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過去十年國際油價腰斬、國內油價卻漲了,原因何在?

  漲知識|過去十年國際油價腰斬、國內油價卻漲了,原因何在?

  這幾天,一張調侃國內成品油價的截圖在朋友圈廣為流傳:

  “十年前,2008年3月20日,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國內油價6.3(元);十年後的2018年5月26日,國際原油每桶75.56美元,國內油價7.4(元)。可能是桶貴了。”

  其實,自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暴跌以來,類似的段子就層出不窮。單純從數值上看,今天的國際油價確實比十年之前低,國內的成品油價也確實比十年之前高。但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並不是許多人想象的那麽簡單,特別是在成品油消費稅已經漲了近7倍的情況下,簡單地進行數字對比並不合理。討論2008年與今天的油價對比,還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油品更新

  2008年,私家車喝的還是國三標準車用汽油,十年後的今天則是國五標準車用汽油,包括京津冀在內的 “2+26”城市更是提前更新到國六標準。油品更新,價格自然上升。根據市場機構卓創資訊的統計數據,車用汽、柴油國三更新至國四加價標準分別為每噸290元和370元;從國四更新至國五的加價標準分別為每噸170元和160元。也即:汽油共加價460元/噸,折合92號升價為0.36元。

  成品油消費稅漲了近7倍

  成品油消費稅是指消費者在消費成品油時交納的稅費,在生產、委託加工、進口等起始環節由煉廠等主營部門繳納,徵收對象包括汽油、柴油、燃料油等7個子目,歸屬中央稅種。中國從1994年開始對汽油徵收消費稅,2008年,國內汽油消費稅僅在0.2元/升。

  2014年末至2015年初,國內成品油消費稅在45天內迎來三次上調。彼時,財政部表示,中國的消費稅不是普遍徵收的,僅對“部分高耗能、高汙染、高消費等特點的消費品徵收”,“對成品油徵收消費稅,有利於促進資源節約,抑製對能源的過度消費,是國際上比較普遍採用的做法。”對於選擇的上調稅率的時機,財政部解釋稱“選擇油價下行時實施,不僅沒有因提稅導致油價上漲,還實現了提稅與降價同步,兼顧了巨集觀調控需要和社會承受能力。”

  三次上調後,汽油消費稅為1.52元/升,維持至今。

  除了消費稅外,中國消費者在購買成品油時還需要支付增值稅、城建稅等。粗略估計,流通環節的稅負成本在整個成品油價格中佔四成左右。

  “目前,國內成品油包含1.52元/升的消費稅、16%的增值稅以及12%的其他稅費。由於國內不同地區油價不同,稅費佔比也有所差異。”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徐娜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稱,以廣州為例,目前廣州92號汽油價格為7.44元/升,其中包含1.52元/升的消費稅,1.03元/升的增值稅,以及0.31元/升的其他稅費。因此,綜合來看,廣州92號汽油升價中包含2.86元的稅費,稅費佔比為38.4%。

  此外,世界各國成品油中稅負水準不同,並不具備橫向可比性,因為稅負與各國的政策、產油能力和平均收入水準及社會福利等都有關聯。

  成品油定價機制變化

  十年前,國內成品油還沒有調價周期一說,與國際油價並沒有緊密聯繫。

  現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規定,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調價生效時間為調價發布日24時。國際油價只要在40美元/桶的“地板價”與130美元/桶的“天花板價”之間,變化率對應汽柴油調整幅度超過50元就進行調整。當調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衝抵。

  正因為此,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創下每桶147美元歷史最高點後,國內成品油價並沒有隨國際油價暴漲而水漲船高。為了國內經濟平穩運行,國內“兩桶油”確實曾為高油價“買單”。

  2015年初,網絡也曾廣泛流傳過一個關於油價的段子:“今天(3月20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七年前,2008年的今天,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中國油價每升6.3元人民幣;2015年的今天,國際原油每桶43美元,中國油價每升仍然是6.3元人民幣。請問油價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短短幾句話引來無數吐槽和爭議。

  對此,中石化在官方微博上自稱“冤大頭”:“今天(指2015年3月21日),國際原油每桶 43美元, 歐盟每升約9.1元,中國每升6.3元。七年前,2008年的今天,因中國經濟形勢及各方壓力,壓縮國內成品油調價幅度,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歐盟每升約14.8元,而中國每升僅為6.3元。誰是‘冤大頭’,你懂得。 ”

  下圖顯示了全球截至2018年5月28日的汽油升價排名(部分):

責任編輯:王永生 SF15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