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馬古道湘 黑茶奔小康

千年黑茶,源於安化。黑茶產業在安化的扶貧工作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作為黑茶生產大縣,安化黑茶在省、市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逐步成長為縣域內規模最大、品牌最響、綜合效益最高、帶動能力最強、從業人員最多、成長性最好的富民主導產業,挑起了精準扶貧的大梁。

7月8日上午,由湖南財政經濟學院伍中信教授帶領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新時期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扶貧模式財務運作創新研究》(18AGL008)「農地三權分置」調研隊一行十四人,來到了茶馬古道的起點——安化縣,同相關部門、企業家和貧困農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座談會和問卷訪談。伍中信在座談時介紹了此行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本次會議,發現和總結以黑茶產業為龍頭的安化模式,來樹立財產性收入扶貧的典範和推廣應用。」

▲安化縣扶貧座談會。

伍中信談及了當下扶貧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隱性貧困」問題:「很多農民的情況在接受幫助後獲得了好轉,但工作隊一走,又馬上返貧了。財產性收入扶貧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安化縣的產業扶貧模式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頭。」安化縣縣扶貧辦鄧主任彙報了近三年來扶貧工作的主要指標和重要工作完成情況:「目前安化縣已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的全覆蓋,經過三年的扶貧工作,安化縣14萬貧困人口中有10.8萬已經通過產業扶貧的方式擺脫了貧困。」調研隊了解到,目前安化縣以黑茶產業為依託建立了扶貧車間42個,這些扶貧車間已經幫助了一大批安化縣的貧困戶走上脫貧大道。

▲華萊扶貧車間項目介紹圖。

為更深入了解黑茶產業的扶貧情況,調研隊前往安化縣黑茶產業中扶貧成效顯著的企業平台——華萊公司進行參觀。參觀內容主要包括茶博物館和黑茶生產車間,其中重點對「扶貧車間」的開展情況和成效進行了解。當調研隊一行來到扶貧車間時,工作人員介紹道:「我們的扶貧車間可以為沒有專業技能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專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農民提供工作崗位以幫助他們脫貧。」工作人員並表示,扶貧車間屬於勞動密集型車間,一大特點就是工作內容簡單,而且沒有年齡限制,貧困戶可通過扶貧車間獲取工資收入,實現脫貧。」

▲千兩茶晾曬場。

自精準扶貧以來,安化縣的黑茶產業在以前的基礎上更為集聚,支柱產業特殊更為突出,實現了以「扶貧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撐扶貧」的良性發展模式,產業扶貧模式的創新為安化縣脫貧工作的順利進行探索出了嶄新道路。

唐毅豪 汪水瀾 祝子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