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痘痘可能是因為氣不順!從氣鬱治療痤瘡顯奇效

悅讀中醫

小編

導讀

痤瘡是一種多發於顏面和胸背部毛囊皮脂腺部門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與中醫學所記載的粉刺、肺風粉刺、面皰密切相關。痤瘡的發病率達到36.3%~51.3%,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現代醫家多認為是因風熱外襲、肺經鬱熱、胃腸積熱、血熱偏盛、血瘀痰結、沖任失調以及陰虛不足等引起。名醫杜懷棠教授基於「百病生於氣」,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治療痤瘡效果顯著。看看杜老怎麼說——

氣鬱是痤瘡的關鍵病機

傳統認為,外邪鬱表,濕食氣血鬱滯是該病主要病因病機,《素問·生氣通天論》雲:「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其明確指出了「鬱」是痤瘡發病的重要原因。朱丹溪曾言:「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氣血的鬱閉不通成為許多疾病的重要誘因。杜懷棠教授著重從「鬱」探討病因病機,結合「百病生於氣」理論,反覆臨床實踐,提出氣鬱是痤瘡的關鍵病機。

杜老認為,現代人出現痤瘡,主要是因感受外邪,或飲食不當,過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或工作壓力過大,生活節奏加快導致情志不遂,或素體虛弱,衛氣功能不足,陽氣偏亢,導致氣血津液瘀滯不通,臟腑功能失調,從而出現痤瘡。在臨床上雖主要表現為實證,但究其根本,大多為本虛標實者。在辨證過程中,應將氣鬱與臟腑辨證相結合,正所謂有諸內必形於外,故在治療時,以解鬱為其根本。

杜老認為,氣的動力屬性不足是誘發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氣的鬱滯主要從肝論治。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肝氣失於疏泄,氣機不暢,臟腑功能紊亂,濕、熱、痰、瘀乃生,上蒸於面,則發為痤瘡。臨床多表現為面部散在暗紅色丘疹及散在囊性結節,平素性情急躁、多怒,口乾口苦,經行乳房脹痛,小腹脹痛,痤瘡於行經期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杜老在治療時以行氣疏肝解鬱為主,以逍遙散為主方,常用藥物有香附、當歸、白芍、柴胡、丹參等。

病案舉隅

患者,女,23歲,護士。2014年2月14日主因「面部痤瘡兩月余」就診。患者兩個月前突發麵部痤瘡,以口周、額面為主。平素喜食生冷,月經周期紊亂,量中等,有血塊,色黑,伴小腹疼痛,雙乳脹痛。偶有口乾口苦,自覺燥熱,心煩。舌暗紅,舌尖紅,苔薄黃,脈沉細。辨證為肝鬱氣滯,治宜疏肝解鬱,理氣活血,方以丹梔逍遙散加減。

處方:牡丹皮12g,炒梔子10g,柴胡10g,當歸15g,赤芍20g,生地黃30g,豆豉10g,桃仁15g,紅花10g,枳殼15g,炙甘草5g,川芎10g,懷牛膝15g,酒大黃10g,益母草20g,香附12g。7劑,水煎2OOmL,早晚分服。

22014年2月21日二診:服上藥後,面部新發痤瘡量減少,自覺燥熱、心煩較前減輕,仍有口乾,2014年2月17日月經至,量少,色黑,經行3天,無腹痛、乳房脹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沉細。上方去桃仁、紅花、生地黃、川芎、懷牛膝、益母草,加生薏苡仁30g,忍冬藤30g,白花蛇舌草20g。7劑,水煎200mL,早晚分服。32014年2月28日三診:服上藥後,痤瘡基本無新發,仍有曰千不欲飲。舌紅,苔薄黃,脈沉細。2月21日方去豆豉,加瓜蔞30g。7劑,水煎200mL,早晚2次分服。1個月後隨訪,痤瘡無新發。按:

患者一診時,突發麵部痤瘡,伴有月經不調,色黑有血塊,且小腹疼痛、雙乳脹痛,舌暗紅,尖紅,病位在肝,根據五鬱辨證屬氣鬱,但又兼有熱鬱、血鬱,以丹梔逍遙散為主方,疏肝解鬱清熱。柴胡疏肝解鬱,條達肝氣,當歸養血和血、柔肝,生地黃養血涼血,當歸、生地黃與柴衚衕用,補肝體而助肝用;牡丹皮、梔子、赤芍、益母草清熱涼血瀉火,增強疏肝清熱之功,且益母草兼有調經之功;梔子、豆豉合為梔子豉湯,祛除心中虛煩。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機不暢,血行瘀滯,而血行瘀滯,必會影響氣機運行,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枳殼行氣,懷牛膝補益肝腎且引血下行,香附為血中之氣葯,川芎為氣中之血葯,共奏行氣活血之功,從而氣鬱得舒,血鬱得暢;酒大黃兼活血、清熱、通便。患者服藥後,經行腹痛、雙乳脹痛消失,表示氣鬱之象減輕,但氣鬱日久化熱,患者熱鬱表現開始突出,舌尖紅,苔薄黃,均為熱鬱之表現,故治以清熱解毒。處方減少行氣活血之品用量,加忍冬藤、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有利於減少痤瘡新發,生薏苡仁健脾清熱排膿,促進已發痤瘡的癒合。三診時,患者基本已無新發痤瘡,但大便仍質乾,加瓜蔞潤腸通便。

結語

近年來,痤瘡發生率明顯升高,而中醫在治療痤瘡上具有自己的特色。辨證是中醫治療痤瘡的關鍵,除傳統辨證思路,杜老的氣鬱辨證,可為痤瘡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但在臨床治療中,切不可僅拘泥於某一辨證方法、某一證型,由於疾病發展,往往是多證結合,或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故需辨證論治,隨證治之。

好 · 書· 推 · 薦

名醫心鑒

本書為《環球中醫藥》雜誌「名醫心鑒」欄目刊登的文章,按照類別編輯而成。大約100篇文章,基本是國內中醫藥名家的學術思想或臨床經驗的介紹。

掃描二維碼,好書帶回家

END

版權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