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太坊雪崩:真正的坍塌是共識流失

真正的熊市是共識的流失。

我們再也不相信這件事情了,因為我們自己從出發的時候就不相信這件事情了,最終我們也得到了不相信的結果。——趙晨

來源 | 獵雲財經

文 | 李金三

1999年,一位俄羅斯的程式員在莫斯科成立一家科技企業,隨後帶著家人搬到了加拿大。大概在2011年,他向自己17歲的兒子Vitalik介紹了比特幣,當時Vitalik眼中的中本聰,一如後來人們眼中的V神。

1

區塊鏈2.0

但後來V神說自己不是一個比特幣信徒。“我挖過幾枚比特幣,還用它們買了一件T恤。”現在這件早就被他扔掉的 T 恤已經價值十幾萬塊了。

同年,V神開始為《比特幣雜誌》撰稿,那時他才 17 歲,是個天才程式員。

2013 年 10 月,比特幣漲到了幾百美元,與此同時,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的暗網黑市”絲綢之路”被 FBI 搗毀,“比特幣洗錢”的議論此起彼伏。V神看到了比特幣的成功,也看到了比特幣的局限。

V神在Bitcoin Talk和其他加密貨幣論壇上勾勒出他對新加密貨幣的大致想法後,很快有其他開發者加入進來,希望為該項目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4年1月,以太坊團隊第一次在美國邁阿密的海濱別墅會面,他們要在那裡參加北美比特幣大會。這是團隊決定將他們的項目展示給整個世界的時候。Hoskinson回憶說,對於參會者對以太坊的反應,團隊成員都沒底,但是在V神的演講結束後,他收到了搖滾明星般的歡呼。

後來就連普京都親自接見了V神,希望能和以太坊密切合作,看起來應該很靠譜了。

以太坊在2014年7月至8月期間為其以太幣(ETH)籌集資金,在總供應量為1億的情況下發行了1140萬個預開採的ETH,在ICO結束時籌集了近1100萬美元。

雖然籌款成功,但在加密貨幣發行的早期階段,ICO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加密貨幣。

比特幣伴隨著新的區塊產生,區塊內記錄比特幣的交易資訊,區塊之間通過鏈相互溝通,形成區塊鏈。但隻用來運行比特幣程式,對於區塊鏈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就好比大家都住在了地基裡,沒人想著去蓋房子。

以太坊則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平台,是區塊鏈上的安卓系統。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以太坊的服務,在以太坊系統上開發應用。

——V神

當時號稱比特幣2.0不僅只有以太坊一個,那年 BM 也做了一個號稱“比特幣2.0”的比特股,結果比特股被V神抓出不少 BUG,BM 只好低頭認錯進行修改,用的還是以太坊的解決方案。

2015年底,ERC20代幣成為了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標準化智能合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個智能合約,發行各種他們想要發行的代幣,並售出以換取ETH。

ERC20徹底改變了ICO和銀行、風險投資以及提供了真正點對點融資的眾籌平台,它為創業公司融資提供了平台。融資一直是風險投資者們主導的領域。而現在,即使人們從未見面,依然可以捐助一個項目。

2016年12月,中國央行宣布要對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調查,一時間幣圈人人自危,據親歷者介紹:“當時好多人把比特幣都換成以太坊,以太坊的共識(流量)正是那個時候來的。”

而在後來者的認知裡,“幣後”以太坊(ETH)從一開始便是區塊鏈的神話,通過智能合約平台,啟動了區塊鏈應用於貨幣以外的領域,它開啟了區塊鏈2.0時代,使區塊鏈對接現實世界有了更多可能性。”

三年多的發展,在以太坊的平台上誕生了上千個應用,十數個市值上億的項目,也包括眾籌了42億美元的eos。

2

以太坊的致命傷

眾籌成功後,以太坊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以太坊的財務處於極不透明的狀態。2014年-2015年間,比特幣一度跌至200美元左右的低位,以太坊損失近900萬美元,而V神此前未能即使將比特幣賣出,導致以太坊項目出現資金預算緊張的狀況,並希望通過裁員來壓縮成本以保證項目順利進行。

不過,現在看來,這僅僅是以太坊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那兩年任何一個時間段持以太坊到現在都是千倍以上的收益。

然而這麽多年以太坊一直都沒有解決這4個問題:

