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過雲樓藏書題跋考釋

蘇州鐵瓶巷,曾有一所大宅院,名曰過雲樓,是清代寧紹道台顧文彬收藏文物之所。過雲樓以收藏書畫著稱,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譽。同時,顧氏藏書不少,卻對家藏善本書籍秘而不宣。為何這樣,今人無從知道,但也就是這樣的一條家規,使顧氏藏書大部分得以流傳至今。從這一點來說,顧家的藏書是幸運的。最有趣的是,民國時期,顧鶴逸的朋友傅增湘先生曾要求借閱藏書,主人礙於情面,同意其在樓內觀書,但附加了一個十分苛刻的條件,看書時不能帶紙硯抄寫。於是傅氏每天觀書數種,歸而記其書目,寫成《顧鶴逸藏書目》,發表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五卷第六號上,顧氏藏書才為世人所知。

2012年6月,隨著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以1.88億元的價格拍下四分之一過雲樓藏書,創下中國古籍拍賣的世界紀錄。藏書由海內外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全八十卷領銜,179種、1292冊組成。這批藏書中,留下了許多題跋,內容大多集中在版本、校勘上面,具有較強的學術性。注重藏書題跋是清代江南藏書家的傳統,吳中藏家尤為著意。顧氏秉承傳統,注重收藏名家題跋之古籍善本,彌足珍貴,現將其中部分藏書題跋考釋如下。

《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集》,元刻本,10冊,紙本,杜大珪編纂,海內外孤本,歷經明末毛氏汲古閣、清朝鮑氏知不足齋遞藏,是列入《中華再造善本》中的兩部私人藏書之一。鮑廷博移錄孫星衍跋於丙戌年(道光六年,1826),雲:“杜大珪《續名臣碑傳碗琰錄》上下兩集,十六卷,不載於《宋史?藝文誌》,惟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志》著錄。《名臣碑傳琬琰之集》,前集二十七卷,中集五十五卷,下集二十五卷,《續集》上、下十六卷。眉州進士杜大珪編集。予讀其書,大有分法。於前集、中集、下集百七卷,上迄建隆,下至紹興,隨編其成書三集,皆載原文。《續編》十六卷,仿例於前三集,而於宋人述事,不敢過為褒貶之辭。且書成於南渡之世,故老舊聞未盡散失,間有可補正史之闕焉。右錄平津館孫淵如先生語,時丙戍三月,朔淥飲,鮑廷博識”。徐渭仁跋雲:“此書四庫未經采錄。天一閣廑有明人寫本。此本十六卷,巋然獨存,為絕無廑有之書,主者寶之。按,此書體例稍變於前書,所采皆國史,實錄遺聞俠事之見於著錄者。以文謂仿例於前,非也。渭仁。”鮑廷博(1728—1814),字以文,號淥飲。家世經商,殷富好文,不惜巨金求購宋元書籍,築室收藏,取“學然後知不足”義,名其室為“知不足齋”。徐渭仁,字文台,號紫珊,生卒之年不詳,上海人。收藏碑帖甚豐,精於鑒賞,多藏佳拓古器,因購得隋代開皇年間《董美人碑》,遂自號隋軒。注重收藏本地文獻,先後在江南民間收書,累計近萬冊。

《談苑》六卷,明抄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僅存兩部明抄本,未見刻本。此本內有二朱筆校,一為黃丕烈校(朱筆)、一為顧錫麒校(絳紅),另一墨筆校者,亦黃氏筆也。顧錫麒跋語:“《孔氏談苑》,《提要》作四卷,《藝海珠塵》作五卷,而此作六卷。微有多寡其實一也。此本向藏黃蕘圃家,曾加校勘,惜未精審,黃氏書散後輾轉入余家,即以藝海本對校補其脫略,猶未足為盡善盡美也。竹泉顧錫麒識。”。顧錫麒,字竹泉,一字敦淳,別號謏聞齋主人,太倉人。以藏書富名於當地,藏書樓為“謏聞齋”,藏書中有宋版元刊數百種。

