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案例丨43例營養不良腹瀉患兒的治療體會

播放GIF

腹瀉是小兒常見疾病,以發熱、嘔吐、脫水、大便次數增多等為典型表現[1]。腹瀉遷延會導致水、電解質,熱量及營養元素的流失,引發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加重腹瀉。臨床目前對小兒營養不良腹瀉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本院對43例營養不良腹瀉患兒採用綜合療法治療,療效顯著,現分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43例均為從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營養不良腹瀉患兒,均符合《兒科學》中有關遷延性腹瀉與營養不良的診斷標準[2]:大便呈稀水樣或蛋花湯樣,大便次數>4次/次,有嘔吐、噁心、發熱等表現,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偏低。43例患兒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1.6±0.4)歲。營養不良分級:Ⅰ度11例,Ⅱ度22例,Ⅲ度10例。母乳餵養23例,人工餵養20例。

本院對43例均採用綜合療法治療:

①營養素治療,鼓勵母乳餵養,對於疑似乳糖不耐受的,可暫停母乳餵養,提供高營養的去乳糖飲食;口服10ml葡萄糖酸鋅,3次/d;口服20mg/kg硫酸亞鐵,1次/d;給予維生素A、D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②微生態製劑治療,口服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顆粒及雙歧桿菌片。③止瀉治療,給予蒙脫石散口服,≤1歲1.0g/次,>1歲1.5g/次,3次/d。④對症治療,對脫水嚴重者及時補充生理鹽水;對於貧血者補充血容量;對於高熱者進行冰敷、擦拭酒精等物理降溫,嚴重的可給予解熱藥物。⑤抗生素治療,對患兒糞便進行細菌培養,對於分理出病原菌或證實為腸道外感染的可使用抗生素治療。

療效標準①顯效:

治療5d內噁心、嘔吐、發熱等癥狀消失,大便次數<3次/d,大便成形;②有效:治療5d內臨床癥狀緩解,大便次數減少到4次/d;③無效:治療5d後臨床癥狀無改善,大便次數及性狀無改變。

二、結果

經積極治療後,43例患兒噁心、嘔吐、發熱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止瀉時間2-6d,平均(3.4±1.1)d;治療5d後顯效28例,有效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02%。

三、討論

嬰幼兒缺乏自我防護意識,加之胃腸道未發育成熟,容易經糞-口傳播或者呼吸道傳播而感染病毒,進而引發腹瀉。小兒在受到感染腹瀉後,腸道中的二糖酶降低,胰酶膽酸的分泌減少,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或喪失,使蛋白質及熱量大量丟失,進而引發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患兒的胃粘膜、小腸粘膜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萎縮,肝細胞脂肪變性,進而加重腹瀉,形成惡性循環。

小兒腹瀉的治療較容易,但由於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導致腹瀉遷延不愈。嬰幼兒的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患兒的腸道菌群平衡遭到破壞,胃腸粘膜的屏障及拮抗功能喪失,機體免疫力下降。

本院對43例患兒只有在有抗生素使用指證時才給予抗生素治療。口服雙歧桿菌片、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顆粒等可調整腸道的菌群結構,減少有害菌群,促進胃腸粘膜修復,使胃腸粘膜恢復屏障功能,同時可改善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蒙脫石散是一種天然的鋁和鎂的矽酸鹽,其對病原菌、病毒及細胞毒素具有強大的吸附作用,維持腸道細胞的正常吸收功能,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快速止瀉。同時蒙脫石散可與腸道中的黏液蛋白結合而保護黏膜,增強腸黏膜的屏障作用,阻斷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小兒營養不良腹瀉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高熱、低蛋白血症、貧血等,對症支持治療可有效緩解這些癥狀,促進患兒康復。

小兒腹瀉後腸黏膜受到損傷,黏膜上的各種酶的活性降低,其中以乳糖酶的影響最大。乳糖酶活性下降會導致小腸對乳糖的吸收障礙,患兒在攝入含乳糖飲食後悔導致乳糖不耐受,進而加重腹瀉。因此,應對患兒的飲食進行調整,鼓勵母乳餵養,對於乳糖不耐受的,應對飲食進行去乳糖。營養元素不僅是嬰幼兒生長髮育的必需物質,也是疾病康復不可或缺的物質。

腹瀉患兒機體鈣、鐵、鋅、維生素等水準均低於正常嬰幼兒,這也是腹瀉患兒機體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合理補充、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可糾正機體水、電解質紊亂,提高免疫力。陳偉崗研究發現,小兒缺乏鐵、鋅、維生素A可引起小腸細胞超微結構及細胞組織學改變,損害機體及小腸局部的免疫功能,使腸道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襲而引發腹瀉。因此,對營養不良腹瀉患兒補充適當的營養素,不僅可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還可改善營養不良狀況。

作者:張爽

作者部門:遼寧省錦州愛心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