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跑步,為什麼要學習技術?學習姿勢跑法帶給我的改變

2016年11月25日的三峽168公里越野賽,跑完150公里,爬升9500米之後,到達CP14被關門了。我在4點50分到達CP點,超時20分鐘,後面20公里其實難度已經不大了,基本都是下坡,爬升也就600米,努力一下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就差那麼20分鐘被強製關門。

經過45小時50分鐘的長途跋涉,我已經跑到了意識模糊的地步,身體已經開始接觸生理極限,大腦疲勞到已經不能清晰的辨識時間的流逝。

最後一段中途跑步時,我在爬升過程中實在是太累了,坐在半山腰的老百姓墳頭旁邊居然睡著了。我倒是希望有個鬼出來把我叫醒,這樣能驚醒過來,但是事實上什麼也沒有發生。身體過於疲勞,坐在那裡就不由自我控制地睡著,原來心理是無法戰勝生理的。

後來我一直在反思這次事件,為什麼跑到這個境地依然不能完賽。從生理角度,我確實把自己逼到極限了,但無法克服疲勞。

從2014年至今,我已經正式參加馬拉松比賽跑步4年了。在2017年5月,我開始接觸姿勢跑法,並參加姿勢跑法教練level 1 課程。在經歷了3年的興奮期後我的成績停滯不前,馬拉松成績的提升變得越來越緩慢。後來我才知道,這是進步轉捩點。

經過3年時間,生理體能開發得差不多了,已經沒什麼可進步的了。多年以後,我在羅曼諾夫博士的Level 2課程裡得到了答案。

學習姿勢跑法

讓我明白學習跑步的重要性

因為內心深處存在一些疑問,半年後,偶然從微信公眾號上得知跑步學院的姿勢跑法教練培訓課程Level 1,第一次開始了解Pose Method姿勢跑法的內容,開始知道羅曼諾夫博士。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知道為什麼要學習跑步,同時也在尋求讓自己跑得更快的方法。

2014年第一次跑北馬前,我一直都是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步的,並持續很多年了,每次都是跑40分鐘左右。在報名北馬之前其實是沒有參加過任何路跑訓練的,第一次跑10公里,是在奧森南園實現的。

也是這個時候,我開始收集相關跑步的知識。在網上看到徐國峰老師的馬拉松訓練專題視頻,裡面涉及到很多科學跑步的知識。參加姿勢跑法的課程之前,在2016年上海馬拉松時,我全程馬拉松成績是3:20:05了。PB是一種慾望,當初我參加課程的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得到快速進步的方法。

《姿勢跑法》課程對我的觸動很大,因為我跑那麼久,從沒有人從科學源頭、基本原理角度去講起跑步背後的知識。跑步怎麼跑?聽到的答案都是,跑長距離、練間歇,要不就是小步快頻……這都是訓練方法,並不是概念。

羅曼諾夫博士主攻的是運動生理學研究(Physiology),生理學最早是從生物學(Biology)衍生過來的,從英語詞根就明白,其實是跟物理有關係的。博士從物理原理角度解析運動的,加之他是運動員出身,對運動解讀的視角不同於傳統生物學角度。

無論你由多強大的生物能,你都要遵循基本的物理法則輸出能量,在地球上,人是不可能違背重力法則去運動的。從運動力學角度出發,博士發現全世界跑得快的優秀跑者都是遵循基本原則的,那就是一定會經過Pose、Fall、Pull三個階段。跑步其實和其他運動一樣,都是可以通過優化動作來提升效能的。

傳統的教練一直是讓你練心肺,很多跑者跑馬拉松堅持不下去,就認為自己耐力不行,要練心肺。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邏輯其實很簡單,疲勞造成精神不集中,接著開始動作變形,動作變形導致能量損耗加大、心率上升,你嘗試使勁蹬地,讓自己肌肉發力,實際上是心率變得越來越高,身體為了維持高心率開始消耗所有甘糖,最後消耗殆盡,也就跑蹦了。

