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網評違規地名整改:公示不是走形式,調研不能走過場

資料圖:西安某小區外景。

凱撒豪庭小區、釣魚台別墅、皇家騎士酒店……繼廣州、西安等地後,海南又發布“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隨著多地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行動開展逐步開展,這些刻意誇大、崇洋媚外、怪誕離奇的名字恐怕要“涼涼”。

消息剛出,有人拍手稱快,不規範地名不僅割斷了地名文脈、損害了民族文化,也妨礙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早就該好好整治整治;也有人心存困惑,不規範地名清單的制定是否科學?在實踐中,不規範地名認定的原則和標準是否合規?一些地名存在多年,整改之後會不會引起歧義?

應當指出,違規地名整改所衍生的問題,並不是一個“該不該改”的原則問題,而是“怎麽改”的操作問題。作為此次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行動的重要指南,2018年底民政部、警察部、自然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頒布的《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概括了“大、洋、怪、重”幾種違規地名類型,並給出了一些案例示範。

然而,由於現象列舉的方式很難完全囊括所有問題,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執行過程中的模糊地帶。中國幅員遼闊,城市眾多,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法律法規的落地生效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問題,正確的態度決不是視而不見,而是堅持扎實調研、科學論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此次海南民政廳發布的違規地名整改清單為例,針對有人在公示期提出的戶口登記簿、不動產登記證明、身份證等證件的變更調整帶來的社會成本問題,有關部門表示將會采取一定補救措施。

城市是人們共同的生活環境,治理違規地名亂象有助於增加城市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這次輿論關注也給地方政府提了個醒:公示不是走形式,調研不能走過場。只有將頂層設計、社情民意與當地實際更好地結合起來,求得最大的“社會公約數”,才能不斷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海外網評論員 王法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