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接近銀保會人士:擬實現銀行理財直接在金融市場開戶

  銀保監會理財新規“三拳”出擊,能否提振市場?

  降投資門檻、 留口委外通道、推資金直接入市。新規將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5萬元降至1萬元;並認可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作為合作機構,為委外業務預留了太空;明確了實現銀行理財直接在金融市場開戶,減少嵌套的總方向。

  《財經》記者 龔奕潔/文 袁滿/編輯

  7月20日,由銀保監會牽頭起草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或《辦法》)正式對外公開征求意見。理財新規與資管新規充分銜接,共同構成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理財新規在規則上基本延續資管新規的要求,但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儘管仍未如公募基金一樣,將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降為零,但這一降幅擴大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範圍,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壓力。

  根據華創證券此前的測算,在資管新規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量價齊跌(即發行規模與收益率均下跌),保本理財佔比下降,結構性存款產品數量上升,淨值型產品發行數量明顯上升。華創證券還指出,在理財細則落地前,很多業務的退出與新發都難以快速推進。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表示,理財新規與資管新規基本一致,但其頒布為銀行理財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可執行的依據,將改變此前一些銀行理財業務謹慎暫停,造成實體經濟出現融資缺口的狀況。

  一家股份製銀行資管部負責人表示,理財新規並延續資管新規的原則,並沒有提出更加嚴厲的要求,在此前行業已充分消化預期的基礎上,事實上是釋放了提振行業信心的信號。

  “行業正在經歷新老規則和業務模式的切換,在這個過程中,不一定是壓力,也有新的機會。”前訴股份製銀行資管部負責人認為,理財新規落地,將積極推動行業進行合規轉型、加大主動管理能力建設。

  據《財經》記者了解,多數銀行已經積極開展相關整改工作。資管新規要求各家銀行自行制定整改方案並上報當地監管審批,不少銀行的整改方案已報監管通過,但亦有少數銀行整改方案未被通過。

  或扭轉規模跌勢

  “逐步清理存量不合規產品,新發產品嚴格符合新規要求”是自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資管部門的工作常態。但亦有機構因為過於謹慎,而出現了暫停新發產品的情況。

  華泰證券李超團隊認為,《辦法》落地有助於新產品的加速推出,理財產品規模的下行勢頭也會改善。同時,新產品的加速推出有助於改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華創證券日前發布的一份《2018年三季度銀行委外及監管調查》指出,目前銀行新業態的建立難度顯著大於老業務的整改。53%的受訪銀行表示,新業務模式尚未建立,需要等待監管細則的進一步明確。只有23%的銀行表示已經開始建立新的業務模式,但是其中17%都表示增量規模顯著小於存量規模的減少。

  據銀保監會,5、6月份非保本理財規模分別為22.28兆元、21兆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此外,在投資方向上,銀行理財加大了對標準化資產的投資。理財資金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準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資產投資佔比約15%,總體保持穩定。

  根據華創證券,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價齊跌。一方面,發行數量明顯減少;另一方面,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整體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收益率的下降,一方面反映年中資金面較寬鬆,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非保本型產品的增加。

  在資管新規的要求下,淨值型產品發行大增,根據融360不完全統計,5、6月份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分別為155款和171款,較4月份的83款大幅增加。但是較理財產品總數而言依然較少,淨值性產品的規模仍然較低,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仍是主流。

  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要求下,投資者適應、新產品發行規則等都正經歷過渡與適應階段。在這一過程中,為減少客戶流失,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結構性存款產品,結構性存款規模激增。相關數據顯示,結構性存款逼近10兆元。

  根據中國理財網,不少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由資管部門發行,作為理財產品進行備案。但理財新規中明確將結構性存款作為保本理財產品的一類,並明確非保本型理財產品為真正意義上的資管產品。

  理財新規在附則中承接並進一步明確現行監管制度中關於結構性存款的相關要求,包括:將結構性存款納入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應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按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銀行銷售結構性存款應執行《辦法》及附件關於產品銷售的相關規定,充分披露資訊、揭示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銀行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需具備相應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等。

  “未來資管部門不能再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某銀行資管部負責人指出,但可以和存款品部門在衍生品交易上合作。

  委外業務留口

  對於委外業務,理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所投資資管產品的發行機構、受託投資機構和投資顧問為持牌金融機構。也就是說,私募機構未來將難以承接銀行理財的委外?對此,接近監管的人士也指出,可以投資持牌的私募機構,如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

  此外,考慮當前和未來市場發展需要,《辦法》規定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附屬機構依法依規設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除外,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也可擔任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為未來市場發展預留太空。

  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常被市場稱為銀行債轉股子公司,是商業銀行實行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的實施機構,此類公司所設定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可以作為銀行理財的投資方向。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很程度上指代的是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這都是理財新規為委外預留的太空。

  自資管新規落地以來,委外業務全線壓縮。此前,《財經》記者從不少非銀金融機構了解到,在細則落地之前,銀行暫停或不續作委外業務,這也致使非銀機構的資金端承壓。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銀行資管部門表示在加強投研能力建設,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對於未來委外業務是否會持續減少,不少機構人士表示,同場競爭的條件下,將比拚主動管理的能力,未來在主動管理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機構,仍然有委外的機會。

  平等準入可期

  此前多家銀行資管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行業監管差異與市場準入資質的不同,是資管業出現通道、嵌套等現象的根源之一。

  銀行理財受限於政策,不能在交易所開立股票投資账戶、股指期貨账戶、商品期貨账戶,不能直接進行交易所回購交易等,因此進行相關投資必須借助通道。此外,與公募基金相比,銀行理財的認購起點更高、要求“雙錄”,而且要徵收增值稅,這也是市場準入與監管不統一的表現。

  資管新規“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太空”作為總體思路。且明確提出“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在账戶開立、產權登記、法律訴訟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力。”銀保監會表示,已在與人民銀行、證監會等部門積極溝通協調,推動解決銀行理財產品在金融市場的開戶問題,促進同類資管產品公平競爭。

  接近銀保監會的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總的方向是實現銀行理財直接在金融市場開戶,以減少嵌套的層次,但具體的技術細節,銀保監會還在與人民銀行、證監會溝通商量。

  成立獨立法人的資管子公司,被視為實現平等準入的標準之一;同時,成立獨立法人法人子公司,可以實現理財業務與銀行自營業務的風險隔離。

  目前,多家股份行與頭部城商行紛紛發布公告,將出資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銀保監會正在起草《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將作為理財新規的配套檔案適時發布,其適用的監管規定將與其他同類金融機構總體保持一致。對尚未通過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的情形,將遵照資管新規與理財新規;子公司開展業務,將再同時遵守子公司管理辦法。

  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將在何時落地?接近銀保監會的人士指出,目前仍然在規則制定的流程中,還未進入準入階段。

  但多家銀行也已經在為此做準備。自2017年11月資管新規的征求意見稿發布以來,不少銀行業機構就已經開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轉型,包括新發產品的合規性、配套系統建立、團隊補充、提高投研能力等。這也是銀行未來申請成立理財子公司的前提準備。

  對於未來子公司的監管要求,總體原則是與同類機構保持一致。目前對於機構來講,子公司籌備在系統建設、人員配備、風險隔離、內部治理結構等方面努力。

 

責任編輯:萬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