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匈奴人被竇憲擊敗西遷至歐洲後,幾乎打遍歐洲大陸無敵手

在我國歷史上匈奴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他們就與中原地區紛爭不斷。公元九十一年,竇憲打敗匈奴之後,南匈奴歸順漢廷,基本與中原地區融合了,而北匈奴則不知所終,他們最終去了哪裡呢?

首先我們來探明匈奴的來源,他們與中原地區有著什麽樣的關係?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寫道,“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意思就是說,匈奴的祖先是夏時淳維的後代。淳維是夏桀與其小妾的後代。

很多人認為夏朝並不存在,但是很多出土文物、民間傳說等資料顯示,夏朝是真實存在的,而夏桀就是該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被商湯覆滅。夏桀死後,他的兒子熏育將他的妻妾納為己有,這在北方少數民族並不少見,而熏育收納父親的妻妾中,就包括淳維的生母。

母親被兄長納為己有,淳維無法忍受,於是向北逃離,與北方的遊牧民族融合,世代居於北方,逐漸形成了春秋之後的匈奴民族,所有匈奴是中華民族的後裔無疑。

《史記》還記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又說,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

晉國和魏國史官所寫的《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唐朝《括地志》記載:“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裡,蓋桀所居也。”

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淳維後代的生活區域,後來匈奴與中原王朝紛爭不斷,史料記載匈奴是夏的後裔,但是民風彪悍、族人野蠻。匈奴人雖然生於北方寒冷地帶,生活環境極差,但對於祖先世代口口相傳,所以一直延續下來,建立匈奴政權的頭曼單於名字也是“淳維”,想必也是為了紀念先祖。

很多人研究發現了歷史上一個有趣的現象,跟匈奴沾邊的很多邊部民族政權,名字中很多都有“夏”字,比如說“西夏”“大夏”等,這可能是一種巧合,但也可能是別有所指。

那麽匈奴最終去了哪裡呢?匈奴分為南北兩部之後,竇憲趕走了北匈奴,當時他們實力已經很薄弱,但是並沒有完全消亡,依然過著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然後不停的西遷積蓄力量。很多人認為北匈奴消失了,其實只是沒有形成比較大的規模而已。】

直到公元3世紀晚期,匈奴人才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但已遠在歐洲地區了。據相關史料記載,公元三五〇年左右,匈奴進入了歐洲地區,當時的首領是巴蘭比王,跟阿蘭國發生了戰爭,最終匈奴人戰勝了。

阿蘭國位於中亞康居國西北,我國史書記載為“奄蔡國”,《後漢書·西域傳》這樣記載“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打敗阿蘭國後,匈奴人繼續西進到第聶伯河流域(今天的烏克蘭境內),當時這裡是東哥特人的地盤,結果匈奴人又打贏了。

不過,匈奴人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將東哥特人編入自己的隊伍,繼續往前推進到黑海北岸,也就是西哥特人的地盤,結果匈奴人再一次打贏了。羅馬皇帝看到他們的實力後,讓他們定居到多瑙河的巴爾乾地區,成為羅馬帝國的邊防部隊,於是匈奴人暫時結束了征伐,在肥沃的匈牙利平原繁衍生息。

公元二百九十五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匈奴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開始與兩個羅馬帝國抗衡,最後逼的東羅馬給自己納貢。公元四百三十五年,阿拉提殺了自己的兄弟,獨掌匈奴大權,開始對南俄與波斯帝國的征伐,但感覺油水不多,於是加大了東羅馬的納稅量,

匈奴人一邊欺負東羅馬帝國,另一邊不斷打壓西羅馬過國,甚至直接乾預西羅馬的朝政,兩個羅馬帝國對匈奴恨之入骨,但是又打不過,只好忍氣吞聲。

公元四百四十一年,拜佔庭帝國得罪了匈奴人,阿拉提揮師東進,將巴爾乾半島洗劫一空,遭到東羅馬軍隊的阻擊後,暫停了自己進攻的步伐。公元四百四十三年,匈奴人直逼東羅馬都城,最後以東羅馬人割地賠款結束。

此時的匈奴已經強大到無以複加,或許是沒有對手太寂寞了,阿拉提修正一年後,開始征伐西羅馬帝國,但是在大軍推至高盧地區時,阿拉提遇見了一位平生勁敵,此人就是羅馬名將阿提紐斯,雙方死傷慘重,匈奴人遭到重創,只好回到了萊茵河。

再次修整一年後,阿提拉率軍翻過阿爾卑斯山,進攻意大利,西羅馬皇帝看到大勢已去,就讓教皇利奧一世與阿提拉和談,公元四百五十三年,阿提拉迎娶羅馬皇帝妹妹,在新婚之夜死去,匈奴人群龍無首很快瓦解了。

阿提拉斯後,匈奴人一部分回到匈牙利一帶,另一部分到了俄羅斯平原,分成很多小部落不斷紛爭,最後被亞洲的瓦爾達部落吞並,其他部份則被融合掉了。

十八世紀 ,法國歷史薛家德金認為歐洲匈人就是亞洲的匈奴人,在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中也有過這樣的記載。經過千百年的民族融合,到底存有多少匈奴血統無可考證,仔細算起來歐洲人也算是中華民族的後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