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證券業回暖:券商業績大反彈,資本市場改革定調

《財經》記者 郭楠 特約作者 楊剛毅 | 文 陸玲 | 編輯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活力重現,A股券商普遍告別了去年絕地求生的不良業績,2019年中報數據強勢反彈,全年業績預期表現亦將明顯好於2018年。

“等待資本市場的春天。”一位非銀行業分析師在2019年初做了這樣的展望。而今大半年過去,這個預期已經實現,且有望延續2019年全年。

截至8月底,36家A股上市券商2019年中報公布完畢,各家的營收、利潤、淨資產收益率(ROE)等主要指標,均較去年同期的低基數大幅反彈。統計數據顯示,36家上市券商在2019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822億元,同比增加45%;歸屬母公司淨利潤554億元,同比增加59%;平均淨利潤率30.4%,同比增加2.7個百分點,各項主要數據在近年來均可圈可點。

具體來看,中報數據顯示,在流動性寬鬆之下,股市好轉,券商自營、經紀業務直接受益,信用債融資規模大增,科創板穩步推進,並購重組等政策實施,投行業務發展前景樂觀。

上市券商的業績春風從何而來?“核心是流動性。”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一系列宏觀政策疊加資本市場改革給予投資者樂觀預期,上市券商2019年上半年業績相比去年必然有大幅增長,但下半年能否複製今年一季度的火爆行情,目前條件尚不足夠。

但從多家券商的角度看,即使下半年資本市場行情趨於平淡,全年業績同比去年有明顯增長,也應當是基本可預期的大概率結果。

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同日證監會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9月1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對資本市場的改革舉措做了細致闡述。

展望未來,資本市場的政策紅利還在持續釋放。有市場人士樂觀預期,對比2004年與2014年,證監會12條改革舉措,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長期牛市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吳證券認為,伴隨政策利好持續推進,券商板塊將深度受益於市場流動性改善帶來的風險偏好提升,以及資本市場改革紅利。券商特色化、差異化的逐步推進,有利於行業整體做大做強,提高在金融行業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頭部券商穩增長

根據36家A股上市券商2019年中報,券商各項業務數據全面向好,中小券商上半年業績彈性明顯,頭部券商業績穩步增長。

從營業收入規模上看,2019年上半年有6家上市券商的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分別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其中,中信證券是36家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半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的券商,達到217.91億元,同比去年中期的營業收入增長17.98億元。

從營業收入增速上看,19家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太平洋證券和興業證券營業收入同比翻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71億元和70.41億元。興業證券中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其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4.03億元,增長138.93%。

在一片向好的氛圍中,也有A股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增長並不盡如人意。比如剛剛上市不久的華林證券反而出現了業績下滑,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53億元,同比下降8.74%。

從今年上半年的券商淨利潤看,按照規模排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七家均超過3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淨利潤達到64.46億元,穩坐上市券商頭把交椅。

從上半年的利潤增速看,共12家券商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長超過100%,其中東吳證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最大,達到2758.33%,而其2018年報顯示,淨利潤下滑超過90%;太平洋證券增長439.65%,去年全年則出現虧損;山西證券、方正證券、紅塔證券、國海證券同比增速均超過2倍。

僅有兩家上市不久的券商在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速下滑,其中天風證券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68億元,同比下滑27.50%,華林證券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83億元,同比下降1.39%,但由於這兩家券商規模較小,其業績表現對於券商整體盈利影響基本可以忽略。

受益於A股市場回暖,多數券商的經紀業務一掃去年的陰霾,實現較為明顯的業績增長。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131家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444.00億元,同比增長22.06%。

36家上市券商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等經紀業務收入排位靠前。其中,國泰君安、銀河證券、華泰證券、方正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兩家經紀業務收入出現下滑的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天風證券,中信證券的領先優勢正在縮小。

國泰君安中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其零售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市場份額達到5.75%,排名行業第一位,與去年相比,其投顧人數增長11.37%,達到2380人,投顧簽約客戶18.1萬戶,較去年底增長20.67%。

券商經紀業務的發力,在資本市場行情好轉之時將帶來收益。券商8月財務簡報顯示,國泰君安以營收26.03億元、淨利17.02億元位列兩項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泰君安2019年中報,其業務劃分不再以傳統的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等來劃分,而是以客戶需求劃分為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其中對營收貢獻最大的為機構金融業務,佔比41.22%,包括投行及機構投資者服務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58.1億元,同比增長33.59%。

