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薦讀】子宮肌瘤的病因及分類

子宮肌瘤(uterine leiomyoma)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多見於30~50歲婦女,據統計生育期婦女的肌瘤發生率為20%~25%,40歲以上婦女的發病率則高達30%~40%。因肌瘤多無或很少有癥狀,臨床發病率遠低於肌瘤真實發病率。

病因

確切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正常肌層的體細胞突變、性激素及局部生長因子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1.與性激素相關

因肌瘤好發於生育年齡。在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作用下,肌瘤生長較快;抑製或降低雌激素水準的治療可使肌瘤縮小;絕經後肌瘤停止生長、萎縮或消退,提示其發生可能與女性性激素相關。生物化學檢測證實肌瘤中雌二醇的雌酮轉化率明顯低於正常肌組織;肌瘤中雌激素受體(ER)濃度明顯高於周邊肌組織,故認為肌瘤組織局部對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研究證實孕激素有促進肌瘤有絲分裂活動、刺激肌瘤生長的作用,肌瘤組織中的孕激素受體濃度高於周邊肌組織,分泌期的子宮肌瘤標本中細胞分裂象明顯高於增殖期的子宮肌瘤。

2.與遺傳學相關

細胞遺傳學研究顯示25%~50%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的異常,包括從點突變到染色體丟失和增多的多種染色體畸變,首先是單克隆起源的體細胞突變,並對突變肌細胞提供一種選擇性生長優勢,如85%的子宮肌瘤病人擁有突變的轉錄介導亞基Med12,從而促使子宮肌層乾細胞轉變為腫瘤形成乾細胞;其次是多種與肌瘤有關的染色體重排,常見的有12號和14號染色體長臂片段易位(12;14)(q14-15;q23-24)、12號染色體長臂重排、7號染色體長臂部分缺失(7q22q32)等,與之相關的基因有HMGA2、RAD51BCUX1。分子生物學研究提示子宮肌瘤由單克隆平滑肌細胞增殖而成,多發性子宮肌瘤由不同克隆細胞形成。

3.與細胞因子相關

一些生長因子在子宮肌瘤的生長過程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Ⅰ和Ⅱ、表皮生長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A和B、血管生成因子(VEGF)等。

分類1.按肌瘤生長部位

分為宮體肌瘤(90%)和宮頸肌瘤(10%),其中宮頸肌瘤多為單發,後壁常見。

2.按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

按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可分為3類:

(1)肌壁間肌瘤(intramural myoma):佔60%~70%,肌瘤位於子宮肌壁間,周圍均被肌層包圍。

(2)漿膜下肌瘤(subserous myoma):約佔20%,肌瘤向子宮漿膜面生長,並突出於子宮表面,肌瘤表面僅由子宮漿膜覆蓋。若瘤體繼續向漿膜面生長,僅有一蒂與子宮相連,稱為帶蒂漿膜下肌瘤,營養由蒂部血管供應。若血供不足,肌瘤可變性壞死。如蒂扭轉斷裂,肌瘤脫落形成遊離性肌瘤。如肌瘤位於宮體側壁向宮旁生長突出於闊韌帶兩葉之間稱闊韌帶肌瘤。

(3) 黏膜下肌瘤(submucous myoma):佔10%~15%。肌瘤向宮腔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僅為黏膜層覆蓋。根據肌瘤體積在肌壁內的比例,亞型分為:0型(帶蒂的黏膜下肌瘤,肌瘤完全位於宮腔內未向肌層擴展),1型(黏膜下無蒂肌瘤,向肌層擴展<50%),2型(黏膜下無蒂肌瘤,侵佔肌層部分≥50%)(圖26-4-2)。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宮腔內生長猶如異物,常引起子宮收縮,肌瘤可被擠出宮頸外口而突入陰道。

3.多發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常為多個,以上各類肌瘤可單獨發生亦可同時發生。2個或2個部位以上肌瘤發生在同一子宮者,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

更多精彩盡在

播放GIF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