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了《傅雷家書》我才明白:為什麽富不過三代?

作者:涔汐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麽,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麽,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林則徐

01

每年的春節或者重大節日,我聽到這樣的一個現象:家庭聚會的時候,地位最高的是孫子輩,爺爺奶奶年老體弱是一個很不受待見的群體,宴會結束,爺爺奶奶吃著殘羹冷炙。

春節期間,走朋訪友,這個時候是最能看出一個家族是江河日下,還是門庭興旺,也最能看出一個家庭父母是家教有方,還是自由散漫,職位缺失。

如果一個家族沒有最基本的尊老、敬老、孝道之說,沒有嚴格的家規,這個家族也不可能走太遠了,因為一個家族的文化根基——家風不在。

近幾天,我抽空看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是著名翻譯家學者傅雷,寫給在大洋彼岸留學的兒子傅聰的信件。

整本書看的我淚眼婆娑,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浸透著作為一個父親的汗水和智慧,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舐犢情深,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兒子傅聰早年前往波蘭學習,臨別時,傅雷贈言:

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02

其後在父子多年家書來往中,做人第一位傅雷反覆強調,希望兒子修得一身浩然正氣,如梅蘭一樣高潔,即便耄耋之年不改一顆赤子之心。

多年後傅聰繼承著他父親身上中國文人的傲骨,也擁有著音樂家的悲情。

傅雷在家書中教育兒子內容豐富:

從為人修養的諄諄教導,到學業的監督建議;從東方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到西方先進思想的學習;

從文史哲的熏陶,到藝術音樂雕刻的建樹;從家庭婚姻經營,到事業巔峰攀登,一本家書飽含了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全方位的栽培。

一本《傅雷家書》讓世人學習傅雷如何做父親,如何做子女,如何修身,齊家,打拚天下。傅聰在藝術界的成就,可以說功勳章上有他的一半,也有父親傅雷的一半。

我回想18年春晚賈玲表演的小品《真假老師》,有多少父母只顧著賺錢,卻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最後拿著成堆的錢,卻培養出沒有修養為所欲為的兒子。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麽很多家族打破不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我也曾思考過:為什麽《紅樓夢》裡的賈府,貴為皇親國戚,卻頃刻間化為烏有?

直到我了解到一個家族歷千年仍然興旺,才解開我多年的困惑。

03

提起這個家族成員的成績讓我們肅然起敬。這個家族近代出了200多個院士,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精英所在。

它就是錢氏家族。

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物理學家錢學森,力學家錢偉長,學者錢鍾書,歷史學家錢穆,語言文學家錢玄同,生物學家錢煦,法學家錢端升,水利專家錢正英,化學家錢人元,音樂家錢仁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中科院院士錢鍾韓等等。

追溯到宋朝,錢家出了350個進士,真正的名人1000多位。為什麽錢家能打破五世而斬,出那麽多為國家做了巨大貢獻響當當的人物?

因為有著浩然正氣的家風。

熟讀傳統文化的人,或許了解一本書《錢氏家訓》。錢家每一個孩子出生,全家都要誦讀《錢氏家訓》,這個家訓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迄今為止錢氏家族還遵從著祖訓。

錢學森

家訓如下: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利在一時不謀也,利在萬世必謀之;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不可有愧於聖賢;

子孫雖愚,詩書必讀,勤儉為本,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原來錢家一直遵循著聖賢教育,目的是把錢氏每一個成員培養成利國利民的棟梁,這樣具有民族大義的家風家德家訓讓人歎服。

錢家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祖祖輩輩一直遵從著利天下,利蒼生,利萬世的祖訓,歷經千年不改,浩然正氣的家風,厚德載物的家德,這樣家族能不興旺?

04

不管是《紅樓夢》的賈府也好,還是如今富不過三代也罷,都缺少這種嚴格系統的家風、家德、家規。

賈府的家風敗壞,重名利,輕德育,上上下下缺德的事兒乾盡,子孫不是賞花拂柳,就是攬朋飲詩;不是吃喝淫樂,就是窮奢極侈;不是巧取豪奪,就是坑蒙拐騙,奢靡生活匪夷所思。

正如柳湘蓮所說:

賈府“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隻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

這樣的家門焉能不敗?

曹公良苦用心,用賈府的興衰告訴世人五世而斬,家風不正的道理,可惜現在很多父母還不懂得: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重於言教,一個家族家風才是立足之本,因為家風家德是一個家族的根!

何為家風?

從祖上有德望的先輩流傳下來,讓家族世世代代,每一個成員都應該遵守的家訓、家規、家德、家教,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優秀的家族文化,每一個成員從骨子裡都流淌著這種文化血液。

為什麽很多父母向我抱怨教育不好孩子?

因為很多父母自身存在問題,作為父母你得問問自己,你做到了什麽?

很多父母在牌桌摸二餅,卻希望孩子博覽群書;

父母好逸惡勞,卻希望孩子刻苦進取;

父母缺乏修養,卻希望孩子品德高尚;

父母窮奢極侈,卻希望孩子勤儉節約;

父母薄情寡義,卻希望孩子義薄雲天。

真正的好的教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家風。

為什麽曾國藩的曾氏家門如此興旺?

曾國藩一生兩袖清風,個人修養極高,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為官多年,每天都要看書,寫家書,他把自己身上優秀的品質,借用家書的方式,傳遞孩子,形成了曾氏家風。

他教育子女“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逸字,討人嫌離不開一個驕字”。

家書的內容勸導子孫“以苟活為羞,以避世為恥,以德求官,以忠謀政。”

05

越是家風正的家族,越是名門望族,越把子孫的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

就像《無問西東》沈光耀,一不聽話,母親讓他跪下背誦“沈家家訓”,反省自己。

而我現在聽到很多父母卻重功利教育,輕品德教育,跟紅樓夢的賈家有何區別?

何為功利教育?一心想讓孩子做大官,發大財,讓自己有面子,而不首先讓孩子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前年我看了一個節目,一個初中學生愛打遊戲,靠打遊戲一年收入上百萬,問還讓孩子上不上學?我一聽這個問題,就知道這個孩子完了,碰到這麽一對愚昧的父母。

這就是功利教育!

看看曾國藩怎麽教育子女:

“凡人皆為子女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這才是真正的品德教育。

一個品德不高尚的人,能力越大,對社會危害越大。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優秀的父母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想成為社會的罪人。

很多父母拚命為孩子留家產,就像春晚《真假老師》的小品一樣,只顧著賺錢,卻不教育孩子。

殊不知最寶貴的不是家產,而是家風、家德。

當年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經有這麽一句家訓: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麽,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麽,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只有一個厚德載物的家德,具有浩然正氣,有格局的家風,上下齊心嚴守家規,勵精圖治的家族,才可能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培養出堂堂正正的下一代!!!

往期文章

監製:易豔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