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武超則也表示,要全力打造機構業務。武超則認為,投行業務連接著資產端,但只有一端是不行的,機構業務還需要連結資金端,不僅僅包括公募基金、銀行,機構客戶正在快速變化,三年後的客戶是誰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些其他業務也給券商帶來收益,如期貨子公司的大宗商品銷售業務。

東方證券半年報表示,公司其他營業收入33.83億元,同比增長26.32億元,增幅高達350.48%,即來源於期貨子公司大宗商品銷售收入的爆發。興業證券半年報中披露,公司其他業務收入20.21億元,同比增長30357%,也是子公司大宗商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增長迅猛。

招兵買馬進行時

除了亮麗的業績,上市券商2019年中報裡還有一項指標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薪酬。歷來相對高薪的券商行業在資本市場回暖情況下表現如何?

對比去年此時的情況,今年上半年券商高管們在薪酬上可謂“喜獲豐收”。Wind數據顯示,除了今年剛上市的紅塔證券外,有33家券商薪酬總額有所增加,僅有2家券商薪酬總額減少,分別是:國泰君安和華林證券,降幅分別為7%、19%。其中華林證券受業績拖累,而頭部券商國泰君安則為正常業務調整。

其中,有15家上市券商2019年上半年的職工工資福利超過10億元。中信證券超50億元,為57.81億元,這也是唯一一家上半年整體薪酬超過50億元的上市券商。

上半年總薪酬增幅超過30%的券商有15家之多。其中,業績彈性更大的中小券商薪酬增幅高於大型券商。如華西證券以101.3%的同比增幅位居第一位,招商證券、興業證券、中國銀河等緊隨其後。

平均來看,9家上市券商員工平均薪酬超過了30萬元,中信證券以人均薪酬36.49萬元居行業第一,其次分別是興業證券人均35.22萬元、東方證券人均34.82萬元,幾乎所有上市券商的人均薪酬都較2018年上半年有所回升,可謂是人人“荷包”回暖。

“不過,證券行業的收入水準差異性較大,就算是隔著一條馬路的兩個營業部,收入都有可能天差地別。”地處浙江的某券商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以浙江地區為例,浙商證券、財通證券由於是浙江本地券商,業務有優勢,今年上半年本地券商營業部櫃員崗的收入比其他家高出20%-50%不等。

某頭部證券地區經紀業務負責人表示,今年其公司平均工資比去年高50%左右,主要是行銷開戶獎勵以及交易傭金提成收入,如果以全公司論,大部分人員的工資增幅能達到30%左右。

去年多家券商傳出降薪裁員的消息。進入2019年後,隨著科創板的落地和資本市場的回暖,各家券商又開始加大招聘力度,特別是針對科創板的投行業務。

以北京地區為例,幾個主流的招聘網站均顯示,數十家大小券商都有針對各條線崗位的招聘計劃。幾天前,正在IPO排隊的中泰證券發布了一則校招公告顯示,需招80人的投行業務團隊,如此大規模招收投行人才,在近年來中國內地券商中實屬罕見,側面表明券商對未來業務的看好。

目前,已有多家券商發布了2020年校園招聘公告,與去年相比明顯回暖,除了擴充投行、研究團隊,IT人才也是券商追求的目標。據了解,華泰證券、安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均設置了金融科技招聘專場,券商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

高薪擴招,人才門檻卻並不一定會降低。曾任職某券商地區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表示,招人門檻不會輕易放寬,目前進入券商仍然是學歷、能力缺一不可。2018年數據顯示,A股上市券商的人員結構中,天風證券、華泰證券的碩士率較高,有著碩士學歷的員工佔了近半數。

業績回暖背後

2018年,中國內地股熊債牛,多數券商全年自營業務萎縮,但頭部券商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則取得了豐厚投資收益。2019年,中國內地股市回暖,債市牛市行情繼續,各家券商自營業務均取得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36家券商自營淨收入達到589億元,佔比達32%,成為券商業績上漲的主要動力。中信證券以71.74億元自營業務收入位列第一,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均超過30億元。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表示,券商的業績與資本市場關係很大,彈性最強的便是自營業務。他分析稱,今年中國內地資本市場好轉的根本原因在於整體流動性寬鬆。隨著市場好轉,賺錢效應顯現,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都會選擇增配股票,從而帶動更多資金流進股市,形成相對活躍的行情。

2019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全面降準觸發了券商板塊的春季躁動行情。9月6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再次宣布降準,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額外對省級城商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預計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對此,投資機構紛紛發聲,認為上市券商下半年業績和股價走勢均值得期待。

