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腳起水泡,可以自己戳破嗎?預防水泡,醫師4招遠離紅腫痛

腳起水泡,可以自己戳破嗎?預防水泡,醫師4招遠離紅腫痛


腳起水泡超痛,為什麼會有水泡?如何避免起水泡?美國皮膚科醫師 Sarah Taylor 審訂的文章指出,摩擦是主要導致腳起水泡的兇手,如果一天站著好幾個小時,就會對腳跟、腳底、腳趾造成壓力,而容易導致腳起水泡。同時,如果鞋子不符合腳型,導致過松或過緊的部分持續摩擦足部皮膚,就會導致液體堆積在皮膚上層,產生水泡。

另一方面,過於潮濕、流汗過多的狀況下,汗水則會堵塞足部的毛孔,而引起小顆的水泡,這種情形大多發生在溫暖潮濕的季節,或是運動員身上。

其他可能導致腳起水泡的原因包括:

  • 被太陽曬傷
  • 凍傷
  • 過敏反應
  • 暴露在化妝品、洗衣精的化學成分中
  • 黴菌感染
  • 水痘(chichenpox)
  • 細菌感染
  • 皰疹(herpes)
  • 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

腳起水泡怎麼辦?

通常水泡不應該自行刺破,因為水泡的傷口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平時可以先用OK綳覆蓋水泡處,等待水泡慢慢吸收、消失。但如果水泡長得太大,容易導致壓痛、增加刺破風險,因此可以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將水泡引流。

預防水泡

  • 購買鞋墊,減少足部與鞋襪過度摩擦的機會。
  • 使用爽足粉或吸汗的襪子,保持足部乾燥。


在澳洲埃斯佩蘭斯(Esperance)執業的足科醫師 Rebecca Rushton 指出,預防腳趾之間長水泡的方法,以避免腳趾之間過度摩擦為主。常見的輔助器材包括在腳趾之間放泡棉/軟膠墊、使用腳趾保護套等,此外五趾襪也是能夠提供緩衝、避免腳趾直接互相摩擦的工具之一,但要注意搭配的鞋子鞋頭寬度,以免過緊的鞋頭反而造成大小腳趾外側的壓力、長出更多水泡。

參考資料:

【早安健康/健談】腳上起水泡是很痛苦的事情,若一定得久走,有什麼方式可以避免起水泡呢?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穿著合腳、舒適的鞋襪絕對是第一要點,若雙腳仍出現紅、腫、痛的狀況時,建議可換上輕便的涼鞋、拖鞋等,讓雙腳稍作休息,以幫助減緩水泡出現的不適。

  1. 穿著合腳的舊鞋:若需長時間健走,建議穿著包覆式的運動鞋而非皮鞋,且舊鞋通常比較柔軟且符合個人腳型,可減緩新鞋摩擦不適。
  2. 穿著兩雙襪子:可選擇穿著雙層襪,或是穿上兩雙襪子,減少皮膚表面的摩擦。
  3. 保持腳部乾爽:可用足粉或痱子粉保持腳部乾爽,或定時讓足部休息、透氣。尤其整天健行過後可換上拖鞋,讓雙腳皮膚休息,也有助皮膚復原。
  4. 適當防護:若發現足部某點特別容易紅腫、疼痛時,可嘗試塗抹凡士林幫助潤滑,或自黏保護墊或ok蹦,以增加皮膚的保護力。

然而,吳書毅醫師提醒,想要


避免水泡,適當休息還是很重要的

;若皮膚已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時,建議可先脫鞋讓雙腳降溫,若能搭配常溫水泡腳、並稍加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緩解疲勞不適。

足部水泡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家醫科、皮膚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