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業帶動「拔窮根」

產業帶動「拔窮根」

——望奎縣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文/ 攝特約記者 崔硯澤

金秋九月,稻香漫野,雙龍大地再披「金衣」。

望奎縣人民醫院駐海豐鎮八方村駐村工作隊積極同煙草公司協調,穩定該村烤煙種植面積,讓貧困戶通過種植烤煙增加收入。該村種植煙草200餘畝,帶動貧困戶10戶,春季貧困戶打零工移植秧苗可增加收入2000元,烘烤期每人可增加收入6000元。

在東升鄉綠源生態合作社務工的貧困戶們正在給苗木掰芽兒。望奎用好用活林業扶貧政策,貧困戶除護林員工資1800元以外,還可以到林業合作社打工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望奎縣組織119戶貧困戶以地入社,參與龍薯聯社經營,組織27名貧困戶勞動力到廣東湛江參與「北薯南種」,人均年增收3.5萬元。

在新建的望奎縣「兩個爸爸」家庭農場後三鄉香瓜種植基地裡,一株株綠油油的瓜苗整齊有序、長勢喜人,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基地能解決當地貧困戶常年就業20人以上,用工本著貧困戶優先原則,每天每人75元,每月用工量達到15天以上。目前,每戶貧困戶每月可增收1050元以上。

村民在貼食品加工廠的外牆保溫板、瓦工在砌新油坊的磚牆、工作隊幫鄉親們蓋牛舍……近日,來到望奎縣廂白滿族鄉前惠五村,這裡建油坊、落工廠、蓋牛舍,產業項目建設現場一番忙碌景象。這是望奎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真實縮影。

日前,國務院扶貧開發長官小組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我省5個國家級貧困縣甘南、富裕、撫遠、饒河、望奎退出摘帽情況開展專項評估檢查,認定5縣(市)符合退出條件。8月9日,望奎縣正式確定脫貧摘帽。

貧困縣退出的主要衡量標準是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脫貧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近年來,望奎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民生工程,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幫帶、種植結構調整、安置就業增收等產業扶貧模式,累計幫助8277戶21664人增收脫貧,貧困發生率降低到1.02%。在2016年、2017年接受省級和國家級扶貧績效考核中,連續兩年被評為A檔。

不忘初心,弛而不息,望奎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發展、增加貧困人口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的最為有效手段,按照「因地製宜,因戶施策,突出特色,典型帶動,整村推進」的總體思路,以特色種植、規模養殖、轉移就業、企業帶動等形式為重點,在「點」上堅持精準到戶,在「面」上堅持整村帶動,把「輸血」逐步轉化為「造血」,通過具有望奎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讓貧困戶找到了賺錢的門路、掌握了本領、提高了收入,為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脫貧奠定了長效基礎。

深化縣情認識科學謀劃扶貧思路

抓好產業扶貧,前提是精準定位,望奎找準根植於本土的特色和優勢,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因地製宜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規模,提高產業扶貧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望奎是典型的農業縣份,「綠水青山」是最大優勢,也是加快發展的「金山銀山」。望奎縣委縣政府針對縣情實際,明晰產業發展方向,確定了「依託自然稟賦,放大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思路,重點實施了以加快打造「1+4」立縣產業體系、構建「1+3」特色產業園區、建設「3322」骨乾產業項目集群為方向的產業發展規劃,力爭通過五年時間將望奎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綠色食品工業大縣及紡織加工基地、北葯產業基地、新型材料基地和新能源基地,通過大園區、大項目、大企業的建立為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產業基礎。

