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位大師說真正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

來源 |網絡

錢穆

教育的第一要務

教育的第一任務,便是要這一國家這一民族裡面的每一分子,都能來認識他們自己的傳統。正像教一個人都要能認識他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其它便都不必說了。

今天,我們東方人的教育,第一大錯誤,是在一意模仿西方,抄襲西方。不知道每一國家每一民族的教育,必該有自己的一套。

但這不是說要我們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也不是要我們不懂得看重別人,不懂得學別人長處來補自己短處。但此種種應有一限度。切不可為要學別人而遺忘了自己,更不可為要學別人而先破滅了自己。今天,我們東方人便有這樣的趨勢,亟待我們自己來改進。

梁啟超

必須引導孩子的趣味

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濃的,成天價亂碰亂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們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

我們主張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趁兒童或青年趣味正濃而方向未決定的時候,給他們一種可以終身受用的趣味。

魯迅

保護孩子的懷疑精神

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但發展開去,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決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爸爸”和前輩的話,固然也要聽的,但也須講得有道理。假使有一個孩子,自以為事事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滿臉笑容,實際上卻總是陰謀暗箭,我實在寧可聽到當面罵我“什麽東西”的爽快……

但中國一般的趨勢,卻只在向馴良之類———“靜”的一方面發展,低眉順眼,唯唯諾諾,才算一個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潑,健康,頑強,挺胸仰面……凡是屬於“動”的,那就未免有人搖頭了……

王國維

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為完全的人

教育之宗旨何在?

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是也。人之能力分為內外二者:一曰身體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發達其身體而萎縮其精神,或發達其精神而罷敝其身體,皆非所謂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與身體必不可不為調和之發達。

而精神之中又分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

對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智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備真美善之三德,欲達此理想,於是教育之事起。

星雲大師

家庭教育的六大關鍵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所以能夠功成名就,都要感謝有良好的家教。例如孟母三遷、嶽母教孝,再如王羲之練字、王冕習畫,都是因為家庭教育成功,所以終能成為不世之才。

現在的家庭教育,最要緊的是兒童要養成:

1、處世的誠信

兒童從小如果養成說謊的習慣,無異為其前途埋伏了危機,所以養成處世的誠信,這才是成功立業的根本。

2、良好的習慣

從小培養兒童愛好整潔、慈悲護生、隨手關燈關門等良好的習慣,有了良好習慣,何患將來做人不能圓滿。

3、禮貌的品德

兒童從小就要養成他對人尊敬的習慣,甚至不但對長輩要有禮貌,對待任何人都要謙恭有禮,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能夠待人以禮,將來自然也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4、接受的性格

有的學生不會讀書、不會考試,這都是由於上課不能專心聆聽,沒有接受的習慣。沒有接受的性格,猶如器皿覆蓋,如何能承受天降甘露?所以從小要養成兒童接受的性格,如此才能學習、進步。

5、勤勞的美德

“勤有功,戲無益。”兒童的心智未能健全,皆因好遊玩,因此應該導引他們讀書、工作,養成勤勞的美德。

6、正常的生活

養成兒童正常的生活,包括三餐起居以及情緒的正常。生活正常有益於身心健康,對於將來立身處世更是關係重大。

除了以上六點以外,尤其要維護兒童的自尊心,不可經常肆意地諷刺他、譏嘲他、責備他、歧視他。

楊絳

好的教育要啟發興趣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南懷瑾

做人第一等重要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一個人為什麽要讀書?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麽?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了解孩子的秉性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盡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讓孩子從做好小事開始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麽掃地、抹桌子,怎麽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麽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尊重孩子的愛好

一個喜歡工程的人,硬要他去學文學,是做不到的。有許多孩子,自小喜歡玩破表、拆玩具,做父母的一定責罰他不該破壞東西。而在教育家的眼光中,這孩子是有機械的天才,應該在這方面培養他。

莫言

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

對人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麽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當務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因此在罵孩子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閑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閑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優秀的父母,他們良好的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循了以下這三條原則:

第一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裡的真實意思。

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個步驟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裡應該給予建議。

在這三個步驟中,傾聽是父母們做最差的。

讓孩子養成大胸懷的方法

意志、胸懷、品德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裡的。

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社會和自己。

葉聖陶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說某人沒有養成多少習慣的意思。比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說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說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

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

蔡元培

決定孩子一生的東西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