國外的教練早就不在拿練心肺去蹂躪運動員了,如何讓運動員90%的比賽時間裡跑得輕鬆才是要點,穩定流暢才是關鍵。越是跑得快的運動員,跑姿其實趨於相同,因為優秀的跑姿也是力學結構合理的展現,跑得慢的人才會有千奇百怪的姿態。

其實跑步和其他運動一樣,都是需要訓練特定技術的,目的是訓練大腦神經反射能力,提高運動協調性,最終達到優化跑步時經濟性效應。我們不是對抗重力,而是讓自己去順應大自然的法則。

既然是技術,那就要有針對性的訓練。Pose Method姿勢跑法其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訓練模板,其實就是針對性的改進跑者的運動表現能力,以期達到個人最佳的跑步狀態。這其實是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靜下心來學習。如果沒有3個月以上時間,很難形成長期效果。姿勢跑法不是速效救心丸,姿勢跑法是一個工具。

最初我也是很衝動,覺得知道一種方法,自己練就會成功。心態和很多看過《姿勢跑法》書就覺得完全懂了的人一樣。殊不知,知道和掌握其實是兩個概念。我們從小都是看《新華字典》長大的,還有甚者能把字典都背下來了。後來,我們成長後知道,看過《新華字典》的人,一部分人成了人才,一部分成了蠢材。學懂一件事,是需要實踐和時間的積累。前期我也誤入歧途,還把自己搞傷了,還好悔改及時,把自己功利的心態調整了回來。

《姿勢跑法》是提升你跑步能力的工具,用得如何,要看你踐行的水準。

姿勢跑法訓練營

讓我更深刻的了解姿勢跑法

2017年夏季,跑步學院主持,羅馬諾夫博士和徐國峰老師執教的姿勢跑法訓練營在上海開營。雖然由於時間原因我沒能到上海成功參加,也成了我的一大遺憾。

羅曼諾夫博士曾經執教英國國家鐵人三項奧林匹克隊、墨西哥國家鐵人三項奧林匹克隊,並且是美國、俄羅斯國家鐵人三項隊的長期技術顧問,培育出Svetlana Vaciljeva,女子全馬2:20:00水準的運動員。有40年行業執教經驗。當然,博士會花大量時間做科學數據研究,他執教的頻次並不像傳統教練那樣頻繁,更為注重質量。

2017上馬營是羅曼諾夫博士第一次在國外開展非專業人士的大眾訓練營,博士以前的經歷,一般隻與職業運動員合作。這也是國際上教練通行的方式,很少會跟非專業選手接觸。

在美國這樣體育產業市場化高度發達的國家,其實很少有這種高級教練教普通大眾跑者的,職業教練隻教職業運動員,而且價格高昂,一般二線運動員都請不起教練。一線運動員因為有贊助商,可以Cover住這樣的費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博士教課比較寶貴的原因,中國普通跑者根本不知道國外職業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大部分人只是從退役運動員那裡知道國內的訓練方式。

博士基本是按照訓練專業運動員思路開展的,但是應廣大群眾需求,降低了很多訓練強度,訓練時長進行了縮減。因為職業運動員訓練有一天的時間,普通跑者沒有,大部分學員都是要上班的。如果100%按照羅曼諾夫博士訓練職業運動員的方法,一般有工作的常人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即便是縮減情況下,大家耶很辛苦。好在大部分學員珍惜這個機會,執行到位,2017年的上馬營訓練質量非常好,每位學員都有很大的收穫。

從2016年上馬後,我的全馬成績就再沒提升。2017年冬季的訓練,在無錫也沒體現出效果。腳底的傷痛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到2018年北馬訓練營確定下來,令我充滿了期待。我知道很多運動力學方面的問題,一定是需要校正才能解決的。

