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志武:錢莊的興起與民間貨幣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志武。

  學者收集了晚清山東各府內的錢莊數量,結果發現:當年錢莊數量越多的地區,今天當地的小貸公司數量就越多,小貸公司的資產也更充足。金融的邏輯不隨時間而變化,理解錢莊的運作方式與邏輯,對於理解今天的數字金融仍然意義重大。

錢莊的作用在於幫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便利

  錢莊的作用在於幫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便利

  如今,你每天都逃脫不了這個那個大銀行,尤其是最近幾年的世界銀行排名,不管按利潤還是存款規模,總是中國工商銀行排第一,一年賺錢超過2800億元,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也都排在前5、至少前10以內。另外還有比特幣、代幣、電子貨幣,等等很多新的數字資產名字。可是,從前不是這樣的。那麽,中國的銀行業是如何走過來的呢?是什麽催化了它們的發展?又該如何理解電子貨幣?

  我們就從錢莊和民間貨幣講起。你可能聽說過過去的錢莊,但可能不知道它們是幹什麽的。另一方面,你可能認為人類歷來只有政府發行的官方貨幣、沒有民間貨幣,等等。實際情況當然是相反的,人類原先以私人貨幣為主,到近現代才出現由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這是我們理解今天各種貨幣現象的前提。

  清朝的一樁命案

  北京的朋友應該知道通州這個地方,在清朝是屬於直隸。通州的劉某要向同村的李某買一鬥小米,價錢1250文錢。然後,李某看到交來的錢就說:“你這個雖然是1250文,但裡面混雜了很多小錢,不是標準的銅錢。小錢沒有標準銅錢值錢,所以你沒有給夠。如果你真的要買小米,那就把小錢換成標準銅錢吧。”但是劉某說:“那不行,按照市場慣例,最多只能換掉一半小錢,換一半就夠買你這些小米了。”結果,兩邊爭議不下,兩個人打起來,最後劉某失手將李某打死,鬧出了一樁命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呢?一件商品值多少錢,這個問題對今天的人來說,是很容易判斷的。貨物有標價,我們都清楚這個標價指的是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紅色的那種是100元,綠色的是50元,等等。如果李某生活在今天,他完全可以給小米標價,比如說12塊5,劉某照這個付人民幣就可以。但是,當時沒有這麽方便的交易工具。

  那麽,過去的人怎麽避免衝突打架呢?

  錢莊的主業是兌換貨幣

  “一件商品值多少錢”這個問題為什麽這麽難?原因在於古代的貨幣很複雜。雖然基本以金屬貨幣為主,但貨幣發行方很多,同一類貨幣的成色也不同。我們就拿銅錢作為例子。剛做好的銅錢,就像新鈔一樣,都是很規矩整潔的,大小一致,重量相等,字跡清晰。問題是通行一段時間後,大家的手摸來摸去,銅錢放在一起也會相互磨損,銅錢慢慢就會變薄。所以,過一段時間,不同的銅錢重量就不一樣了。如果銅錢磨損得不厲害,大家能將就,繼續當作新錢使用;如果銅錢磨得很厲害,就成了前面提到的小錢了。

  在很多地方,這種破爛的銅錢是折合一半來使用的。但是,什麽樣的銅錢才叫做破爛?買方肯定覺得自己好的銅錢多,賣方肯定覺得很多銅錢成色都不好,雙方就常常吵架。像清朝的時候,市面上除了清朝政府鑄的銅錢,還有明朝,甚至唐宋政府鑄造的銅錢,也有清朝不同府、不同縣甚至不同錢莊鑄的銅錢;然後還有大家熟悉的銀兩,甚至黃金;鑄造商和鑄造地也各異,武昌銀、長沙銀等成色各不同。

  這些不同的銅錢、不同的銀子之間怎麽互相折算,相互兌換的比例是多少?銅錢、銀子、黃金的成色如何,純度不夠的話,怎麽打折扣呢?這些都是雙方在交易的時候要考慮的。所以,貨幣系統這麽複雜,市場交易的不確定性、交易成本就很高,交易的效率非常低,經常出現打架。

  錢莊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出現並發展的,其重要作用也在於幫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便利。一般來說,小本交易的雙方沒法掌握這麽多關於貨幣的知識,只能用一些笨方法。比如,電視劇裡你可能經常看到一個情節,就是藥店或者絲綢莊的掌櫃收到銀元,用牙齒去咬,看成色如何。但是,如果是比較大的交易,涉及到十幾或者上百兩銀子,全部用牙齒去咬一遍是很不方便的,於是,大家就去找錢莊。

  錢莊一開始不是專業的,都是一些做生意的店鋪。店鋪經營一段時間後,積累了關於各類貨幣的知識和經驗,就在做生意之外,同時幫大家兌換。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清朝最早的錢莊就是紹興經營煤炭生意的商家。幫助兌換不同的貨幣,按比例收一點手續費,這就成了錢莊的主要業務。比如說,你有一些銀元,但表面有很多劃痕,分量可能有一些損失,如果對方商家不肯要,你就去錢莊支付一點手續費,把有破爛的銀錢換成嶄新的。大家在機場可以看到很多找換店,也叫兩替店,幫你在許多外幣之間兌換,賺取買入和賣出的差價,過去錢莊的經營模式和這些兩替店是類似的。

  民間貨幣是怎麽回事?

