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俠巨匠金庸悄然離逝 帶走一代人記憶 江湖再無金大俠

據香港《明報》報導,一代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病逝,享年94歲。回首看一下老人家的作品,對於70、80後一代人再也熟悉不過。《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譽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金庸本名查良鏞,查良鏞1924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在8歲左右開始接觸武俠小說,初中三年級時初涉寫作,與同學合作出版《獻給投考初中者》。

1952年,查良鏞轉入《新晚報》做副刊編輯。這是他踏入報界後第一次大量寫作副刊文章,為此起了“林歡”“姚馥蘭”等筆名。他說,“姚馥蘭”就是英文YourFriend(你的朋友)的諧音,因當時副刊男性色彩偏重,他想以一個女性味道十足的名字來寫影評,衝淡一下。查良鏞說自己本來是電影的門外漢,只是由於工作中要處理關於電影、戲劇的稿件,有時還要自己動筆寫,故除了閱讀理論書,他幾乎每天都流連於電影院。

據說,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借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

1957年冬天,他辭職離開《大公報》,創辦《明報》。早期的《明報》以小說及趣味資料為主,每日出版一張。35歲的金庸希望《明報》成為一份“走偏鋒”的小報,利用小市民感興趣的話題, 再配上他的武俠小說吸引讀者。

但《明報》創刊初期,虧空嚴重,這一情況隨著《神雕俠侶》在《明報》創刊號連載開始扭轉;1961年,《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1963年,《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1972年完成《鹿鼎記》宣布封筆,金庸在退出俠壇仍稱霸武林。

金庸曾在接受採訪中表示,自己有空的時候,坐車、坐飛機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想如果自己是俠客、大俠,會怎麽樣。在多部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庸本人最喜歡令狐衝,同時也喜歡喬峰,非常不喜歡韋小寶,“見到這種人要遠而避之”。金庸筆下:俠—正義、犧牲自己成就他人、幫助別人的精神點燃了一代又一代天驕佳人。金庸先生心中有“俠”自然筆下出俠。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他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