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函谷關到潼關:關中地區門戶變遷史

函谷關其實有兩座,一座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也稱為“秦關”,顧名思義,就是秦人所建,大部分著名的與函谷關相關的歷史典故與戰役都在此發生;一座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也稱“漢關”,這是公元前114漢武帝主持修建的,“漢關”建成後,“秦關”就廢棄了。

涉及秦關的著名典故就是“紫氣東來”和“雞鳴狗盜”了,傳說老子騎青牛西去,路過函谷關,守關令尹喜善觀天象,看見一團紫氣從東方飄來,認為必有聖人駕到,便盛情迎接老子,老子為了答謝便寫了一片哲學論文,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道德經》;雞鳴狗盜說的是戰國四公子孟嘗君出使秦國,遭人陷害,一路逃至函谷關,可是天色尚早,守關兵士必須聽到雞叫才能開門,正好孟嘗君的一名門客擅長口技,通過模仿雞叫騙過守關兵士,孟嘗君一行得以順利逃脫。(詳見公眾號:北辰四海深度內容提供商《雜談“孟嘗君與雞鳴狗盜之徒”》)

儘管這兩則典故的真實性非常值得懷疑,但是它們能夠流傳千古,也間接說明了函谷關的名氣之大。

跟秦關有關的戰事就更多了,戰國時期,六國合縱對抗秦國,最多只能打到函谷關,就必須全身而退了;秦末大起義,陳勝部下周文率領大軍攻克函谷關,不過,轉瞬之間,被秦將章邯組織的役夫大軍擊潰,並一路東逃,最後全軍覆沒,周文戰死;漢高祖劉邦率軍進駐鹹陽,滅亡秦國,想據關自守在關中稱王,結果被項羽大軍輕易攻克,接著就發生了著名的鴻門宴事件。

漢關的傳奇事件沒有那麽多,不過,在“王莽篡漢”而引發的天下混戰過程中,漢關經受了真正的戰爭洗禮,不管是王莽軍隊與起義軍之間的戰爭,還是後來各路軍閥之間的混戰,漢關數次成為爭奪的焦點。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是為了預防關西兵亂而建的,並同時廢棄函谷關,東漢建安十六年(212年),曹操與馬超、韓遂曾在潼關大戰。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潼關可就成為不同派系軍閥蹂躪的對象,包括:西晉南陽王司馬模與漢趙君主劉聰之間的戰爭;前秦君主苻健討伐後趙雍州刺史杜洪的戰爭;南朝宋國劉裕部將王鎮惡與後秦姚泓戰爭;夏王赫連勃勃為了圖取關中而力取潼關。

隋末唐初,李淵在長安稱帝,據守潼關,坐觀關東諸侯大戰,最後成為贏家。

安史之亂,唐玄宗認為有潼關天險便可高枕無憂,不過最後也是功虧一簣,舉家西逃。

由此可見,潼關遭受的戰事非常之多,據考證,潼關曾經數次易址,算是經歷磨難了!

後人描述函谷關為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可見其地勢之險要;潼關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可見潼關之險峻也不遜於函谷關。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當秦漢以關中地區做為政治中心的時候,函谷關成為據守之要塞;而政治中心在關東地區(建安時期的中心在鄴城、洛陽)時候,潼關成為防備西部關中地區軍事勢力的關卡。這是巧合還是規律呢?本文認為這裡面還是有一些門道的,就是要塞一定要盡可能前移,背靠險要地,面對開闊地,這樣才能發揮地利的最佳優勢,否則,險要地形對攻守雙方都是平等的。

那麽,隋唐時期的政治中心都在關中地區,為何還是使用潼關而沒有重啟函谷關呢?這裡面有兩層原因:一是歷史順承原因,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征伐不斷,一會兒從東向西打,一會兒自西向東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曹操修建的潼關就得以保存下來。二是隋唐時期,來自東面的威脅很小,而來自西、北方向的遊牧民族才是重要的安全威脅,所以,當時的統治者認為有潼關就足夠了,而且唐朝時期,洛陽是重要陪都,有時洛陽的經濟政治地位還高過長安,那就更沒有必要再建函谷關了。

總之,隨著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東移,不管是函谷關還是潼關,它們的實際作用在減弱,但歷史意義永遠不會消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