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4歲學生被確診肺癌,專家:肺癌年輕化,提早做篩查很關鍵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肺小結節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確診了豬年開診後的首例肺癌患者。

24歲女孩小張,目前正在國外留學,2018年底回國探親時順便體檢發現左肺下葉小結節,大小為8mm。經介紹找到中山三院肺小結節MDT牽頭人、腫瘤放療科主任徐向英教授。徐教授在詳細的問診中了解到患者無腫瘤家族史,無吸煙,更無任何癥狀。但是,她因學繪畫而有9年的顏料接觸史,肺部的小結節不足1cm,惡性特徵也不明顯,為慎重起見,徐教授讓她先系統抗炎治療兩周,之後再過一個月複查胸部薄層CT。

2019年2月12日是徐教授豬年春節假期後的首個門診日,小張早早地來到醫院複查,胸部薄層CT提示左肺下葉肺小結節經抗炎治療後雖未見明顯變化,但是,經徐教授仔細閱讀CT片,發現具有空泡征及可疑血管穿行等惡性特徵,考慮不能排除早期肺癌,隨即邀請放射科、心胸外科、呼吸內科、腫瘤內科及放療科的專家進行MDT討論。經專家們仔細閱片、綜合考慮患者病情後,認為不能排除早期肺癌並建議擇期手術切除。2019年2月15日患者已於中山三院行微創手術,術中病理提示為肺腺癌。正在等待術後病理詳細結果。

(上圖為患者的胸部CT圖像)

徐向英教授介紹說,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均位於第一位。年發病427萬人中,肺癌發病近百萬,不同的分期決定了肺癌的預後生存時間。中國肺癌總的5年生存率僅僅約26% 。 其中,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為100%,ⅡA期為46%,ⅡB為36%,Ⅲ則僅有20%左右。因此,不僅是肺癌,所有的癌症通過健康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患者意義非凡。

隨著近年來高解析度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的普及,肺小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有數據表明健康人群中,孤立性肺結節的檢出率達 16.67%。這些肺部小結節多為體檢時或因其他疾病例行常規檢查是偶然發現,大多無癥狀,結節分布肺內各個部位,多為單個、偶有多發。但是,檢查報告上的:肺結節:炎症?腫瘤?建議定期複查… 等字樣卻讓很多患者及家屬蒙受了極大的壓力或打擊,嚴重者影響到了患者本人及家庭的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感到相應部位隱痛、刺痛、銳痛、呼吸牽拉痛、悶脹感或窒息感等,甚至精神過度緊張導致精神障礙。嚴重者短期內、甚至連續幾個月反覆的複查CT,不僅個人的身體受到了超異塵餘生劑量的照射,更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對於發現肺小結節的人群而言,如何判定肺小結節的良惡性並早期給予乾預是提高肺癌總體生存率的關鍵。即使體檢CT發現患有肺小結節,且在後期的隨訪和檢查中不幸確診為早期肺癌,也不必過於慌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可以得到長期的高質量的生存。

徐向英教授介紹說,肺部小結節如果高度懷疑為肺癌的,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手術切除,如果因為個人原因無法接受手術,也可以接受體部立體定向精準放射治療,長期生存和手術基本相同。

另外,徐教授還告誡大家:不論是肺癌還是其他惡性腫瘤的年輕化趨勢不容小覷。通常是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必須進行關於腫瘤的健康體檢,而臨床上常見的情況是:往往因為病人年輕,當肺上發現結節或頸部發現包塊就診時,大多數基層醫院或綜合醫院的醫生腫瘤意識不足而多診斷為肺部結核、頸部淋巴結結核或炎症等疾病,經過治療幾個月發現無效後,才想到是否有腫瘤的可能才去做相關的檢查而診斷肺癌或鼻咽癌等,從而延誤了腫瘤的最佳治療時機。有些患者甚至發展到全身轉移而無法手術,只能放化療、或僅僅可以姑息治療……慘痛的教訓比比皆是,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中山三院肺小結節多學科診療(MDT)門診由腫瘤放射治療科徐向英教授牽頭成立,於2018年5月8日正式開診,會診專家團隊囊括了呼吸內科、胸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放射科、介入科及病理科等相關學科專家,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多學科不同角度討論,最大程度地為患者提供科學、規範的醫療建議。開診以來,來找徐教授要求確診的肺小結節患者中,已經有23.25%患者考慮為惡性結節。在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可疑惡性結節患者中,除1例術後病理診斷為「肺結核球」外,其餘病例經術後病理分別證實為「原位腺癌」、「微浸潤癌」或「浸潤性腺癌」,正確診斷率高達95%以上。

中山三院肺小結節MDT門診實行預約製。患者可根據病情和需求意願,向醫院「肺小結節MDT門診」提出申請,就診時需提供「肺小結節」相關的全部醫學影像資料及各項臨床檢查結果。每次MDT會診在半小時以上,由各學科專家共同討論,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患者和/或家屬可以參與MDT會診,現場和專家進行溝通,儘可能解決各方面的疑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