中信建投首席非銀分析師趙然表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在,疊加非銀金融機構流動性問題懸而未解、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國內通脹率堅定回落等因素,貨幣政策將維持邊際寬鬆,將有助於資本市場交易活躍度的提升。這也必將給券商帶來多方面的業績收入增長。

在流動性寬鬆之外,證券監管部門不斷發聲力推資本市場改革,也給投資者增加了信心,例如8月下旬以來從證監會到金融委再到國常會的表態,均是支持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

8月25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召開會議,研討細化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總體方案,一系列基礎制度改革、法治保障、上市公司質量、長期資金入市等實質措施將給市場帶來重磅利好。

8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其中提到,要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重點提到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首次提出“滿足人民群眾財富保值增值”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這被諸多市場人士解讀為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的重要政策信號。

緊接著,9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表示,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準的措施,及時運用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等政策工具。此時,市場對降準的預期已經非常明確。

“高層喊話只能是間接作用,國家隊的支持也有限,一系列的宏觀政策如減稅降費,強調金融供給側改革,貨幣政策合理充裕,才是市場回暖的主要原因,也是券商業績增長的來源。”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投資端回暖,融資端也不悲觀。2019年上半年,一級市場則受益於債券融資規模大增,以及科創板在上海正式推出。

半年報顯示,上市券商今年前六個月的證券承銷業務淨收入合計149億元,同比增長11%。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投行業務優勢明顯。債券承銷方面,券商承銷的債券總規模為3.09兆元,同比增長55%;股權承銷則規模僅為6125億元,同比下降13.17%。

華泰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沈娟認為,科創板的穩步推進將為券商帶來可觀業務增量,同時,重組上市政策邊際放寬、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注冊製落地,有望驅動投行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業績上行。

趙然認為,上半年以科創板及注冊製試點為契機,多項資本市場改革政策陸續落地,融資融券、滬倫通、股指期貨、券商託管結算、再融資等領域,券商業務得到了拓展,隨著直接融資市場擴容、對外開放進程推進,龍頭券商將持續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一級市場龍頭效應明顯。據東吳證券統計,自2012年以來,中信、中信建投、海通、國泰君安、招商、廣發、華泰投行業務保持前十,其中中信證券常年穩居第一。從科創板項目受理數量來看,龍頭券商申報的項目數量優勢明顯,其中中信建投、廣發證券暫居第一、第二位。隨著首批科創板企業在7月22日順利敲鍾,頭部券商的投行收入將在下半年進一步擴大,龍頭地位也將繼續鞏固。

一位行業研究員則提示:“目前券商的估值水準在歷史上不算便宜,從基本面上來看,市場份額的提升,大券商還是比較樂觀,但市場競爭結構並未達到理想狀態。”

風險不容忽視

雖然2019年上半年多數上市券商業績喜人,但合規性仍是證監會督察的重點,也是未來券商業績穩定增長最需要正視的潛在風險點。

據證監會官網數據統計,上半年有35家券商因業務違規共“吃”下監管部門下發的49張罰單。其中一季度證監會下發9張罰單,但是在二季度就火速下發了40張罰單,監管力度明顯增強。在上市券商中,廣發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銀河證券、光大證券、國海證券、長江證券等均收到罰單。

從處罰原因看,這49張罰單中,證券從業人員違規,投行業務、資管業務和經紀業務違規佔大多數,表明合規性問題在券商中仍非個例。

以長江證券為例,雖然2019年上半年業績同比有增長,但資管業務踩雷,保薦業務違規,券商評級遭下調,被前員工舉報,可謂是風波不斷。在過去一年中,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就因為盡調、內控等問題給其帶來7張罰單,在2019年半年報發出前,長江證券更是被證監會下調評級至CCC級。

同被降級的還有廣發證券。雖然廣發證券上半年營收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57%,但也收到來自證監部門四項處罰,券商評級亦從AA降至BBB。今年4月,廣發證券因以低於成本價格參與公司債券項目投標,與同行打“價格戰”,被廣東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措施,收到第一張因價格戰而開出的罰單。中信建投雖未因價格戰領到罰單,但也被證券業協會約談。去年,廣發證券就因內控缺位、經營違規等問題共受到12次處罰。

國海證券在2016年末“蘿卜章”事件遭遇監管部門“最重罰單”後,元氣一直未能恢復如前,而今年以來,國海證券依然是監管層的“管理對象”,在1月和5月又因盡調和募集資金使用的監督問題連收兩張罰單。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證券(香港)在今年上半年連續因保薦人缺失、約800次挪用客戶資金被香港證監會罰款超3200萬港元。

