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糾正誤區 這也是防癌抗癌的當務之急

很多人易勿入防癌抗癌的誤區,大眾對癌症普遍存在恐懼的心理,使得不少患者及其家屬「病急亂投醫」,盲目相信一些關於腫瘤的非正規療法和保健食品,甚至連一些醫生都身陷其中,這樣不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還影響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品質。因此糾正誤區也是當前防癌抗癌的當務之急。

1.勿入某種食物會致癌的誤區

癌性細胞的生成和發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多種多樣的誘發原因,迄今醫學界對癌症的病因仍存在激烈爭論。但是,一些使人體細胞產生紊亂的因素是人所公認的,比如基因遺傳、環境汙染、殘留農藥、部分食品添加劑、自然衰老等等。法國專家認為,約30%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得以避免的。不可孤立地或絕對地說哪一種食物會造成癌症,哪一種食物能預防癌症,因為「餐盤裡的組合是無限的」。特別是,每個人在食物和癌症危險面前的表現也不一樣,每人都有自己的遺傳基因,因此開出的藥方不能保證對所有人都有效。

2.勿入防癌抗癌不要飲酒的誤區

防癌抗癌首先要做的就是遵循一些通用的「金科玉律」,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少食鹽,多吃綠花椰菜、茄子、水果、麥片和一些土特產,每頓飯不可吃得太飽,每天有規律地至少做30分鐘運動等。與此同時,在紅肉和結腸癌之間沒有必然聯繫,適度飲酒尤其是飲紅葡萄酒有助於抗癌。

要知道,科學是不完整的,人類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一些看似有定論的事情還需繼續求證。在戰勝癌症的路線上,人類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3.勿入只靠「手術、放療、化療」的誤區

現在,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認為得了癌症,只有做手術切除腫瘤,或用放化療等方法,將癌細胞徹底殺死,才能儘快康復。許多患者已到晚期甚至轉移了還要求做手術、放療、化療,結果不僅多花了治療費且生存期反而不如採取保守治療的長,生存品質也下降。

其實對待癌症的治療應有正確的理解,如是早期,可作手術或放、化療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但對晚期或發生癌轉移的患者來講人體正氣已經明顯不足,盲目「霸道進攻」無疑是「竭澤而漁』,也就是說在治療上已不適宜以上三種治療方法了。臨床上許多晚期患者採用中醫藥療法不僅延長了生存期,還創造了治癒的奇蹟。採用我院系列抗癌中藥治療的腫瘤患者至今已有康復了13年,帶瘤生存的病例也不計其數,這些患者大都沒有做過手術和放、化療的治療,而生存期均長於做過手術和放化療治療的。

4.勿入癌症過度治療的誤區

過度治療不可取。所謂「過度治療」就是指醫生給予患者的治療強度超過患者的治療需要,其結果是不但浪費了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身體傷害。目前,我國的腫瘤治療存在相當大的隨意性和不規範性。各科醫生對前來本科室就診的癌症患者,往往首選自己本專業熟悉的治療方法,而後才考慮其它方法,給患者不僅加重了經濟負擔,還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外科手術治療不規範。據統計表明,由於檢查方法滯後和防癌意識不強,在被確診為癌症時,75%左右的患者已處於局部晚期或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但臨床上仍有醫師或患者堅持手術治療,我院就曾遇見過被確診為四期肺癌(晚期)後仍接受手術的患者,此類患者生存期和生活品質普遍低於平均水準。這說明有時候不去碰它,反倒可以相安無事,只要堅持中藥治療,帶瘤生存好好生活的人還不少。

5.勿以正常人的指標作為癌症患者的標準

許多醫生看到癌症患者的血象或某些指標異於正常,就大量點滴、輸血、服藥來糾正,不達正常不罷休,但往往癥狀得不到明顯緩解,反而使患者不適感加重。造成指標異常的根源是癌灶,隻糾正血象是治標不治本的療法。易院長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認為「不能以正常人的血象指標作為晚期癌症患者的體質標準,在無癥狀時可以允許一些腫瘤患者指標低於正常,用藥應根據患者體質不宜過快過猛,指標接近正常癥狀消失時即可,如若一味的追求為達到癌症患者與正常人一樣指標而過度使用藥物,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容易傷害患者的機體。」

6.勿相信「以毒攻毒」之說

一些「民間中醫」認為腫瘤是「毒氣聚結成形」,治療方法是「以毒攻毒」,採用大劑量有毒的中藥,如:蛇蠍蟲類、重金屬礦物類、烏頭馬錢子等,內服外敷,越毒越好,非毒殺腫瘤而後快。這種治療方法,其實是「自殺療法」,腫瘤非但沒殺死,人卻已經先被殺死。即肝、腎功能必然嚴重受損,直至衰竭。

活血化瘀是中醫的治則之一,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在腫瘤治療中也有一些臨床應用。近幾年的研究認為:腫瘤的生長、轉移和抗藥性,都和腫瘤內的新生血管有密切關係,活血化瘀藥物對腫瘤生長和轉移的利弊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7.勿盲目相信民間偏方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有人相信祖傳多少代治癌秘方或偏方。其實,一些治療癌症的「專業戶」、「祖傳世家」,不僅未接受過正規的醫學教育,甚至一些醫學常識都沒有,不少患者上當受騙,浪費了錢財,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秘方也好,生草藥也好,其組成複雜,真正具有抗腫瘤的成分很少,這很少的有效成分經過胃腸道吸收和全身分布,能有多少到達腫瘤,又能殺死多少腫瘤細胞?

8.勿入「輸白蛋白可增強免疫力」的誤區

許多腫瘤患者由於疾病消耗或治療過度,出現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有的醫生和病人及家屬誤把白蛋白當作營養品,盲目輸注,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帶來副作用。其實人體白蛋白製劑只是血液製品而不是營養品,無補充營養的效果。它不含任何抗體,不會增強人體免疫力,它必須經過分解成氨基酸後才能參與機體組織合成,它所含的氨基酸組織中,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賴氨酸及精氨酸較多,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異亮氨酸含量不高,因此正常人如果常用反會影響健康,其主要作用是維持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水腫。有研究表明經常給腫瘤患者輸注白蛋白,腫瘤生長速度和複發轉移速度快於常規水準。

9.勿入「千方百計隱瞞病情」的誤區

很多人認為不要把真實的病情向患者本人透露,以免患者承受不了壓力。但專家認為,腫瘤的治療並不能用一種單一的手段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有一個較長的循環過程。如果讓患者知曉自已的部分病情,同時給予最大的鼓勵和希望,患者可以充分配合治療,增加信心,既可以明顯地提高療效,亦可增加抗病及抗副作用的能力。(當然也要根據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體狀況因人而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