症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發冷、發涼,口中無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較多,渾身無力,易疲乏等,陽虛症在夏季癥狀較輕,冬季癥狀則加重;精虛、陰虛經常腰困腿軟、足跟痛,手足心熱或兼有心煩熱,失眠盜汗,遺精,脫髮、齒搖。這款鹿桂膏採用名貴中藥材,針對這些情況具有良好的陰陽雙補功能!

5

當面對藥石無效的絕症時,

英國醫生一般建議採取緩和治療

經濟學人發布的《2015年度死亡品質指數》指出:英國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排名第71。

什麼是死亡品質?就是指病患的最後生活品質。英國為什麼會這麼高呢?是因為當面對不可逆轉、藥石無效的絕症時,英國醫生一般建議和採取的是緩和治療。

上世紀70年代,緩和醫學在英國成為一門醫學專科。英國建立了不少緩和醫療機構或病房,當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經無法治癒時,緩和醫療的人性化照顧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基本人權。

世衛組織提出的「緩和醫療」原則有三:

重視生命,並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

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

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緩和醫療既不讓末期病人等死,不建議他們在追求「治癒」和「好轉」的虛假希望中苦苦掙扎,更不容許他們假「安樂」之名自殺,而是要在最小傷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讓他們的最後時日盡量舒適、寧靜和有尊嚴

6

劉端祺:死亡就像一面鏡子

那中國的死亡品質為什麼這麼低呢?因為在最後的日子裡,病人常常得被動地接受這樣的「待遇」:

一是過度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

另一個極端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直到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

尤其是前者,最讓人遭罪。

北京軍區總醫院原腫瘤科主任劉端祺,從醫40年,至少經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

在那些癌症病人最後的時刻,劉端祺聽到了各種抱怨。有病人對他說:「我只有初中文化水準,現在我才琢磨過來,原來這說明書上的有效率不是治癒率。為治病賣了房,現在我還是住原來的房子,可房主不是我了,每月都給人家交房租,我死的心都有。」

劉端祺記得,有一位病人在部落格裡寫道:「雖然醫生天天加班,手機一刻也不敢關機,是很累,但你們不能理解我們生命被延長後的苦衷。能不能放下你們冰冷的刀剪,放棄你們職業性的套話,人性化一點,釋放一點親切和溫馨,問問我們真正需要什麼?比如,過問一下我的痛和苦、我的妻和母、我的生和死……」

對那種「生命不息,化療不止」的觀點,劉端祺一直持反對態度。劉端祺說,整個醫院,他最不願意去的就是ICU病房,儘管那裡展示著最先進的設備。在那裡,他分不清「那是人,還是實驗動物」

有時候,劉端祺會直接對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說:「買張船票去全球旅行吧。」結果病人家屬投訴他。沒多久,病人賣了房來住院了。又沒多久,這張病床就換上了新床單,人離世了。

中國人「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思想是不是應該改一改了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