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東大學“學伴制度”引熱議:當學伴是為了結交外國異性友人?

“一名留學生配三個學伴,學伴以女生為主……”這兩天,山東大學2018年學伴制度突然在網絡上引起爭議。

早在2017年,山大就曾因為外國留學生招納學伴遭受質疑,2018年實行制度改革後,山大繼續原有的學伴活動,還將1名學伴對應1名留學生改為3對1。

“異性學伴”、“三配一”等字眼實在扎眼,學校作出的說明也有些難以澆滅網友們的質疑,甚至更加引火燒身。

“該活動並非僅山大在做,南京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哈工大等高校都舉辦過。”

——不僅沒有正確給自己洗白,還順帶把幾個兄弟學校也拖下了水。

“此通知為舊聞,現在才拿出來炒作,是別有用心。”

——這麽說,難道是在怪大家當時為什麽沒有及時站出來“指正”自己的“錯誤”?

這一招黑的聲明讓不少本校的同學都感到無語,有人澄清道,山大的“學伴計劃”並非只是面向留學生,也並非隻招募異性學伴。

這一事件引起眾多名人的討論。

事實上,國內外高校都有類似的學伴交流活動,而網友們對山大為留學生招納學伴的不滿,其實超越了問題本身,聚焦到了人們真正的不滿——“為什麽我們的大學要對留學生群體過度關懷,給他們那麽多特權?

當學伴,是為了結交外國異性友人?

山東大學“學伴制度”之所以引發那麽激烈的爭吵,是因為學校的做法的確有讓人“忍不住多想”的空間。

在網傳的一份該校招收學伴的報名表裡,關於“你參加學伴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什麽”的問題下面,列出了一個“結交外國異性友人”的選項——這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希望通過參加學伴活動結交一些外國朋友,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英語能力都是無可厚非的動力。但將“外國異性友人”這一對象過分突出,不明事由的人一眼掃過,說不定還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世紀佳緣、百合網的國際版邀請函呢。

而關於“學伴制度”本身,知乎網友@鄧鉑鋆吐槽道,“學伴是學校甩鍋用的志願者。學校招收留學生漢語零門檻,留學生生活遇到問題又沒錢搞導師制度,就用學生志願者。

學生們做久了積極性下降,不得不把學伴一對一的比例提高到一對三才能運轉。”

加上網絡中來華留學生的形象,多是些諸如“xx高校女生被留學生強姦”、“xx留學生欺騙女大學生感情錢財”、“某留學生渣男在中國高校約炮女生”等駭人聽聞的描繪,這就不禁讓吃瓜群眾擔心起了“以女生為多”的學伴人群。

事實上,關於來華留學生的這些傳聞多是些有待證實的謠言,但不能否認的是,來華留學生群體在低招生標準、考核標準而引進的情況下,的確會有良莠不齊的嫌疑。

除了安全,“一配三”引起的爭議,更在“特權”

沒錯,不少來華留學生在中國過著你想象不到的幸福生活。

比如在起居上,被中國大學生吐槽了無數遍的大學宿舍,絕對不能用來委屈留學生。

類似只有留學生公寓才裝空調、強製要求本國學生騰地方給留學生的事情,中國的學生們只能一邊見怪不怪,一邊心疼自己了。

就在今天,山東財經大學被曝要求學生搬離宿舍樓,騰出給留學生住。有同學稱,校方給出的理由是該棟宿舍樓有獨衛,方便裝修好給留學生住……

這麽看來,到中國讀書,在異國他鄉捉襟見肘、水土不服、過得不好的情況,基本是不會發生在留學生的身上的。

如此不對等,只是留學而已嗎?

來華外國留學生為什麽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優先”?這要從各高校越來越重視的國際化水準指標說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指出要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同年發布的《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

所以,除了花重金吸引外國同學們的目光,還得降一降門檻,好讓他們真正跨進來。

洋面孔頻頻出現,國際化水準看似增長了不少,但由於考核指標主要是留學生規模而非質量,許多高校的留學生招生標準常受人詬病。

2017年,清華大學改革留學生招生方式,取消國際生筆試,實行申請-審核製,輿論普遍質疑是在降低留學生門檻。

來華留學生在畢業後也不用焦慮,就業政策立馬就跟上。2016年2月,《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印發,其中放寬了外國優秀留學生在華工作限制,為其畢業後在中國境內工作和申請永久居留提供渠道。

對比遠赴海外,落實不了工作簽證就得卷鋪蓋回家的中國留學生,這樣一條龍的貼心條件著實讓人垂淚。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6年,來華留學生達44.3萬,是世紀之初的8倍之多。到2017年,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而在其中,來華留學生多來自於不發達的東南亞、中亞和非洲等地區。其中,非洲留學生數量增長迅猛。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過去不到15年裡,非洲留學生在中國的人數增長了26倍,從2003年的兩千增加到了2015年的近五萬,比美國與英國的非洲留學生人數總和還要多。

留學生多了,就國際化了?

這樣的數字堆砌起來的教育競爭力,真意味著我國高校的國際化水準越來越強了?

換句話說,如果不砸重金、不如此費力氣地送福利,還有多少人會自願來我們這兒留學?而在這群留學生隊伍中,有多少是真正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7月9日,福建福州一名留學生騎電動車載一女子被交警攔下。交警指出其載人違規,男子卻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經批評教育,該留學生認識錯誤並書面悔過。但廣大網友直呼這一處分實在是“太輕了!”,留言區滿是對該留學生行為以及留學生群體的憤怒。

從留學待遇到日常生活,種種的“不對等”對待要持續多久,兩邊人的偏見和憤怒,就會持續多久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