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解析 | 為何影視劇中的反派角色更容易出圈?


1905電影網專稿 今年影視,一“反”常態。反派角色在影視作品中更加的“出圈”,像是在《滿江紅》中手拿詭刃,陰險如狐的何立(張譯飾);又像在是《孤注一擲》中虔誠禮佛,卻又狠辣似鷹的陸經理(王傳君飾);或是在《堅如磐石》中一邊溫柔呵護女兒,一邊又殘忍如虎的黎志田(於和偉飾),這些人氣反派在網上收獲了網友們更多的關注。



甚至在歐美的一些電影中,它們的主角是充滿反派角色特質的,比如《沉睡魔咒》的主角是惡魔女巫,《小醜》的主角小醜是一個反社會人格,《X特遣隊》甚至是全員惡人。



在過去的影視創作中,反派角色向來是一個有著刻板印象的人物角色,但如今,他們卻重新獲得了創作者與觀眾的關注,進而從配角變主角,如今的反派反在何處,反派出圈靠什麽,究竟是劇情烘托、演員塑造還是經典名場面,我們一起深入解讀。


反派角色的刻板印象


在過去的影視作品中,反派角色因為罪大惡極而被觀眾討厭,他們所展現的性格和行為,常常與正面人物相對,因此也讓觀眾對於反派角色充滿了刻板印象。



其一,反派角色大多都是愚蠢的,雖然有些作品中的反派也很聰明,但邪不勝正的唯一結局也潛在暗示了這一邏輯。通常在這類影視作品中,反派在和主角的爭鬥的過程中必然是失敗的一方,其人物作用是為了襯托主角。


其二,反派角色常常充當“工具人”,在大多數影視作品中,有一類反派角色在作品中往往並非以大反派的形式出現,它可以是職場中的使小動作的同事,也可以是女主身邊的黑化的溫潤公子,主要也是為了製造劇情矛盾,推動劇情發展。



當下影視作品的反派角色正在向觀眾“消除”這些刻板印象。近年來的正面主角塑造變得越來越程式化,傳統意義上的“正統”形象讓人感覺到枯燥,將主角賦予反派的亦正亦邪,讓主角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新意。


反派何以可能成為主角?


反派被越來越多的關注,簡單說是影視作品創作的一種創新,但背後和社會文化也是有著密切聯繫。


一方面是社會更加寬容而帶來的創作生態的變化。現在整個社會環境對於藝術創作越來越寬容和開明,不再像過去某一階段裡,將壞人來依托好人,反襯好人。比如說葛存壯老師在《小兵張嘎》當中飾演的反派龜田;劉江老師在《地道戰》中飾演的湯司令,這種角色就是壞是很片面的。


如今,從創作層面上來說,不再將好和壞對立起來,而是讓人物變得豐富,所謂的反面人物應該跟正面人物一模一樣的,他們只是一個角色。




所謂的壞人可能過去把“壞”放在前面,現在是把“人”放在前面的,反派“出圈”的現象,就像是水面上的冰山,折射出來的是冰山之下的,一個創作生態的變化。


另一方面是通過反派角色釋放負面的社會情緒。



講述反派的故事,也是在呈現出社會情緒中較為壓抑的一面。現代社會中,高速的社會發展,使得人們承受著不小的生活壓力,在生活中欲望與現實、悲傷與痛苦,許多消極性的社會情緒縈繞在人們身邊,在電影創作中將社會問題與反派角色的故事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也是發泄負面社會情緒的一種方式。


電影《小醜》講述了背負巨大壓力、不被理解和認可的小醜,在脫口秀演員的夢想破裂之後,最終成為一個“惡人”的故事。



電影展現了一個逐步走向黑暗的反派角色,不僅僅是“小醜”在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壓力、磨難的苦苦掙扎,還有冷漠的社會氛圍。從本質上看,這些反派一定程度代表著普通人被“邊緣”的一生,當他們得以出現在鏡頭下,也是普通人們壓抑痛苦的一面可以被看見的契機。


不可否認,現在部分影視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對反派角色的刻畫存在“過度美化”的問題,這就容易讓觀眾在審視過程中產生偏差。因此,創作者們對於主題的準確性和正確性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