《易傳》十卷,附錄後語一卷。明萬歷三十一年(1604)胡震亨刻本。以字跡審之,書口上及行間墨筆校注者,當為黃丕烈手跡,下方小字者為張紹仁手跡。黃丕烈士禮居藏有毛氏汲古閣舊藏明抄本《易傳》十卷本,張紹仁借此影宋本校此本。張紹仁題記雲:“借影宋本《易傳》於黃蕘翁所,蕘翁以此校本屬為重勘,拾遺補缺又得一百五十餘字,記於下方雲。紹仁。”張紹仁,字學安,號訒庵,蘇州人。所藏元明刊本頗多,黃丕烈曾多次造訪其藏書樓,並借觀其藏書,由此結為摯友,黃氏還專門評論過張紹仁校書之精:“訒庵校書,心到眼到手到,在朋友中無出其右。故其書俱善。近聞稍稍易出,如有得之者,莫以尋常校本視之。”

《竹素山房詩集》三卷、《附錄》一卷、《閑居錄》一卷,元吾丘衍撰。《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僅存鮑抄一部,此當為鮑校本。戴光曾跋雲:“余與鮑丈淥飲交二十餘年矣。余之性愛古書及搜羅前人秘籍,皆得淥飲講習討論,匡所不逮。每獲異書,相與傳觀、訂正以為樂。淥飲老年貧病且多家累,不通音問經年矣。癸酉五月十五日,忽偕夏君儼過余,形神枯槁,索然意盡。自雲:‘生平以書為命,今開卷輒忘精神,不自檢束,所藏之書,半為不肖子孫變賣,悲不能再向此中討生活矣。’余聞之酸鼻,自恨無力稍為傾助,既去。因檢淥飲歸余之書,此二冊系淥飲手校增訂之本,久假未歸者,既歎淥飲老境之衰,益惜秘書之不可再得,因附記於此。松門戴光曾。”戴光曾,字松門,號谷原,居吳涇橋,生卒年未詳。歲貢生,官至河工同知。生性耿介,不諳迎送往來之事。與黃丕烈有私交,黃丕烈曾夜訪其藏書樓“從好齋”,遍閱所藏書,作詩贈之有句雲:“從好招朋共,傷心失子牙”。家藏抄本甚多,題跋和校勘圖書數十種。

《金石三例》十卷,附古文詞類纂目文章精義。清乾隆二十年(1755)盧氏雅雨堂精刻本。有秋谷鑒藏、青芝山人、潘印貴生、三松老人之曾孫、草廬中一秀才、潘九、古吳潘貴生印記等鈐印。首有潘貴生手錄王芑孫跋雲:”余翻閱是書二十餘年,隨手點識,不擇丹墨。門下士有欲借度其批點者,余靳弗與。非靳之也,因前此逐時信筆,重遝漏略,既所弗免,且有自相矛盾處,未可為學子津梁故也。比吾友江鐵君試白門歸,覓此本贈余,輒合前後所閱,手自重度一過。會余病痛,呻吟之餘,精神未複,或尚有複重未可知。異日門人中有為余稍加刪替並,余今所作《碑版廣例》合刻行之,雖謂之《金石四例》可也。嘉慶十三年,歲在戊辰重九後三日。楞伽山人自識於漚波舫。” 王芑孫(1755—1818),字念豐,號鐵夫,蘇州人。富於藏書,自謙僅藏書萬卷,為親家黃丕烈作《陶陶室記》,為吳翌鳳《借書圖》題詩。潘貴生(1834—1881),又名潘康保,字良士,號青芝山人,蘇州人。鹹豐九年舉人,官湖北知縣,富收藏,曾與陸心源爭購南宋本《南齊書》。

《中吳記聞》六卷。明未汲古閣刻本。何焯題跋:“毛斧季從昆山葉九來借得舊錄本,乃其先文莊公菉竹堂所藏故物,開卷有文莊銜三印,卷末一行雲:“洪武八年從盧公武假本錄傳。”此書始自公武,訪求校定,復出於世。此同邑錄傳之本,宜其可從是正也。友人王受桓借得斧季勘本,予複傳焉,因記其所自。康熙庚辰十二月十九日,雪霽窗明,呵凍書。焯。”何焯(1661—1722),字屺瞻,號茶仙,蘇州人。家有藏書數萬卷,吳下多書估,他從之訪購宋元舊槧及故家抄本,至蓄書數萬卷。但非常可惜的是他死後,其著作和藏書大都已經散佚,因而流傳甚少,至今所流傳下來的藏書,只為鳳毛麟角。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