望奎實施一體化布局推動戰略,優化產業太空布局,將望奎鎮(城關鎮)、開發區、先鋒鎮(臨城)一體規劃、整體建設,把貫穿「兩鎮一區」的東西大道打造成實體經濟連接廊,把城南頭道烏龍溝打造成生態走廊,逐步形成「兩鎮一區兩廊」大城區格局。實施以城帶鄉戰略,重點建設了從南部衛星鎮到北部靈山鄉、從東部燈塔鎮到西部先鋒鎮的兩大軸帶,打造了連接11個鄉鎮的產業環路帶,初步構建起覆蓋各鄉鎮的「兩軸經濟帶」和「一環經濟圈」。東郊鎮棚室園區抓住臨近公路,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沿路休閑採摘業,每到節假日園區裡都是車水馬龍,來自縣內及周邊市縣的居民們絡繹不絕。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園區帶動20戶貧困戶參與分紅,年戶均分得紅利1000元,在生產季村委會還會組織貧困戶到園區參與務工,每年人均務工收入可達到2000元以上。

該縣堅持點線扶貧與區域治理相結合,明確產業扶貧重點,深入實施民族鄉鎮振興戰略,重點突出靈山鄉——廂白鄉——惠七鎮3個滿族鄉(鎮)片區,發揮民族鄉鎮優勢,捆綁起來研究爭取政策,統籌起來規劃產業項目,使民族鄉鎮特色不斷形成、百姓逐步富裕。強力打造恭六鄉——東升鄉——蓮花鎮片區,深入挖掘資源潛能,加強克音河流域開發,實現以「水」興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或一鄉多業,打造優勢產業,實現以「產」富民。

提升產業層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實踐中,望奎立足農區實際,注重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堅持靠一產推動二三產業生成,靠二產拉動一三產業成長,靠三產服務一二產業增效,加快構建了現代產業新體系。

堅持市場導向,做強基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重點打造了南部優質專用玉米、西部綠色有機稻米、東北部非轉基因大豆、中部馬鈴薯、中南部特色經濟作物和優質雜糧等六大種植業生產功能區和綠色畜牧生產帶。特別是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建設,全縣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萬畝和30萬畝,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到157個,生豬、大米、馬鈴薯獲國家地理標識認證。黑龍江龍蛙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望奎發展現代農業的典範,公司目前已在新三版上市,今年公司整合區域品牌水稻基地十萬畝。在脫貧攻堅中,龍蛙公司當仁不讓,主動吸納310戶貧困戶帶地入社,貧困戶通過基礎分紅、產量分紅、銷售返利三次分紅,入社農民每畝地分紅1500元。

深入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做大功能,加快發展休閑旅遊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發展綠色型經濟,北葯種植面積由去年的2000畝增加到今年的5000畝,並全部實現訂單生產。海豐鎮恭頭一村貧困戶馮永年年輕時乾重活兒落下重度腰間盤突出,沒有收入來源,一直沒能脫貧。扶貧工作隊請來了中草藥種植專家,幫助馮永年在房前屋後種植龍膽草和防風,龍膽草在地裡長兩個夏天一個冬天,總計一年半,產值一畝地平均在2.1萬元左右,年底有中藥材企業按保底價收購。馮永年說,這活兒輕巧,能學會、能乾動,這回脫貧有希望了。

發展全域型經濟,植入全域旅遊概念,組建了專業旅遊公司,開闢「兩日六遊八節點」旅遊線路,推行望奎全域旅遊一票通。每年接待遊客都在30萬人次以上,實現綜合收入1億元以上。景區做大了,自然就需要用工,依託各個景區為貧困戶提供保潔、保安、零售等就業崗位,妙香山溫泉旅遊區吸吶了7名貧困群眾在這裡務工,每年收入2萬元以上。該縣還發展田園型經濟,加快建設需求各異的採摘園、垂釣園、觀光園,加快打造田園式旅遊基地和田園式民宿經濟,全縣各類田園綜合體發展到近百家。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就業,會乾農家活、會做農家飯的貧困戶有了施展的太空,位於衛星鎮的「兩個爸爸」家庭農場吸納了12名貧困戶勞動力,大家守家在地就把錢賺了。

