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株桑樹,四季入葯

中藥一般有其固定的採收時節,這樣才能讓其療效max無窮給力。可是桑樹偏偏不一樣,在這春夏秋冬的輪迴中,養春蠶絲盡,成藥香救人。

春夏秋冬之所以四季分明,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所產生的結果。春天始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夏天始於「立夏」;秋天始於「立秋」;冬天則始於「立冬」。如此分明的節令,也不是全國處處可見,它只在黃河流域最為確切(黃河不愧是母親河哇!)。我國勞動人民總結的基本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也正是《黃帝內經》等國學典籍所闡述的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思想。

若這棵桑樹能四季入葯,豈不是它的體內集「生、長、收、藏」等洪荒之力於大成者?且隨我一一看來。

花香鳥語飄滿村。細聽來,句句是鄉音。

何為「春生」?看那桑枝便知。像一般帶「枝」字的中藥,如桑枝、桂枝、柳枝,都在其生長速度最快的春季採收,經過一冬天的蟄伏,它的養分在春天源源不斷的補養著這爆發的生命力。桑枝,顧名思義,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採收,去葉,略曬,趁新鮮時切成長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曬乾。

說完春生,還有「寄生」,此物雖非桑樹所產,但亦桑樹所取。(寄生植物,它們隻以活的有機體為食,從綠色的植物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養分和水分。寄生植物不含葉綠素或隻含很少、不能自製養分的植物,約佔世界上全部植物種的十分之一這類植物當中,它們以死亡的或正在分解的生物或在附近生長植物的死亡部分做為養分來源。)

在中藥中,寄生植物大多可入葯,如菟絲子、肉蓯蓉、鎖陽等,當然,也少不了咱們接下來要說的——桑寄生。桑寄生所為何物?顧名思義,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枝葉。

陶弘景老爺子有很細緻的研究——生弘農川穀桑樹上。三月三日采莖、葉,陰乾。桑上者,名桑上寄生爾。詩人雲:施於松上。方家亦有用楊上、楓上者,則各隨其樹名之,形類猶是一般,但根津所因處為異。法生樹枝間,寄根在枝節之內,葉圓青赤,濃澤易折,傍自生枝節。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實赤,大如小豆。今處處皆有,以出彭城為勝。

世人呼皆為續斷用之。案《本經》續斷別在中品葯,所主治不同,豈只是一物,市人使混亂無復能甄識之者。服食方雲是桑,與此說又為不同爾。

村前村後一幅畫。午飯後,納涼大樹下。

一到初夏,嘴邊總是沾滿了黑黝黝的桑葚汁,桑葚可是個好東西,椹為桑英,有裨益之功。

李中梓老先生在《雷公炮製藥性解》中言開關竅,利血脈,安神魂,黑鬚髮,明耳目。若講的細緻些,桑葚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4~6月當桑椹呈紅紫色時採收,曬乾或略蒸後曬乾,以作藥用。

有古詩佳句經常被人傳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可這蠶若想入葯,得到夏初才可。古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大規模的炮製白僵蠶,他們尊重大自然的規律——生穎川平澤。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濕有毒,不可用。人家養蠶時,有合箔皆僵者,即曝燥都不壞。今見小白色,似有鹽度者為好。末以塗馬齒,即不能食草,以桑葉拭去乃還食,此明蠶即馬類也。

可現代人們龐大的需求量可等不及其自死,而後人也搞明白了它是如何「死」的——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而那些葯工們則可以以此批量收集病死的僵蠶,倒入石灰中拌勻,吸去水分,曬乾或焙乾,已成為葯。

有朋來自五大洲。東海岸,相約看海鷗。

說道桑樹,則不能不提桑葉;而說道桑葉,則不能不提霜桑葉。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葉。10~11月間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現在已被人製成茶花的桑葉茶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都非常的美妙,筆者在此偷偷地給您推薦一番。

如提到與「桑」有關的動物,則非桑螵蛸莫屬。在中藥中有兩個螵蛸,一個是海螵蛸,又稱烏賊骨,一個叫桑螵蛸,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華北刀螂的卵鞘。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採收,採得後,除去樹枝,置蒸籠內蒸30~40分鐘,殺死蟲卵,曬乾或烤乾。

按照古本草只有產在桑樹上的才叫桑螵蛸,而產在其他植物上的只能叫做螵蛸,只有產在桑樹上的才獨得桑白皮津液之精氣,從而入葯最好。有些老中醫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就在方子中加些桑白皮,增加一些利水效果,不過總感到有種「隔靴搔癢」的味道,那種軟螵蛸(大綿)往往產在石頭上,那種長螵蛸往往產在蘆葦盪中,那個短螵蛸往往產在槐樹,柳樹等喬木灌木上,螳螂產卵,初時是乳白色,好像熱熔膠,過一會兒就變黑變硬了。

佳節已在喜慶中。大街上,傳來爆竹聲。

若提到桑樹中最具「冬藏」稟賦,桑白皮首屈一指。而它採收的季節又與之對應,可謂好事成雙!

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冬季採挖,洗凈,趁新鮮颳去背棕色栓皮,縱向剖開,以木槌輕擊,使皮部與木心分離,剝取白皮,曬乾。

再有,就是不分時節的現在被炒得非常火熱的「桑黃」(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層孔菌的子實體)、蠶沙(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桑柴灰(為桑科植物桑莖枝燒成的灰)。

一株桑樹,四季入葯,春夏秋冬,生長收藏,全乎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