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熱捧的vlog,如何生存在中國?

等風來的Vlog:表面的繁華,背後的尷尬。

文 | 胡鈺鑫

來源 | 影視產業觀察

Vlog如今有多火,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最近,就連在我們印象中很嚴肅莊重的兩會報導,包括CCTV、中國日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都已經採用vlog的形式,這一新玩法獲得不少網友的關注和點讚。

2018年,可以說是“vlog元年”。去年隨著歐陽娜娜的vlog《娜就是這樣之Nabi留學記》引起討論熱潮,這一視頻品種開始在我國名聲大噪,大批內容創作者入局、頭部平台也紛紛布局相關戰略,整個市場好不熱鬧。

在國外,經過7年的發展vlog市場已經相當成熟,那麽對於我國來說,vlog這一新品種究竟能否在這裡從生根發芽到枝繁葉茂呢?

Youtube助力國外vlog走向成熟

對於國外的Vlogger來說,如今之所以能夠在這一領域獲得良好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youtube的支持。

一方面,是 youtube巨大的用戶市場。早在2017年,YouTube官方就曾公布過數據,稱YouTube用戶每天的觀看時間累計已經突破10億小時。

Youtube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用戶粘性,原因在於,YouTube在被Google收購後,被預裝在88%的安卓系統手機中,這一舉措讓用戶對youtube的使用率大大提高。

據相關數據統計,如今每分鐘就有高達400小時的視頻被上傳到youtube,而一天上傳的視頻時長就可達到65年。

基於此,youtube上的內容資源得以迅速擴張,在youtube上,用戶不僅可以看到由專業電視台製作的優質視頻內容,還可以看到豐富的UGC內容,滿足了用戶的多元娛樂需求。據統計,目前youtube的月活躍用戶已高達19億,廣闊的用戶規模為vlog市場發展產生巨大助力。

另一方面,是youtube成熟的商業變現模式。youtube自2005年建立以來,始終將充實UGC內容作為平台的發力方向,為此平台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鼓勵用戶創造出源源不斷、製作精良的視頻內容。

例如,當一個Vlogger的頻道達到一定規模,Youtube便會為其開通廣告增值服務,通過在其作品中插入品牌主投放的廣告,形成經濟收入與觀看量掛鉤的變現渠道,據悉1000次的觀看量就可獲得大約1.1美元的收益。

經估算,當youtuber的訂閱量達到十萬級別及以上,基本的生活就能夠得到保障。而且,如今廣告已經不再是內容創作者的唯一收入來源,頭部創作者還開始與品牌進行合作,或者開通會員製為粉絲提供獨家內容,並通過平台銷售自己的商品。

在日益成熟的商業體系下,越來越多的用戶將vlogger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更好、更新穎的視頻內容也開始在平台上湧現。

在youtube的助力下,2006年首個類vlog形式的視頻內容誕生。一個名叫Bree的女孩每天在youtube上分享未經加工的視頻內容,展現自己的個人生活。這種“近距離、個人化拍攝”的格式一時成為網絡焦點。

2012年,Casey Neistat的youtube內容正式定義了vlog這一視頻形式。他曾經連續600多天堅持日更Vlog,用戶可以觀看他在世界各地的冒險之旅、以及他對各種電子產品的評測過程,極具個性的視頻風格吸引了大批擁躉,粉絲訂閱量迅速突破1000萬。

到了2018年,有相關媒體報導,如今YouTube平台上每個小時就會誕生2000條Vlog作品,在youtube土壤下生長的vlog市場已然成熟。

“vlog之父”Casey Neistat

突然被捧在手心的vlog

實際上,早在2016年,包括冬瓜、井越等少數幾個博主就已經開始將vlog這個舶來品帶入國內。但直到去年歐陽娜娜與平台合作的視頻日記《娜就是這樣》爆紅,才讓vlog真正進入大眾視野。話題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成為vlogger,讓頭部平台微博、B站開始押注vlog,宣布一系列扶持計劃。

先是9月18日,微博通過账號“微博Vlog”官方發出“召集令”。在12月召開的“V影響力峰會”上,微博又宣布2019年將會為vlogger提供工具、培訓、流量、商業化等多方面的扶持,包括成立Vlog學院、成立Vlog導師團隊、為內容創作者提供線上和線下的定期培訓等。

此外,微博還計劃聯合校園面向學生群體發起“校園VLOG大賽”活動,邀請導師在線社群交流,並計劃聯動微博其他垂直業務線展開線上、線下活動。明星製片人微計劃總製片人張本表示,未來“明星製片人V計劃”的新策略中,vlog也將會成為重點。

隨後B站繼續加碼,去年12月份在首頁上發起了“30天Vlog挑戰”,並在首頁為Vlog開設了一個和“廣場”板塊並立的獨立分區。

此外,平台還配合活動公布了一系列與vlog相關的發展構想,比如成立“創作學院”、建立vlog種子用戶群與平台形成長期合作關係、舉辦vlog相關的線下活動。據官方數據統計,這一活動最終吸引了22016人參與,8729名UP主完成挑戰。

除了微博、B站這兩大頭部平台之外,以攝影工具為產品特性的小影APP、VUE APP,騰訊系短視頻產品Yoo視頻也曾在去年針對vlog方面有過一些或大或小的動作,平台的紛紛入局讓國內用戶對vlog的關注度迅猛提高。

通過vlog關鍵詞搜索可以看出,從第一批vlogger入局的2016年到去年9月份之前,vlog的搜索熱度雖然小幅度上漲,但一直處於較低水準,而自去年9月中下旬之後,vlog的搜索熱度呈陡崖式上漲,並持續攀升。