1)合約漏洞太多

2016年6月17日,以太坊和區塊鏈社區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彼時號稱史上最大ICO項目The DAO,被黑客利用智能合約中split函數的漏洞,盜走價值達6000萬美元的ETH。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以太坊被迫硬分叉。

那時候圈內人還都在熱烈著討論“黑客有沒有犯法”,但事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遠遠比這嚴重的多:以太坊合約程式漏洞,無法抵禦DDOS攻擊。

這些年,以太坊面對合約程式漏洞和DDOS攻擊的問題,一直無法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2017年7月,parity多重簽名錢包的bug,導致被黑客盜走價值3300萬美元ETH。到了11月,一名代號為Devops199的開發人員通過一個漏洞凍結了Parity錢包中價值1.52億美元的ETH。

2)擴展性不足

以太坊自成立以來就遇到了擴容問題。它每秒只能處理14筆交易,而Visa每秒能處理24,000筆。

在2018年6月份舉辦的以太坊技術及應用大會上,V神做了題為“Casper與分片技術最新進展”的主題演講。

“分片技術可以改善以太坊目前存在的擁堵問題,但是還需要不少時間才能應用,”某開發者表示“作為開發者當然更願意在其他公鏈上嘗試了。”

3)共識協定分歧

以太坊計劃將 POW 機制改為 POW/POS 混合共識機制,這樣做的好處在於,通過使用 POS 機制可以降低挖礦成本,同時增加 51%算力攻擊的難度以加強區塊鏈的安全性能。

但這個涉及到技術開發和礦工雙方能否達到利益共識的問題了。如果協定發生了變化,社區意見不合時,就會導致分叉,大家各自玩各自的。

往年比特幣的不斷分叉中,實際也是比特幣技術開發Core團隊和礦工聯盟的利益之爭。而在去年以太坊也有組織搶閘分叉一個“大兒子”以太霧(ETF)出來。

4)智能合約費用過高

在以太坊上現在還是POW的挖礦模式,交易是有手續費的,用來激勵礦工來處理交易和保護網絡,不同的是以太坊是以“gas”的形式來收費的。

在以太坊協定中規定,交易手續費=Gas 數量 x Gas 價格,其中 Gas 數量由智能合約的複雜程度決定,而 Gas 價格則由合約發起人決定。

當區塊鏈網絡發生擁堵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的交易盡快得到確認,發起交易的用戶將提高 Gas 價格,從而導致了交易手續費的飆升。

另外一方面隨著ETH價格和關注的上漲,以太坊APP的使用成本同樣會上漲。在以太坊手續費飆升而交易時間嚴重延遲的情況下,不少項目方開始尋求更加快捷和便宜的區塊鏈平台。

3

共識流失

根據媒體報導,從8月14日零點起,全球主要交易所一共流入了10多萬枚ETH。通過追蹤其中最大的一筆轉账記錄發現,這些ETH來源與一個0x7d04開頭的ETH創世地址有密切的關係。

這些創世地址中的ETH數量巨大,且成本極其低廉,市場認為這次有大量來自創始地址的ETH流入交易所,可能的目的有二:一個是套現;一個是買競爭幣。

隨後,各ICO項目方開始了瘋狂的拋售套現,據不完全統計,8月共有20萬個項目方ETH被拋。“在極端情況下,如果以太坊真的沒人用,可能會瞬間歸零。”某個eos Dapp開發者這樣說到。

最近在香港舉辦的大會上,記者向V神提問:“近期以太坊的價格從去年高點的1400美元跌至200余美元,這樣的情況對以太坊開發和發展有何影響?”

V神:“我有何看法,我想表明的一點是我認為這次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的暴跌與去年9月的下跌原因是高度相關和類似的。另外,總體來看這種價格起伏情況已經是第三次發生了。我認為人們不應該過於在意,因為說白了這些隨機數字的變化隻不過是一些億萬富豪之間賭博博弈的遊戲罷了。”

記者:“繼續剛才關於以太坊的價格問題。 ”

V神:“不!請別再問我關於以太坊的價格問題了,如果有任何人再提到價格這個問題那麽我要請安保人員把他送走了!換個問題吧。”

截至20180912 17:00 ETH價格為171USDT

聲明:獵雲財經為獵雲集團旗下區塊鏈媒體平台,原創內容未獲授權不得轉載。部分視圖來自網絡。本文僅為傳達資訊,不代表獵雲財經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下載獵雲財經App,送800LZ獵鑽空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