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膝關節腫脹酸痛、積液如何減少,這些輔助運動你收藏了嗎

生活中由於某種原因使膝關節受到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時,會引起滑膜損傷或破裂,導致膝關節腔內積血或積液,此時,膝關節腫脹、酸痛甚至不能行走,這也是膝關節滑膜炎的癥狀表現,日常比較多見。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積液,應先治療原發疾病。

如果是創傷引起的積液,應避免膝關節的反覆撞擊、過度運動和超負荷運動。如果是關節退行性改變引起的積液,應注意休息,減輕關節磨損。

運動療法就是在上述療法基礎上進行的,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方法,當然出現膝關節積液時,應及時就醫,對於其他緩解方法效果不明顯的可以配合貼敷太一齋膏貼,可以去關注太一齋公眾號領取體驗。

下面一起來了解減少膝關節積液的運動方法

直腿抬舉運動

患者仰臥,雙下肢伸直,慢慢抬起一側下肢,抬腿的高度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堅持5~10秒鐘後放下,兩下肢交替進行,各做10-30次,每日2~3次。

在大腿肌力逐漸恢復的情況下,一方面可增加每次抬舉大腿的次數,增加每日運動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可在腿上綁上重物(如沙袋、枕頭等) ,以增加抬腿的阻力,達到有效鍛煉肌肉的目的。

膝關節不負重屈伸運動

患者仰臥,雙臂伸直,抬起大腿,使之與床面垂直,在此基礎上,屈伸膝關節,運動小腿10~30次,或連續運動5~10分鐘,每日2-3次。

此動作有利於積液的吸收和腫脹的消退。

如果患者身體條件較好,可在屈伸膝關節時,在小腿上置以重物,以增加膝關節運動的阻力,提高治療效果。

這種運動的優點是,膝關節在非負重情況下運動,不會造成損傷。

膝關節抗阻力屈伸運動

坐在椅子上,治療師將患側下肢抬起,做擺動動作,以減輕運動時膝關節的疼痛。通過自然擺動小腿,使膝關節的活動度逐步加強。擺動時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

然後,將小腿慢慢伸直,與地面平行,堅持3~5秒鐘後放鬆,反覆做15~20次,每日3~4次。

最後,在伸直小腿時,治療師用手按壓小腿,並隨小腿抬起適當加壓,給小腿抬起增加阻力,達到鍛煉下肢肌力的效果。

治療師下壓小腿的力量基本與小腿上抬的肌力平衡,每日2~4次。

治療師可以由家人朋友代替完成這些動作。

騎自行車運動

每次騎行10~ 15分鐘,每日2~4次,以不造成膝關節組織腫脹為標準,運動量也可因人而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