與此同時,在社會關注度提升和平台激勵的雙重作用下,有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嘗試製作vlog。根據百度的需求圖譜顯示,“做vlog用什麽剪輯軟體”近半年來一直是用戶搜索中最為熱門的關鍵詞之一。而經觀察發現,目前在微博上每天由明星和普通用戶上傳的vlog作品已經可以達到上千條。

可以說,vlog真的在國內火起來了。

在市場變化下

國內頭部vlogger們過得怎麽樣?

vlog市場經歷了近兩年的低迷,在平台、明星的拉動下短時間內突然成為熱門。在vlog發展的道路上,國內平台、明星的入局確實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那麽,內容創作者究竟是否從中受益了呢?影視產業觀察記者特地採訪了初代vlogger孫東山以及知名vlogger熊小默、三坨土,深入了解目前國內頭部vlogger的發展現狀。

“相比一年前,現在 vlog 這個詞慢慢被媒體、更多的大眾接受了,也有更多的人開始嘗試拍 vlog,這點我覺得是很好的。” 三坨土說道。

對於目前vlog市場中發生的變化,三位vlogger都在採訪中不約而同地表示出自己的欣喜之情。他們皆透露,自己的粉絲數量在關注熱度的推動下,確實增速迅猛。如今,主打視覺美學風的熊小默在微博上已經擁有120萬的粉絲,偏向日常記錄的三坨土、孫東山的粉絲數也分別達到33萬和10萬。

知名vlogger三坨土

但是,在平台、明星所營造出的繁榮表象背後,三位資深vlogger也有著自己對整個市場的冷思考。首先,是平台對vlogger的扶持計劃。

“其實,目前平台所推出的計劃對於那些想玩vlog的新入局者來說是非常好的,但對於我們這些已經形成自己創作風格的vlogger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多想參加的欲望。” 熊小默說道。

他坦言,這些計劃確實能夠大大拉動普通用戶的創作熱情,平台所推出一系列話題、活動可以為新手創作者提供接地氣、易操作的選題,而且也能通過官方助力帶來較好的流量曝光,但這些並不適合他們的創作邏輯,也不符合自己粉絲的觀看需求。

知名vlogger熊小默

三坨土則認為,目前各個平台的激勵計劃其實還非常薄弱,對於vlogger來說,單純靠平台來講很難養活自己,“一個月忙下來,可能收入分成才幾百”。在她看來,作為一個內容創作者,當然會更傾向於與平台之間能夠形成更加成熟、互惠互利的商業模式,但從目前來看這一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孫東山表示,目前平台雖然為vlogger提供了很好的流量曝光,但其還未對vlogger如何依靠內容變現進行思考,他提到當初直播之所以能在國內做起來其實要歸功於平台創新性設置的“打賞”功能,但是目前來看vlog的盈利模式本質上還在走網紅的路子。

其次,是明星的強勢入局。明星效應使vlog迅速獲得極高的討論熱度,如今歐陽娜娜、王源、張一山等明星都已經製作出自己的vlog,那麽明星的引流,給vlogger帶來的究竟是什麽呢?

在孫東山看來,明星入局確實能夠為大眾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也能快速地培養用戶對vlog的觀看習慣,但對於素人vlogger來說,這對他們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阻礙。

他認為明星的入局還為時過早,可能會將一些優質的素人vlogger“殺”掉。擁有多年加拿大留學背景的他向記者介紹,實際上國外vlog的發展路線與國內截然不同。在剛開始發展的幾年,一部分素人vlogger已經憑借自己製作精良的內容和獨一無二的風格,形成了穩定的流量和粉絲社群。

到了第四年,在知名藝人Wills Smith的嘗試下,youtube上才有了第一條明星vlog。此後,隨著多個明星紛紛試水vlog,雖然明星的vlog可以瞬間產生極高的流量,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頭部素人vlogger的原有流量,甚至兩邊還形成了很好的聯動。

但是對於國內素人vlogger來說,真正留給他們的發展時間還太短,自己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圈子,明星的高流量就已經衝擊過來,這將會讓他們的優質內容瞬間被掩埋,這樣的生態圈對於純粹的vlogger來說其實並不健康。

初代vlogger冬瓜孫東山

實際上,vlog看似簡單,但它實則是一個需要較好的拍攝設備、較為專業的剪輯技術以及充足籌備時間的工作。三位vlogger也透露,創作出一條vlog 的時間要在2天到4周不等。可以想象,冷淡的市場反饋必然會令大批vlogger逐漸失去創作的熱情,最終選擇退出。

而縱觀去年的vlog市場,內容創作者隊伍看似壯大了很多,那麽vlog市場是否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呢?對此,他們有著自己的看法。熊小默認為, vlog並非是一個短時間就可以量產的視頻形式,如果把vlog當成商品的話其總量無法大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它不易成為風口。

孫東山認為,雖然自去年以來內容創作者不斷加入,但其實是來了一批、走了一批,很多只是抱著玩玩的心態,而位於頭部陣營的vlogger並沒有太大變化,很多優質vlogger也早已被明星的流量擠壓掉。三坨土也向記者表示,目前vlog還不至於成為風口,也不希望它未來成為風口,只希望它健康而慢慢地發展就好。

通過對三位資深vlogger的採訪,我們可以了解到:目前vlog市場確實在平台和明星的帶動下,相較於以往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是作為一個國內的新生物種,vlog從初期到成熟必定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商業模式、發展環境等方面都有待改善,其在中國實際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