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滑膜炎疼痛難忍?一把甘草2兩酒,一天2次,腰疼腿麻、疼痛消失

滑膜炎是生活較為常見的骨科類疾病,主要的發病部位在膝關節,如果平時經常打球或者進行高強度運動,很容易因為不正確動作導致膝關節受傷,進而患上滑膜炎。人的膝關節在日常活動中會經常磨損,十分容易出現軟組織損傷情況,嚴重時會出現脹痛,影響正常生活,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滑膜炎患者應該如何緩解滑膜炎。

滑膜炎3大癥狀與危害

癥狀1:滑膜充血水腫,滑膜血管擴張,血漿和細胞外滲,產生大量滲出液,同時滑膜細胞活躍,產生大 量粘液素。

癥狀2:關節積液,滑膜炎發生後關節積液增多,膝關節腫脹,活動不便,嚴重的關節積液呈血樣。

癥狀3:造成增生性膝關節炎,滑膜損傷,造成滑膜細胞再生與增生,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生物學的老化等。

接下來我們看下如何正確有效的緩解滑膜炎:

1.貓耳草

根狀莖粗短,斜升,密被氏線形棕色鱗片。葉近生;葉柄高7~15厘米,褐黑色,有光澤,被糠秕狀鱗片;1次羽狀複葉,長15~30厘米,寬3~4厘米;頂端羽片最大,兩側羽片7~14對,互生,羽片卵圓形至卵圓狀矩圓形,全緣,先端鈍,中部羽片長2~2.5厘米,寬7~12毫米;下部羽片剖、柄,上部的無柄;葉厚紙質,兩面密被細長銹毛,尤以下面為多;葉脈扇狀。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

2.甘草

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狀,直徑1-3厘米,外皮褐色,裡面淡黃色。具甜味。莖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鱗片狀腺點、刺毛狀腺體及白色或褐色的絨毛。葉長5-20厘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兩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葉柄密被褐色腺點和短柔毛;小葉5-17枚,卵形、長卵形或近圓形,長1.5-5厘米,寬0.8-3厘米,頂端鈍,具短 尖,基部圓,邊緣全緣或微呈波狀,多少反卷。具有消腫止痛,化瘀血。

3.黃芪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三種野草是如何搭配,才能起到緩解滑膜炎的吧。

材料:貓耳草50克,甘草55克,黃芪50克,花椒60克,白酒1500ML。

製用法:將以上材料洗凈切碎,然後混合均勻裝入棉布袋中,然後一起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5天開始飲用。每天至少飲1次10ml左右。

功效主治:散濕寒祛痹痛,溫經絡活淤血,消散積液。適用於風寒濕痹、半月板損傷、筋骨疼痛、滑膜炎等。

如果你正在被滑膜炎疼痛所困擾,可以選擇快節奏生活的膏貼進行調理。中藥膏貼屬於中醫內病外治首選聖品,效果優勝與中醫中的湯藥、強於內服西醫和針刀,它不僅適合各個年齡段使用,而且是目前最為安全有效,相對穩定且使用廣泛的方法,在著名醫刊《醫學探究新知》中登載過一款古法熬製的——苗草,古方貼,對改善骨病疼痛效果突出,在中醫外貼用品中表現尤為出色,在2014年還獲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對各種肩頸腰腿疼痛的問題有非常優秀的改善。

已經大數據分析,九成五以上的滑膜炎疼痛的朋友都會在5-7內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也被醫學研究會所及食葯監局充分認可,現在隨著網路技術的發達,在家 淘 上 寶 就能買到,非常方便。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生活小妙方。

1、外敷

天麻12g,血竭18g,沒藥10g,五加皮15g,乳香13g,把這些一起煎煮,之後留汁去渣,用醫用紗布蘸取,敷於患處,適用於滑膜炎。

2、外敷

川芎13g,當歸10g,元胡18g,甘草12g,生杭芍10g,將這幾樣放到鍋裡煎煮,然後去渣取汁,並用乾淨毛巾浸透,趁熱敷於患處,適用於滑膜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