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東大學1個留學生配3個學伴惹爭議 校方:炒作,別有用心

日前,山東大學上了熱搜,因為給留學生找“心儀學伴”,有人指出,一對三,且多異性,讓人遐想。

為此,山東大學國際事務部7日發布說明,學伴通知來自2018年,現在才被拿出來熱傳,是有人炒作,別有用心。

這份說明還稱,學伴活動是為了促進中外學生學習,全部為自由報名,很受歡迎,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哈工大、中山大學等都有類似活動。

【1】通知:47個友好“學伴”小組

7月11日,瀟湘晨報記者查證,山東大學去年11月15日有發布“學伴”活動見面Party的通知。

通知稱,活動接收共計270份報名信息,在報名的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中,現已成功選拔出141名中國學生與47名留學生組成47個友好“學伴”小組。

關於選拔標準,通知要求申請者態度認真、無不良行為記錄。將興趣、信仰、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等契合度高的優先匹配。

通知還提到,參與者需要是正式注冊的在校學生(本、碩、博),熱愛山大,思想積極向上,具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

同時,志願服務經歷、有一定的外語水準、社會實踐經歷及學生活動經歷豐富者優先考慮。

一份學伴申請報名表也提到,“請認真填寫,以便為你匹配心儀的學伴”。

瀟湘晨報記者下載“山東大學2018“學伴”成組結果.xls”文件發現,來自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葉門、尼日利亞、孟加拉、阿富汗等國留學生47名,分別被安排有3名學伴。

對此,有人指出學伴多為異性。記者聯繫山東大學研究生會青年工作中心一名龐姓工作人員,未獲回應。

【2】回應:活動並非只有山東大學

7月11日,瀟湘晨報記者留意到,《山東大學關於舉辦中外學生“學伴”活動的說明》出現在網上,落款為山東大學國際事務部,時間為7日,並蓋有紅章。

說明稱,學伴活動正當合法,符合上級促進中外學生交流的精神,且中外學生互為學伴,並非單獨為國際學生找學伴,活動受到了中學學生的歡迎。

活動舉辦之初,就有制定規章制度,督促學生遵守。這與《山東大學“學伴”項目管理暫行規定》有印證。

這份暫行規定提到,參加“學伴項目”的中外學生應相互尊重,相互幫助,不得騷擾他人,不得出現任何歧視性語言或行為。

如與學伴外出活動,須報相關負責人同意。超過一天的外出活動,須書面提出申請,獲得批準後方可實施。市區外活動須另外簽署安全責任保證書。

說明還提到,學伴活動並非只有山東大學在做,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哈工大、中山大學等都有類似活動。

最後說明強調,學伴活動通知是2018年發布,並非新發布,現在拿出來炒作,是別有用心。

【3】親歷:參加的都是群體活動

11日,一名自稱是剛畢業的山東大學女生非常氣憤,她告訴瀟湘晨報記者,自己就曾是學伴成員之一,而且參加的活動都是群體活動。

同時,她在微博上作了部分解釋:

我大一的時候也參加過學伴活動,男生女生都有很多去的,中國人是女生多,外國人也是女生多啊,都是自願報名參加活動的。

學校舉辦的活動都是集體活動,就是一群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一起參加,然後順便交流交流。

印象裡,學校辦過冬天一起包餃子的活動,辦過學中國書法的活動,這麽弘揚中國文化的活動,到了你們口中就成了崇洋媚外。

參加這個活動,我認識了好幾個漂亮的韓國小姐姐,沒有韓國男生,而且小姐姐們也非常nice,她們回國之後也偶爾還有聯繫。

另外,瀟湘晨報記者在山東大學官網上也看到,不少學伴參與者談心得。有人提到,“21天的“學伴計劃”,給個人帶來的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給整個班級甚至學院,帶來的是良好的學習氛圍。”

【4】探討:為何學伴活動突遭質疑

對留學生采取學伴制度的大學有很多,山大回應似乎並未完全平息質疑,這是為什麽?

有人分析稱,或跟當下一些社會現象有關,譬如有些高校隻給留學生安裝空調,暴力抗拒交警等,這增強了人們的焦慮。

更有人稱,有些學校為了吸引留學生,門檻不斷降低,導致留學生水準下降,最後都不願跟留學生玩了。

一名自稱是山東大學校友的人就撰文提到,收留學生漢語零門檻,留學生生活遇到問題又沒錢搞導師制度,就用學生志願者。

“學生們做久了積極性下降,不得不把學伴一對一的比例提高到一對三才能運轉。把管理成本轉嫁到師生身上。這很‘魯’,但不是拉皮條。”

上述校友還引述臥底人士的話說,“學校仍然是山東首個及唯一普及空調的大學,且堅持食堂物美價廉,說明還是厚道嘛。”

瀟湘晨報記者耿志方 實習生鄭壹 陳佳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