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樣煎煮中藥才最有效?


作者:王碧輝 部門: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

「醫生,請問這中藥怎麼煎啊?怎麼服用?」,每天都會有不少患者在拿葯時問到類似問題。

要想真正煎好中藥不是件容易的事,中藥煎煮的好壞直接關係著其療效的發揮,對治療疾病起著彌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正確煎煮中藥?

一、煎藥的器皿

煎藥容器以砂鍋為首選,其次為不鏽鋼、玻璃類器具,這些器具傳熱均勻、性能穩定,可避免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藥效。

鐵質器如鐵鍋易氧化且化學性質不穩定,易與中藥中有些成分發生反應,可能影響藥效,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產生毒副作用;同時,用鐵質器具煎煮中藥還易導致湯劑的色澤不佳和產生沉澱。中藥中的鐵鏽味也可引起患者腸胃不適而產生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故應避免使用鐵質器皿煎藥。另外,銅質、鋁質器具也不應該用於煎煮中藥。

二、煎煮用水

中藥湯劑的煎煮要使用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無汙染飲用水,忌用反覆煮過的水、保溫瓶的隔夜水及被汙染的水。用水量可根據藥物的質地來適度調整,如煎煮種子、果實類中藥材,水量可少些;煎煮花葉、全草類中藥材,水量則應多一些。一般第1次煎藥以加水至超過葯面1~2厘米為宜,避免加水過多或過少而導致患者服藥困難或是藥物有效成分未能充分煎出;第2次煎煮時水量應酌減。

三、煎藥的方法

1.浸泡時間

煎煮中藥前應先用水浸泡,浸泡中藥飲片既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不能直接加熱水。因為中藥飲片大多是含有澱粉、蛋白質的植物類,如果驟然受熱,會立即皺縮、凝固,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滲出、溶解。以花、葉、細莖類等質地疏鬆和輕浮的植物葯為主的中藥,浸泡20~30分鐘即可入煎;而以生長多年的植物塊根、根莖、種子、果實為主的中藥,應浸泡60分鐘方可入煎;凡是礦物、動物、蚧殼類藥材,浸泡時間需更長一些,這樣可濕潤藥材,能使其充分膨脹,藥材變濕變軟,更多的有效成分才會煎出。其次還應考慮到季節對藥物成分性質的影響,炎熱季節,中藥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酵變質;寒冷季節,多數中藥浸泡時間則可長一些。

2.煎藥用火

煎藥用火應遵循「先武後文」。煎煮一般的藥物可先武火煎沸,再用文火慢煮。解表類藥物用武火速煎為宜;滋補類藥物武火煎沸後,宜用文火煎製,以便煎出濃厚的葯汁。

3.特殊處理

根據不同的藥物性質,分別採用先煎、後下、包煎、兌服、另煎、烊化等方式。如製草烏、製川烏等帶有毒性的飲片,需要先煎1~2小時,以消除或降低其毒性;車前子等含黏液質較多的飲片要在煎煮時採用包煎法,以免黏糊鍋底;貴重中藥如西洋參,需要另取器具單獨煎煮取汁,再將藥渣併入其他藥物同煎,最後將前後兩次煎煮的藥液相混合。

此外,在煎藥過程中要經常攪動,並隨時觀察煎液量,使飲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現煎乾或煎糊的現象。注意在煎煮過程中不要隨意加水或倒掉藥液。

三、煎藥的時間

根據藥物的不同性質、治療目的等因素來決定中藥湯劑煎煮的時間。在煎藥次數上,一般需要煎2次。第1次煎煮時間為煮沸後煎20分鐘為宜,二煎時間則為15分鐘左右。解表葯一般沸後用武火煎10~15分鐘,二煎沸後5~10分鐘;滋補藥一般沸後小火煎30分鐘,二煎沸後煎20分鐘。每次煎好後應趁熱及時濾出煎液,避免因溫度降低而影響煎液的濾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兩次煎液合併混勻後分兩次服用。

四、煎液總量

每劑葯總煎出量為成人400~600毫升,兒童100~300毫升,早晚各服用1次。

中藥湯劑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武器,其煎煮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中藥的治療效果。因此,遵循合理、科學的中藥湯劑煎煮方法是確保藥效正常發揮、達到治療目的的關鍵所在。

I版權聲明

  • 本文來自「中國中醫藥報」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