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親歷改革|楊偉民披露"主體功能區規劃"背後利益之爭

影片加載中,請稍候...

  新浪財經訊 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日前做客《親歷改革》,在談到環境保護時直言,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不只是現在這13億人的,未來還有很多個13億。把未來子孫後代的生存條件都給破壞掉了,那是犯罪,怎麽對得起後來人?

  部分實錄摘編:

  楊偉民:大家意見比較不一致或者爭論比較多的,就是十一五規劃中有創新且都堅持下來了的兩個概念,一個叫約束性指標。中國轉向市場經濟以後,規劃當中的指標到底是一個什麽性質?過去認為是指導性、預測性。但是我覺得這個定位是不準的。如果就是一個預測性、指導性的,你乾嗎要讓全國人大兩千多個代表去審議呀?那誰都可以發一個預測性的指標。

  所以,當時我們就創造性地提出了兩個指標,一類叫預期性的,比如像GDP,這叫預期,預期和預測還不完全一樣。預期說國家期望一個增長速度,但它又不是一個指令性的,和過去計劃經濟指令性的指標是不一樣的。

  還有一類叫約束性的,這跟計劃經濟指令性也不一樣,約束是什麽呢?約束就是政府承諾必須要完成的指標,比如說當時我們提出的主要指標是節能減排,那個時候大家對環境其實認識不像現在這樣,其實這個過程相當複雜。

  “十五”實際上就提了,但是它不叫約束性指標,所以後來根本沒完成,離期望值差距非常大。在制定“十一五”的時候,我們就提出約束性指標,雖然帶有強製性,但是如果中國不經歷“十一五”那樣強製性地讓地方去完成這種指標的話,中國的環境意識是樹立不起來的。這是一件事。

  中國提了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等區域戰略,全國恨不能每一寸土地上都要大開發,這是不得了的,這對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是一個極大的破壞。有很多地區,(比如)三江源這些地區,你怎麽能去開發啊?你開發就是破壞。

  所以,我們就創造性地提出了“主體功能區”的概念,(把國土)劃分成四類,有一些叫優化開發,比如像北京這種地方,你還能像過去那種發展模式發展下去嗎?所以它要優化開發,也就是說不再擴大開發強度的情況下來實現發展。

  第二類是重點開發,像中西部,中西部廣大地區,西部開發,能所有地區都開發嗎?不可能,大沙漠你開發什麽呢?所以,在那邊找一點重點開發區。

  第三類就是限制開發,重要的生態和農產品生產區,都要對它進行限制,不能實行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開發。

  第四類叫禁止開發區。

  過去的發展理念就是“有什麽挖什麽”,山裡有什麽東西挖什麽,但這個山的生態重要性它就不管了,所以我們高速公路上兩邊,包括城市周邊,很多山都被挖得像狗啃得一樣,這是一種破壞性的開發。

  這種思想和理念的提出,或者說“主體功能區”的提出是很不容易的,經歷了非常非常曲折、複雜的過程。

  從2003年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到最後2010年提規劃,前總理溫家寶準備卸任的時候,他提的一個重要規劃。我記得當時他說了一句話——這個規劃是管一百年的。因為我們把國土太空權劃分成四類地區,哪些地區要優化,哪些地區要重點開發,哪些地區要限制開發,哪些地區要禁止開發,你想想它確實就是管一百年,定了以後不能輕易動的。

  這是對我們國土太空的一種重建,叫重整河山。當然部門,特別是地方,從提出到協調,然後到最後出來規劃,出來政策,是費了非常大的周折的,因為中國的規劃是這樣的,如果中央的建議不提出重大的東西,國務院的綱要是不可能提的。

  因為主體功能區是對區域發展和生態文明,當時還不叫生態文明,而是叫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顛覆性創新,所以這個思路到底是上還是不上,那爭議就非常大。

  所以,在玉泉山起草檔案的時候,就經過了激烈的爭辯,最後保留了一句話,當時我們在十一五規劃綱要當中,非常清晰地用了一篇來闡釋,到底是一個什麽意思。後來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又編制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親歷改革》第二期 | 楊偉民:解放思想是改革之基

  《親歷改革》第一期 | 吳敬璉回憶按勞分配之爭:在當時是驚天動地的事

  “親歷改革——中國經濟50人論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是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與新浪財經的合作項目,旨在記錄改革開放40年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採訪對象包括吳敬璉、楊偉民、樊綱、吳曉靈等著名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