實施點面結合精確產業扶貧路徑

望奎堅持把產業增收作為扶貧脫貧最根本、最有效的舉措突出來抓,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發展生產脫貧一批」要求,堅持點面結合、因戶施策,確保每戶貧困戶都有1~2項持續穩定的產業增收項目。

在「點」上堅持精準到戶。實行企業訂單到戶,對有生產經營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結合種養實際,組織涉農企業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全縣有7戶企業帶動137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300元左右。實行新型經營主體引帶到戶,對無意願經營土地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幫助其流轉土地或帶地入社,全縣共有1506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或帶地入社等方式戶均增收2000元左右。實行就業安置到戶,對有勞動能力有務工意願的貧困戶,積極幫助提供用工資訊和就業崗位,全縣4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吸納623名貧困人口務工,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375名貧困人口在域內企業務工,人均年收入2萬元左右。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望奎還將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實施林業生態扶貧新舉措,選用貧困戶做生態護林員,提高其自主脫貧能力。望奎縣海豐鎮恭頭二村三北工程防護林內,貧困戶馬佳豐正在進行日常巡邏工作,「乾一行就要愛一行,做生態護林員,可以自己賺錢養家了,我要用實際行動做好本職工作,愛護好、保護好這片林子。」馬佳豐說。因病致貧的馬佳豐2017年被選聘為林業生態護林員,每年工資收入是1800元,春季植樹時通過挖坑、栽植、起運苗木還能賺2000元左右。像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護林員在望奎還有3000多名,他們通過做生態護林員提高自己的收入,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實現了自主脫貧。實行精準支持到戶,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商則商,採取政策扶持、乾部幫扶、社會支持等形式,對有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精準落實脫貧措施,全縣新增養殖戶1875戶、個體戶463戶,戶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

在「面」上堅持整村帶動。實施金融扶貧整村帶動,2017年共發放扶貧貸款18407萬元,7836戶貧困戶受益,佔貧困戶總數的78.6%。實施光伏產業整村帶動,去年海豐鎮八方村、先鋒鎮坤三村、惠七鎮惠七村、後三鄉廂白七村等4個村發展光伏產業帶動330戶。實施生豬產業整村帶動,立足生豬養殖大縣實際,著力提高生豬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大力推廣以雙胞胎集團、牧源集團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金融機構+致富帶頭人+農戶」的生豬代養模式,今年全縣34個貧困村都將建設一處生豬代養場,可帶動4289戶貧困戶增收致富。靈山鄉眾人生豬代養示範場負責人那巨集宇說:「我們這個代養場吸納了靈山鄉正蘭後頭村的37戶貧困戶帶資入企,貧困戶每年可享受分紅1200元,貧困戶可以連續三年享受這一政策且不承擔養殖風險。」實施集體資產整村帶動,制定頒布了《望奎縣產業扶貧項目管理辦法》,針對貧困村資產少、投入不足的實際,堅持尊重群眾意願和發展實際,實施產業項目精準投放,建成後全部納入村級管理,並注重強化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實現村集體和貧困戶「雙贏」。去年,後三鄉廂白七村、東郊鎮廂蘭五村等將村集體所屬設施經營所得按4:6分成分給全村貧困戶,戶均分紅在500元以上。實施庭院經濟整村帶動,今年截至目前,全縣幫扶乾部與6400多戶貧困戶達成了小菜園、小牧園種養產品回收協定,預計戶可增收600元以上。隨著全縣產業扶貧的深入推進,不但促進了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而且也改變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其更加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八方村的脫貧戶王喜華家種的尖椒這幾天賣得正火,王喜華說她家辣椒有三分地,豆角有六分地,豆角跟三喜公司簽了訂單,收的時候每公斤3元,到時候再加一毛。望奎縣人民醫院駐八方村扶貧工作隊長李飛說:「我們經過調研,和企業簽訂完訂單後,才讓村民們種,保證他們種出來的菜完全能回收,讓大家有個好收成。」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