2018年夏季,北馬訓練營開營。訓練的很多內容其實《姿勢跑法》書裡都有提及,跟《新華字典》道理一樣,你知道和你做到是兩碼事。訓練其實是踐行的事。17周時間,可能我有生以來,最規範的一次訓練。從頭開始,完全按照周期化的訓練要求進行。

對於一個教練,自身執行和教授別人執行是同等重要。尤其是對於姿勢跑法的教學體系,很多問題都是在訓練中暴露出來的。在2017年冬天,我就已經帶領夥伴進行了完整丹尼爾斯16—18周的訓練,實踐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問題的出現,其實就是你在某一方面能力的不足,或者說不全面,需要調整改進。

在我的跑步道路中,傷痛一直伴我左右。各種毛病我都出現過,一直沒有有效的方法解決。開始學習姿勢跑法以後,很多問題才找到根源。即便是開始接觸姿勢跑法的內容,很多受傷都是自己盲目無知造成的。我和普通跑者犯了一樣的毛病,以為自己理解了。

姿勢跑法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懂得向他人學習,反覆調整校正才能明白核心關鍵。

2018北馬營, 17周時間,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專註和熱情。2公里、半馬測試都PB了。整體運動表現水準都提高了。在這裡,我說的是運動表現,這個是大多數跑者之前完全沒有概念的東西,但是對於職業選手來說,這個是比賽競技時決定生死的。

好的運動表現才會出現好的成績。心肺能力強只是其中一個維度,還有敏捷性、穩定性,和與之相關的身體健康狀況、心理能力、飲食營養、訓練後恢復等等,所以職業運動員都會高度自律,嚴格按照自己的訓練計劃執行,調整生活狀態。目的就是在比賽時能有最好的運動競技表現。

跑量,不能決定成績

基普喬格並不是世界上跑量最大的運動員,也不是心肺能力最強的運動員。實際上,中國比他跑量大的人有很多。這其實涉及到訓練效能的概念,跑多少合適,其實和個人運動員生理指標相關。而且,這是跑者DNA天生決定的,這是生物活性。

羅曼諾夫博士和丹尼爾斯博士的訓練方法都沒有要求去追求大跑量,但是質量是嚴格要求的。傳統訓練方式要求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短距離,多組數,跑到蹦為止。但是姿勢跑法的要求完全不同,練得並不是間歇,而是重複跑步技術,訓練的核心是要求跑者學會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姿勢跑法除了測驗,日常訓練都不會讓你以最大速度去跑。很多傳統訓練方式過來的人都難以理解,直到現在一直以為是在練間歇。所以前期出現的問題跟學員概念不清晰有關係。

播放GIF

技術,姿勢跑法訓練體系的核心

你要明白一個事實,有時候並不是你跑得不夠好,而是你不知道如何把最好的奔跑狀態一直維持下去。大部分跑者都是因為犯錯太多,而不是因為本身不能跑得更好。這個是可以訓練的,也是姿勢跑法體系特別重要的一部分。

跑蹦的第一表現,一定是動作變形。如果你經常看國外馬拉松比賽直播,最後階段,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運動員,其實他們都是相當疲勞,但是他們的跑姿很少有變形。這些都是日常訓練特別用心關注的。跑步的很多訓練其實都是需要在跑步之外完成的,包括姿勢技術訓練和力量訓練。

人一旦跑開,是很難再去調整自己跑姿的。普通跑者很難理解,對於日常跑姿的潛意識訓練,通過時間積累會印在腦海裡,即便是在比賽快崩潰狀態下,跑步技術的潛意識作用就至關重要了。長久的訓練可以改變個人的行為模式。

>堅持訓練,別太在乎成績

經過4個月的持續訓練,有很多訓練營同伴都PB成功。不過我就沒這麼幸運了,北馬比賽時,我因為腸胃痙攣無法跑完22公里後的比賽,後半段只能走回到終點。賽後糾其原因,過度訓練導致免疫力下降,沒有及時休整,趕上換季過敏,引發身體各種不適。