  黃金、銀子作為貨幣,有一個好處或說便利是誰都可以把這些貴金屬搞成一塊一塊的,做交易支付時,對方只要評估成色、稱重量就行。這也是在近代以前,政府難以壟斷貨幣發行權的原因,貴金屬不需要由國家發行。

  但是,仔細想一想,金屬貨幣其實很不方便。如果每次交易之前,都要跑去錢莊把錢換好,又笨又重的,交易成本仍然很高。於是,一項新的業務誕生了——發行民間紙幣,或者叫“代幣”,也是今天電子代幣的祖先。錢莊會接受一些存款,有了資本以後,錢莊就可以發行錢票。只要當地的店鋪願意接受這家錢莊的錢票支付,這些錢票在當地起的就是貨幣的功能。

  你可能會問:貨幣不應該是國家發行的嗎?怎麽私人也可以發行貨幣呢?還有一些人說,美國美聯儲的股份是私有,是不是一小部分人控制了整個國家呢?

  其實,如果你熟悉一下貨幣歷史,你就會知道,哪怕是在中國,一直到20世紀上半葉,貨幣也是以私人發行為主。我們知道全世界最早的紙幣,也就是宋代的交子,其實就是當地的大戶私自發行。隻不過因為後來無法兌現,持有交子的人把大戶家裡圍了起來,引發了衝突,政府才把交子的發行權接收過來。

  到清朝的時候,官方發行錢票,私人也發,一般互相競爭但不乾預。清時期,哪怕是很偏遠的地區,比如今天的黑龍江呼蘭縣,城鄉錢莊自己也發行錢票。

  民間發行貨幣,最大的好處是方便。交易時不需要再為銅錢分量等瑣碎話題吵架了。找一家當地有信譽的錢莊,指定部門開一張銀票,然後帶出來。只要對方認這家錢莊,交易立馬就可以完成。

  清朝有個王鎏,他記下了很多當時錢莊的狀況,其中提到今天的北京,只要雙方交易的規模大於五百錢,一般就走銀票支付。記得開頭那個案子嗎?一鬥小米就一千多錢,這說明銀票在當時的市面上已經很通用了。

  民間發行貨幣的另外一個特點是通過競爭,達到“良幣驅逐劣幣”。我們一般聽到的是“劣幣驅逐良幣”,意思是如果市場上有兩種不同的金屬貨幣,比如說銀幣,大家拿到純度比較高的銀幣就會儲藏起來,把純度比較低的銀幣花出去,所以,久而久之,市場上都是純度比較低的銀幣。

  但是,一位拿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叫哈耶克,他就提出“良幣會驅逐劣幣”。如果市場上有很多種貨幣相互競爭,大家就會選擇聲譽比較好的錢莊發的銀票,而不接受信譽差的錢莊發行的貨幣。錢莊知道這一點,也會控制發票的數量,保證自己的信用。河南大學彭凱翔教授對這一點進行了研究,發現清代確實有“良幣驅逐劣幣”。鹹豐年間,政府曾經強迫官方貨幣貶值。結果,官府的銀票是貶值了,但私人錢莊發行的貨幣,價值反而相當穩定,更受市場歡迎。

  所以,雖然錢莊規模一般很小,但在發行民間貨幣、便利交易、潤滑市場這些方面,錢莊的貢獻很大。到清朝後期,錢莊聯合起來成立了錢業公會,相互監督。原來錢莊發行的錢票只能小範圍通用,後來逐漸出現了南北通用的銀票。這一發展大大便利了貿易。到1949年全國統一貨幣並把貨幣發行權集中在國家手裡後,錢莊的歷史就結束了。

  你可能會問,錢莊是過去的金融機構,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麽意義呢?實際上,一個地區當年錢莊的發展程度,對今天當地金融的發展還有影響。馬馳騁等三位學者收集了晚清山東各府內的錢莊數量,結果發現:當年錢莊數量越多的地區,今天當地的小貸公司數量就越多,小貸公司的資產也更充足。金融的邏輯不隨時間而變化,理解錢莊的運作方式與邏輯,對於理解今天的數字金融仍然意義重大。

  今天談到的第一個要點是,中國歷史上多數時候是使用金屬貨幣,包括黃金、銀子、銅錢、鐵錢等等。這些金屬貨幣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發行權,因為各地私人和政府都可以鑄造,所以,貨幣發行權以前都沒有集中在政府手裡,而是分散在民間,由民間機構自己去競爭,達到“良幣驅趕劣幣”。

  第二,有了這麽多不同成色、不同類別的金屬貨幣,複雜的貨幣體系使市場交易變得很難。這自然帶來貨幣兌換的業務需求。錢莊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為社會提供貨幣兌換服務,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發展。

  第三,到20世紀中期以前,中國既有官方紙幣,也有各類民間錢票,相互製約相互競爭。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貨幣得到了統一並隻由央行發行。錢莊業務也到此終結。

  (本文作者介紹:耶魯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