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醫》,治各類中醫藥常識缺乏征

新學期剛剛開始

就有不少小黃芪向小編反映

他們紛紛患上了各種怪病

分別有

沉迷夢鄉昏睡不醒證、思念故鄉暗自傷神證、

一到大課哈欠連天證

……

氮素!

這些!

並不重要!

俗話說得好!

什麼病都能治

最難治的卻是中醫藥常識缺乏征!

於是

為了讓小黃芪們從根本上

鞏固基礎知識、提高中醫藥素養

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部中醫人的電視劇

《老中醫》

專治中醫藥常識缺乏征

補充中醫藥知識

可供茶餘飯後食用

癥狀1

看到孟河醫派變捧哏

指看到第一集介紹時,便不由得發出

「沒聽說過!」的捧哏專業辭彙。

電視劇的主人公翁泉海來自於孟河醫派,孟河是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個小鎮。但在這裡,卻誕生了在中醫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門醫派。

其醫道之盛,素有「吳中名醫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之說。自宋朝起,就有許叔微著《本事方》,開醫案類著作之先河,明代有王肯堂著《證治準繩》。

許叔微

(1079~1154年),字知可

曾為翰林學士,

成年後發憤鑽研醫學,活人甚眾

所著《普濟本事方》

又名《類證普濟本事方》

書中共收錄方劑三百餘首

按病種分為二十五門

許叔微心慈近佛,志慮忠純

遇事敢言,為人豪爽

棄官歸醫,終享「名醫進士」之譽

百姓奉為神醫。

王肯堂

(約1552-1638年),字宇泰

一字損仲,號損庵

自號念西居士

以10年時間編著成

《六科證治準繩》

集明以前醫學大成

其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

為歷來醫家所推崇

還輯有《古今醫統正脈全書》

44種,為祖國醫藥

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

清代孟河醫派最具代表性的是費、馬、巢、丁四大家,費家的費伯雄(1800-1879)字晉卿,號硯雲子,書室名"留雲山館"。曾經為當朝皇太后診療,用魚腥草治好了她的肺癰;還曾用玉蝴蝶、西洋參等葯為道光皇帝治療失音。別的醫者治病常常需要患者吃上幾副後更改藥方,但費伯雄卻可以幾年不改方、甚至終生服治,可見其對醫理研究之透徹。

小編最喜歡他的一句話

天下無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

平淡之極,乃為神奇

這不光說的是為醫著手成春

也體現了費伯雄為人的性格特點

丁家的丁甘仁(1866年2月8日-1926年8月6日),字澤周。他不僅是位中醫臨床家,還是位教育家首創中醫專門學校,有「醫譽滿海上,桃李遍天下」的稱頌。

他曾說"讀古人書,自己要有見識,從前人的批判中,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加以辨別。並須通過臨床實習,接觸實際病例,方能心領神會,達到運用自如。"對我們如今的學習,仍有很重要的意義。

癥狀2

條件反射性搭脈

指說起脈診

便立即布指搭脈尋找寸關尺,

不分條件場合。

作為講述中醫故事的一部電視劇

《老中醫》中出現了很多中醫相關的情節

比如還原了醫生看病的真實場景

談到了各味中藥的療效

還出現了許多把脈的情景

不知道小黃芪們有沒有發現

把脈其實也可以分許多不同的情況的

當患者採取坐位或仰臥位時

應前臂自然向前平伸,與心臟近於同一水準呈直腕、仰掌、手指微微彎曲姿勢並將手腕部放置於脈枕或其他軟質物上使寸口部充分伸展,以保持局部氣血流暢,便於切脈。

如果患者被迫處於半仰臥位

則可以將手以放鬆狀態放置於醫生手上,醫生站立於床的側邊,以手代枕,將患者的手腕托於手掌上。

還有病人寸口無脈搏或情況危重時

通常採用三部診法,即人迎、寸口、趺陽三脈相參診法。

癥狀3

對手機託付終身

指在手機上娛樂交友一條龍服務,

一直對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

《老中醫》中有一場景

清晨

主人公翁泉海打開醫館大門正準備收治病人

卻發現有一個小夥來了正睡在醫館大門口

小夥子一見到翁泉海便立即對著他連磕三個頭

請求翁泉海收他為師

為了保護醫館的安全

來了還睡在大門外的地上來防賊

還有劇中的人物泉子

自覺師傅門檻高

所以當醫館外患者因先後爭執起來時

默默的挺身而出幫忙維持秩序

還有那個愛耍小聰明卻總能因性格圈粉的趙閩堂

雖然起先與翁泉海是「死對頭

但是在孕婦排死胎一案中

看到翁泉海治好了自己治不好的病

也會拿著翁泉海開的藥方細細比對認真琢磨

……

這些小細節

都細緻的刻畫出了那個年代

人們謙虛好學的求學精神

和為學得醫術的赤誠之心

tips:

雖然拜師求學

當猛則猛

但當小黃芪們初試針法時

進針可不要猛如鈴醫老炮兒高小樸

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

是很容易出危險的

小編可是著實替翁大小姐捏了把汗呀

癥狀4

語言組織能力薄弱

指想講順口溜金句卻組織不來語言,

顯得整個人都很沒有文化 。

翁泉海曾這樣為來了講解為醫的條件

一手好字」,

是說醫生應該重視處方書寫的工整,這不僅展現了一名醫生的學識才華,還能讓藥房看清楚藥方不至於抓錯了葯

二會雙簧」,

是說一名好醫生應該熟讀中醫經典,倒背如流,就好像演雙簧一樣。

三指切脈」,

說的是脈診要求,這對疾病診斷至關重要。

四季衣裳」,

則是指醫生要根據節令、環境的變化調整藥方,以求能夠精準的治療每一位患者

這不僅是外界對一名醫生的判斷標準

也是中醫人對自己的要求

你是否也遇到過這些「小金句」呢?

最最重要的是

不再缺乏中醫藥知識

做一個中醫藥常識小達人er~

《老中醫》劇中有什麼值得商榷的

或是值得學習的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中討論哦~

文案:Aoife

排版:茯苓餅

校對:冬地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