其實內心總是有些不平衡的,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還是自己的犯的錯誤。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如果有身體的不適是需要及時康復和休整。身體變強是需要時間的,如果訓練過度超負荷,身體就會有排斥反應。

2018年上馬其實是修正自己的機會。從芝加哥跑馬回來大概有6周的時間,我重新按照修改後訓練課表進行練習,著重10公里和競賽期的訓練。北京氣象也變冷了,非常適合跑速度課表。6周時間,課表的強度都頂了下來。

上馬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比賽,上海海邊平緩的賽道,合適的氣象,其實更適合發揮速度優勢。雖然起點比較狹窄,但是跑過5公里後基本會比較寬闊。不過,好的賽道還需要自己的實力來發揮。上馬前半段跑得還可以,但是接近33公里開始掉速,體能損耗很大,後面跑得非常不如意,中途不得不頻繁停下來補給。最後3:14:24完賽。封存了2年的成績也算是挪動了一下,但是離自己305的階段目標相差太遠。

人未必總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準確地說,未必能按時間得到自己想要的。

上海賽後我一直在復盤反思去年訓練的問題。

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是姿勢跑法不管用嗎?

但是確實有人出了成績。

是自己技術有問題嗎?

我的跑姿整體確實改變了,而且在沒有腳底傷痛的問題出現。

人還是要在自身上找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對訓練的理解出了偏差。

我們跑馬拉松到底PB的是什麼?

是距離嗎?

42.195公里不會因為我們任何一個人去改變,無論你跑多少公里,跑完42.195公里就足夠了。

PB速度?

那你應該去跑100米,爭取跟博爾特拚一下。

馬拉松是耐力長跑,它的速度是所有跑步運動裡最慢的。

我們PB的是時間。

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人一輩子就是在爭奪時間,我們跨越不過去的也是時間。

對於訓練,你對時間的感知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對於速度的判斷是基於時間,而不是基於跑表上的配速。

博士的課表上一直標註的是時間,但是我們為了自己方便,而換算成了配速。

大腦疲勞也是因為時間累積而疲勞,並不是配速快了才疲勞。

想通之後,我整個

冬季的訓練核心就是時間。

而且是練如何疲勞時調整自己狀態。

我的訓練基本上都是長時間慢

跑,完全不在意速度。

速度課表其實跑得並不多,相比之前訓練營的課表輕鬆多了。

但是

,訓

?

練流程我是完全按要求來的。

每一

?

次訓練,拉伸柔軟操、

?

3個技術動作3組,技術動作後的慢跑,開始跑步,跑完拉伸,簡單彈性肌力練習。

技術的東西不能放棄,需要長期堅持,這是一種習慣。

至今為止,我很少有不做準備環節開始

跑步的情況。

有作用嗎?

我不知道,我只是越來越快了而已。

什麼事,長久堅持才能有效。

??

2019無錫馬拉松,整個冬季緩和的訓練發揮了作用。

其實相對比18年訓練營,我個人速度能力並沒有提高,我倒是反而覺得慢了,無錫馬拉松也成了我至今為止跑得最「輕鬆」的比賽。

????

同時我對姿勢跑法的理解更深了,大概能終於明白徐國峰老師說的越跑越輕鬆是什麼意思了。

姿勢跑法管用嗎?

回答是肯定的。

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是你需要花時間靜下心來去掌握它。

馬拉松本來就是不是一個速成的運動。

它磨練你的意志,磨練你的心智,磨練的你的心境。

學習任何一門技術,都需要放下過去固有的成見,少些偏執,我們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尤其是比賽。

#今日福利#

「你學習過姿勢跑法麽?是如何學習的?有什麼收穫嗎?」

留言區參與互動,抽1名跑友

每位送出 《姿勢跑法》一 本

無限量觀看POSE TV教學視頻,戳下面??

線上跑姿訓練,戳下面??

跑步減脂訓練,戳下面??成為姿勢跑法教練,戳下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