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年體檢為何發現還是胃癌晚期,只因漏了這項篩查!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每年我國有近300萬人因腫瘤去世,50%因消化道腫瘤去世的人是中國人,我國80%以上的胃癌患者「發現即晚期」,晚期胃癌五年的生存率在20%以下……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提醒:胃癌早篩刻不容緩!

其實,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在早期完全可以治癒(是否合適),其最佳的篩查及治療時間是病變剛剛出現的1~2年。如能發現早癌並接受正規治療,預後效果好,患者生存質量高。一旦發展到晚期,患者生存時間短,生活質量低,家庭社會經濟負擔極大。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突破。

全國兩會期間,李兆申院士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化道癌防控,一方面,要讓早診早治的觀念在老百姓的心中生根;另一方面,要讓高危人群儘快做上檢查。推廣普及舒適化篩查,正是防控的突破口!

李兆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會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怕做胃鏡成篩查攔路虎

中國胃癌篩查卻遲遲未能全面開展。究其原因,李兆申院士分析,主要有四個方面:

1)檢查不舒適,對胃鏡的恐懼心態成為攔路虎。傳統的「插管」胃鏡具有一定的不舒適性,百姓接受度差,不願查、不敢查。老年人作為腫瘤高發群體更是無法承受這一檢查。

2)檢查不方便,傳統胃鏡篩查方式只能在有內鏡科的大醫院進行,想做檢查的人需要跑幾次醫院,完成掛號、預約、等待、驗血、檢查等多道程序;

3)開展難度大,傳統胃鏡操作複雜,必須由專業內鏡技師完成,基層醫療機構及體檢機構長期以來無法涉足這一領域;

4)老百姓缺乏早篩意識,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查以及應該何時查。

做胃鏡,其實早有舒適化篩查

舒適化篩查是一種李兆申院士帶領團隊研發的全新的舒適化篩查方式——隨水吞下一顆磁控膠囊胃鏡,躺上15分鐘,即可完成一次安全、舒適、準確的胃鏡檢查。

整個過程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磁控膠囊胃鏡投入臨床使用5年以來,已經在全國千餘家醫療機構為近百萬人帶來舒適化的胃鏡檢查。所有檢查流程嚴格遵循國家內鏡質控中心制定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醫療質量控制技術規範》,按照胃底、賁門、胃體、胃角、胃竇、幽門這一先後順序對胃部進行依次有序的系統圖像採集,保證了檢查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系統性。

「檢查舒適了,百姓的接受度就高了。」李兆申院士說,「希望磁控膠囊胃鏡這種醫護人員易上手操作的舒適化檢查,能成為體檢中的常規項目。」

五類高危人群,別等有癥狀再檢查

早期胃癌非常隱匿,七成以上沒有任何癥狀,很多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以下人群作為胃癌高危人群必須定期篩查:

1)40歲以上人群

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3)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

5)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以及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食品、吸煙及重度飲酒等)。

互聯網+醫療,

基層實現大醫院的消化道管理

據悉,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已經在全國30個省市千餘家醫療機構投入臨床應用。2019年1月,銀川安翰互聯網醫院正式獲批,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篩查技術,將藉助互聯網平台,以舒適化胃鏡實現廣泛的胃癌篩查,以互聯網技術實現完善的後期消化道健康管理。

作為銀川安翰互聯網醫院的首任院長,李兆申院士表示,互聯網+醫療實現了線下普及舒適化胃癌篩查、線上完善消化道健康管理,最大的好處是能夠為基層醫療機構輸送優質醫療資源,進行規範化培訓,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準。

今後,基層百姓不用再跑大醫院,就能在家門口方便地接受篩查,並獲得專家閱片和診斷,保證了篩查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