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微生物專家詳解“吃野味”傳染病毒:或接觸了活體動物分泌物

1月20日晚間,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此後,關於野生動物的相關討論一時甚囂塵上。

1月21日,紅星新聞專訪了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瞿明勝博士,希望從“野生動物與病毒傳染的關係”和“病毒的傳染與變異”兩個角度了解到病毒傳播過程中的相關知識。

官網顯示,瞿明勝是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的博士,2013年來到安徽醫科大學任教,主要從事病毒的致病機制、檢測和基因工程抗體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的課題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動物疫病生物防治性製劑研製與產業化--子課題:新型治療性動物基因工程抗體研製”。

不同病毒在不同動物宿主上表現不一樣

紅星新聞:此前出現過不少從動物轉移到人身上的病毒,它們最終在人體身上引發的症狀都比較強烈,患者的痛苦程度也高。這些病毒在動物身上時,也會讓它們擁有和人類類似的症狀嗎?

瞿明勝:不一定,不同病毒引起的症狀不一樣。比方說之前的SARS病毒,除人類以外的宿主有果子狸、蝙蝠,但是它一般不會引起動物宿主很明顯、很嚴重的疾病,一般也不會引起宿主的死亡。如果它感染的這些動物死掉,那病毒就沒法繼續傳染。所以,有些病毒一般不會導致動物宿主嚴重疾病,也不會致死。

再舉個例子,狂犬病毒。發瘋的狗可能是感染了狂犬病毒,狗會死亡,狂犬病毒如果傳染到人身上,未經有效治療的話,人會死亡。所以,不同的病毒在不同宿主身上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還有通過蚊子傳播的乙腦病毒。這個病毒不會對蚊子生存造成很大影響,但它感染到人體卻會使一些人出現腦炎,如果腦炎發生在兒童身上,還可能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吃野味”如何感染人?

可能接觸到感染病毒活體動物分泌物

紅星新聞:此前,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疫情流行或與食用野生動物有關。但所謂“吃野味”多為熟食,一般病毒在高溫條件下難以存活,它們是如何感染到人的?

瞿明勝:因為人接觸了活體動物。之前出現過的H7N9禽流感病毒,就是因為感染者接觸了活禽。這些感染者或者是在菜場賣活禽,或者是購買活禽從而接觸了禽流感病毒。

這次病毒的疑似發源地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這裡的活體動物應該不少,尤其是野生動物。動物也要呼吸,也會咳嗽和打噴嚏,也有分泌物。人類通過呼吸道或手接觸到了感染病毒的活體動物,然後又接觸到它的分泌物,通過呼吸或用手摸自己的鼻子或者嘴巴,病毒就傳到人的身體裡面去了。

很多病毒都是可以通過密切接觸來傳播。比如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它不但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它還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從醫學上講,這叫糞口途徑傳播,就是說病人的糞便尿液中會存在病毒,如果健康人不小心接觸到了患者的排泄物,就會非常容易受到感染。這個道理對野生動物也是一樣:一個野生動物商販,肯定會經常接觸動物的排泄物,然後病毒通過排泄物傳播到人手上,那它就很容易感染到人體了。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RNA病毒 更易發生變異

紅星新聞:傳染行為對病毒來說有什麽意義?

瞿明勝: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最簡單生命體。無論是感染人類的、還是感染動物的,抑或是感染植物的病毒,他們感染宿主只有一個目的——複製自己,產生子代病毒。但問題是,有一些病毒在複製自己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動物或人的死亡;而另外一些病毒,則可以跟人和諧相處,不會致病或致死。

紅星新聞:病毒在經過多度傳播以後,可能會發生變異,為什麽?病毒主要有哪些層面的變異?

瞿明勝:病毒結構很簡單,它沒有細胞結構,就是一個核酸(DNA或RNA)長鏈和蛋白質外殼組成。先從人體細胞開始說,人體細胞在複製過程中也會發生變異,主要是細胞的DNA發生變異。但是人體細胞是一個比較精密的機器,一旦變異發生會很快校正回來,所以人體細胞的變異率其實非常低。人是高級動物,人體運行機制會確保細胞在複製過程中不發生錯誤。

但是病毒不行,因為病毒非常簡單,是最原始最簡單的生命體,所以很容易發生變異。比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它是一個RNA病毒,本身就比DNA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而病毒究竟如何變異,則是由它的基因所決定的。

具體到變異的內容,主要有四點:

第一點,致病性的強弱。以禽流感為例,其實以前2013年之前,在鳥類裡面也曾發現過H7N9禽流感病毒,只不過它毒力比較弱,在野鳥家禽之間流行。該病毒在2013年發生了比較複雜的突變,變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但能感染禽類致死,也能感染人致死。

第二點,感染宿主的變化。我們都說H7N9是“禽”流感病毒,那所謂的禽流感病毒它原本是隻感染禽類的,一般不會感染到人。但如果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後,它就能夠感染人。

第三點,耐藥性的變化。目前還是有一些抗病毒藥物的,比如拉米夫定、阿昔洛韋等。如果病毒很笨的話,人類一上藥物它們就會死掉,但病毒也需要生存和複製自己,它們並不笨,它們會在藥物的選擇壓力下發生變異,產生耐藥性。這樣的話人類再用相同藥物去治療就沒有效果。舉個簡單例子,曾經發現金剛烷胺這種藥物可以抑製流感病毒,但是2013年之後,我們發現了所有的H7N9禽流感病毒都對金剛烷胺產生了耐藥性。

第四點,對適宜環境的變化。人體內的溫度是37度,所以大部分致病病毒的最適宜溫度也是37度。但有時候,病毒會發生一些變異,導致它的最佳適宜溫度有所下降。這種變異,人類會將它利用起來加以改造,使病毒成為疫苗。比如某個病毒,在30度的時候大量複製,但是在37度的人體就不複製,這樣的話我們改造這種病毒成為疫苗,把它注射進人體之後,病毒在人體內不複製,但是可以作為疫苗使人產生免疫應答,從而產生保護作用。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嚴雨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