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再次定向降準 貨幣政策分化令人民幣承壓

  央行再次定向降準 貨幣政策分化令人民幣承壓

  本報記者 張奇 北京報導

本報記者 張奇 北京報導

  央行再次定向降準

  6月24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準,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累計釋放7000億元流動資金,用於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本次定向降準是一種創新,同時也顯示貨幣政策存在結構性寬鬆,但是穩健中性的總基調未變,今年仍然有降準的可能。本次定向降準將撬動兆資金支持債轉股,有利於債轉股項目資金成本的降低,推動債轉股進程,不過,債轉股項目推進過程中仍然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在本次定向降準宣布後,中美貨幣政策走向分化趨勢明顯,這使得中美利差或繼續收窄,加之前期在美元大幅升值期間,人民幣相對穩定,這導致人民幣匯率明顯承壓。(張星)

  導讀

  招商證券首席巨集觀分析師謝亞軒稱,準備金的使用限定前提條件、規定用途、強調結構性,應該說是一種創新。正常來說,貨幣政策管總量、監管管結構,這種差別化降準相當於總量、結構都兼顧了。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小微信貸供給能力”數日之後,定向降準如期而至。

  6月24日,央行正式宣布定向降準,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十二家股份製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同時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累計釋放7000億元流動資金,用於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

  分析認為,此舉有助於加速債轉股落地、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不過亦有人擔憂定向降準資金流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環境下,定向降準資金不易流至房企。

  本次降準疊加央行近期的系列操作,引發了市場對貨幣政策取向的討論,多位受訪人士均認為,貨幣政策是結構性寬鬆或邊際寬鬆,總基調仍為穩健中性。

  此外,未來仍有降準操作亦是普遍看法。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下一階段定向降準仍有太空、有必要,至年底可能仍有1-2次定向降準操作。

  結構性政策再創新

  本次定向降準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下調五大行和12家股份行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於支持“債轉股”;二是下調郵儲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用於支持小微企業。

  定向降準支持債轉股被認為是一項創新舉措。招商證券首席巨集觀分析師謝亞軒稱,準備金的使用限定前提條件、規定用途、強調結構性,應該說是一種創新。正常來說,貨幣政策管總量、監管管結構,這種差別化降準相當於總量、結構都兼顧了。“肯定算是一種創新,以前沒有這樣做過。”光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稱。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此前央行已經對準備金政策進行諸多創新,包括2017年底開展“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今年初開展普惠金融定向降準、4月份開展降準置換MLF等。

  需要說明,本次創新操作亦引發市場對資金流向的擔憂。“定向支持小微的目標較難實現,若把貨幣比喻為水,小微企業地勢高,吸籌窪地可能仍是國企、房地產。“一位股份行支行負責人稱。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一種資金通過小微企業流向房企的方式是,商業保理公司購買房企供應商(含小微企業)的應收账款,銀行再保理放款給商業保理公司,然後房企給供應商補高額利息。

  “從歷次降準的結果來看,‘定向’只能做到央行到商業銀行這一步,而最終的資金流向,是央行與監管部門難以控制的。”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稱。

  連平認為,資金釋放後的第一步流向應該可以得到保證,監管可以定考核標準和具體指標。之後的資金流向與市場環境息息相關,目前環境下,定向降準資金不易外流。

  他解釋稱,通常貨幣政策大幅寬鬆釋放的資金往往部分會進入資產領域,比如股市、樓市。原因在於投放力度大,但經濟需求還未起來。但是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需求增長狀況良好,而融資供給相對偏緊,這種情況下,小微企業本身資金需求非常明顯,因而資金釋放後,不易外流到其他領域。另外,銀行對資金投向也有監管,小微企業需報告用處,銀行可監測其流向。

  “貨幣政策可以兼顧結構,但不代表能自己完成對結構的控制,所以現在強調‘雙支柱’,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要同時發力。在結構上限制或減少對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房地產部門的信貸和資金流向,更多要運用金融監管政策。” 謝亞軒認為。

  年內或仍有1-2次降準

  伴隨著本次定向降準,貨幣政策取向引發探討,其中一個討論是貨幣政策是否已經走向寬鬆?

  這種說法不無依據。其一,當前流動性的官方表述已經出現變化。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相關表述為“合理充裕”,此前為“合理穩定”,更早之前為“基本穩定”。其二,央行操作層面來看,本次降準已是年內第三次,此外5月MLF抵押品擴容,6月央行超量投放MLF。

  不過多位受訪人士認為,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未變,不過在結構和邊際上出現變化。連平稱,去年是在朝偏緊的方向運行,現在則是朝偏鬆的方向。“從結果來看,強監管和去杠杆下,流動性不是合理適度,而是偏緊,這時如果不進行偏鬆方向調整,那麽貨幣政策實際狀態就偏緊了。”

  “貨幣政策需要根據經濟形勢做一些調整,現在實體融資相對較難,貿易摩擦還在升溫,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較大,所以在穩健中性的基調下,對貨幣政策做預調微調是必要的。”徐高稱。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認為,年內央行政策力度和節奏會相機微調,或將繼續降準0.5-1.5個百分點,相當於1至2次降準。“未來還是要降準。現在強監管環境下,表外轉表內,表內信貸對銀行資本金佔用較多,這種情況下有必要通過降準讓利銀行,讓銀行有更多的放貸能力。”徐高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編輯:張星)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