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師徒類綜藝:缺乏情感共鳴,嘉賓不免跑題

至如今,在各種關係以及相關嘉賓資源幾乎被挖掘殆盡的情況下,情感類國綜又瞄準了“師徒關係”,上月月底,湖南衛視及旗下的芒果TV就一口氣推出了兩檔“師徒綜藝”——由樂華七子NEXT參演的《少年可期》以及由大張偉、於曉光、劉宇寧和董思成參演的《我們的師父》。

《少年可期》海報。圖片來自官方微博

看過韓國綜藝《家師父一體》的觀眾,都會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和《家師父一體》相同,這兩部國綜中的師徒也非真正意義上維系著長期教授關係的兩個群體,而是由參演的年輕嘉賓與年長嘉賓臨時組成師徒搭檔,由後者對前者進行數日的“傳道授業解惑”。

除了與其他情感觀察類綜藝一樣,得以讓觀眾窺看半真實的明星日常生活以外,師徒綜藝最重要的看點,是兩輩人在代際溝通中因背景、性格、思維、生活方式差異所形成的笑點與矛盾;尤其是在當下代際溝通成本過高的社會中,這種由反差感而帶來的張力尤其能夠引發觀眾共鳴。

《少年可期》劇照。圖片來自官方微博

雖然《少年可期》和《我們的師父》在內容本質上類似,但兩部綜藝在側重視角、呈現方式與目標閱聽人上有著很大差異,這一點,從其各自的名稱中便可看出。

作為真人秀綜藝,《少年可期》將呈現視角更多地放在了“少年”身上,鏡頭始終跟隨著七位年輕嘉賓拜師學藝的過程,表現的是“傳道授業”,在閱聽人層面上的圈粉用意不言自明。

《我們的師父》則通過偽紀錄片的形式聚焦於年長嘉賓的日常生活;相比之下,四位年輕嘉賓更像是觀察者。雖說是“師父”,但節目旨在“解惑”,教學部分寥寥,更多的是藉兩代人在思想情感上的溝通交流,道出當下不同年齡層群體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彼此眼中對方的形象。

《我們的師父》海報。圖片來自官方微博

雖然《少年可期》和《我們的師父》在質量上有所提升,但作為綜藝仍有致命硬傷:其中最大的問題,也是情感觀察類國綜被屢屢詬病的問題,在於劇本設置過於刻意、人物的表演感太強;說白了,還是一種“我們是來錄節目的,而不是來體驗生活”的感覺。

不妨和韓國另一檔師徒綜藝《家師父一體》做個對比:為交流觀點服務的吃喝情節在這三檔綜藝中都佔據很大部分,但《家師父一體》中,觀眾能夠感受到嘉賓的對話、動作表現是切切實實地在吃喝談笑;而兩部國綜在這些環節中,總要添加一些或衝突或煽情的橋段,反倒顯得尷尬不自然。

《家師父一體》拍攝花絮。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少年可期》由於嘉賓眾多而單集節目時長有限,以至於人物塑造成了節目短板,非飯圈觀眾在短時間內難以捕捉七位年輕嘉賓的人物特點。《我們的師父》則在對白設計上有些生硬,尤其是主情節結束後的一些強行正能量的台詞,有過猶不及之感。

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當下一味追求流量與收視率的國綜,娛樂功能早已過載,而現實意義又略顯不足。在這種大環境中,《少年可期》和《我們的師父》在社會性層面值得肯定。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在執行層面所暴露出的缺陷,如何將人設和橋段設計得更為自然熨帖、更讓觀眾有沉浸感,仍然是製作團隊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畢竟,節目本身的賣點是“情感”與“觀察”,如果連參演嘉賓都無法全情投入,連情節本身的真實性都被詬病,不免貽笑大方。

沈持盈(娛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王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