券商收到監管部門罰單,除了表面上暫時的處罰,每一張罰單都直接影響到各大券商每年的分類評級結果。而券商分類評級的下調將直接影響其風險準備金規模、繳投資者保護基金比例、業務種類、網點數量、後續上市、新業務試點範圍等一系列事項。

某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對於龍頭券商來說,保全評級、合規經營已是其核心發展要求的第一條,許多證券公司都表示不能唯業績和利益至上,而忽視合規運營和風控管理,但今年市場回暖,券商業務量增大,人員數量和水準又跟不上業務量的拓展,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券商的合規性。

為主動規避風險,券商的一些業務正在主動轉型。如資管業務、通道類業務隨著資管新規的頒布被嚴格限制,券商資管開啟了向主動管理轉型之路,在2019年上市券商的中期報表上也有所體現。

截至今年6月末,券商資管業務管理資產總規模11.15兆元,較2018年底下降13.63%。36家上市券商的資管業務收入表現分化,中信證券資管業務收入為26.66億元,儘管小幅下滑,但仍大幅領先其他券商,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則實現增長,中小券商中國海證券資管業務收入1.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5.73%。

2018年11月底,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券商大集合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工作開啟。今年8月中旬,首批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獲得證監會批文,國泰君安資管、東方證券資管及中信證券共4隻產品將在產品申贖、封閉期、信披等方面做調整。

“股票質押風險仍需關注。”沈娟表示。2019年上半年,36家上市券商整體股票質押回購規模較年初下降了15%,少數券商規模增長,大部分規模收縮。

例如興業證券中報顯示,按照“降風險、調結構、壓規模”的原則,6月末待回購交易金額16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0%。此前,興業證券曾多次踩雷股權質押,其中包括長生生物、中弘股份,2018年累計計提減值準備金額6.08億元,致使當年淨利潤下滑94%。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質押減值損失在上半年同比上升,即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部分券商計提較大額度減值,對業績形成拖累。沈娟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二季度市場波動,計提單筆大額減值損失;二是中小上市券商開始全面實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需要對未來預期發生的減值進行計提。

在證監會最新發布的12條改革舉措中,明確表示“切實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

未來改革可期

雖然合規風險不少,但展望2019年,多數證券行業人士相信,隨著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進程加快,多數券商業績穩中有增可以預期,券商業務競爭和規模分化,亦將在新的市場格局裡不斷演變。

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召開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部署了12個方面重點任務。

12項重點任務涵蓋資本市場的方方面面,也是當前資本市場最需要的改革,其中包括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短板、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準開放、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加大法制供給、加強投資者保護等。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表示,此次改革部署與2004年、2014年對資本市場改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長期牛市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會議強調,改革要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張玉龍認為,未來注冊製改革的推廣,最終目標是沿著市場化的方向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而嚴格把握入口和出口兩道關,通過退市制度、並購重組實現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則是通過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來實現上市公司治理。

市場關心的資金問題也在改革任務之一。會議指出,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範圍。張玉龍表示:“增量資金的安排和投資者結構完善是驅動市場上行的邊際力量,特別是長期資金入市安排更有利於長期牛市的形成。”

在東吳證券看來,券商作為資本市場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深改12條”明確提出狠抓券商能力建設,支持鼓勵券商創新、 特色發展,在政策支持背景下,券商有望深度受益。

隨著資本市場開放腳步不斷加快,海外資金成為A股的重要角色。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中金公司表示,短期來看,當前滬深港通已經不設總額度限制,此次額度限制取消對加大外資流入的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開放,外資佔比有望持續提升。

“此舉真正的意義在於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開放的信號,釋放出鼓勵資本流入的態度,使A股更好地融入全球資本市場,也在中長期帶來更大規模外資流入,有利於A股納入MSCI、標普等各類國際指數。”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告訴《財經》記者。

中金公司策略團隊測算,當前外資持有A股比例佔總市值3%、佔自由流通市值的8%;預計未來5年-10年外資持股比例有望達到10%左右或以上。

對於系列政策安排,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長錢”流入,國內長期資金疊加外資流入有助於改善市場投資期限偏短的問題;另一方面,科創板和上市公司監管改革舉措,將推動投資標的擴容,市場優勝劣汰生態形成,整個體系資金利用效率提高。

“資本市場政策紅利正在持續釋放,市場風險偏好有望進一步提升。”王涵認為。

沈娟也表示,未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仍將持續落地,證券行業監管體系持續完善,政策紅利引導行業穩健向上發展,監管扶優限劣,且大型券商綜合競爭實力領先,行業馬太效應或將加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