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Siri洩露隱私:“隱私換便利”的嘗鮮期總會過去

Siri語音助手截圖

18世紀末,英國哲學家邊沁曾設想出全景監獄式模型。個中的敞視與監控,如今儼然已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隱喻:人們對賽博空間成為全景監獄的擔心,慢慢已不是杞人之憂。

監視的最可怕之處,在於你明知道存在監視,卻永遠都不知道是誰在監視,後果又將如何。但對監視者來說,監視的效益總體卻很可觀。

此前某互聯網公司CEO的那句“用隱私換取便利”,就潛藏著一種勝利者的邏輯:掌控用戶的數據,也就等於掌控了用戶。聽起來話糙,可從數據與權力的視角來看,當下不少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和創新,都難逃“數據收集”的質疑。

一向在保護用戶數據和隱私方面走在行業前列的蘋果,也難以避免類似原罪。近來媒體已證實,蘋果的智能語音助手siri及採用了siri系統的各類終端,均存在收集和保存了部分用戶隱私數據的問題。

收集用戶數據並不算稀奇,但真正讓人覺得害怕的,是這部分數據的使用權和管理權。據英國一家權威媒體稱,Siri語音助手很容易被激活,有時還能監聽到私人對話,比如人們與醫生交談、毒品交易和性接觸談話內容。蘋果的大量外包公司人員均有機會接觸到這些通過siri收集的用戶數據。

設想一下,倘若你在與客戶談銀行密碼時,不小心開啟了siri,那麽也就意味著,你的密碼極有可能在數據處理過程中,被蘋果外包公司的員工所攔截並利用。

的確,外包公司員工想要通過這些細碎的數據來作惡,仍存在現實難度:蘋果或許有可能將部分數據打包給這些外包公司,但一般而言,員工收到的往往是已經過處理的匿名數據,想要拿著這種數據作惡,難度很大。且蘋果官方的回應是,大約隻審聽了1%的Siri用戶錄音,另外這些音頻數據並未與消費者的蘋果账號相關聯。

但是,類似的新聞一旦發生,仍會對公眾的心理底線造成衝擊。這種恐懼,源自於人類深層對監視者的恐懼,無論科技公司如何不厭其煩地解釋其安全風控措施,可對於用戶來說,自己的隱私掌握在他人手裡,而這個“他者”恰恰又是未知的,這勢必造成未知的風險和恐懼。

當下,很多科技公司正越來越熱衷於更多的新產品來獲取用戶,比如,各大互聯網公司曾經一擁而上的智能音箱。換一個維度來想,一台永遠在線的、開啟了錄音權限的智能音箱放在自己的客廳,事實上等同於放了一台開關在他人手裡的錄音機在房間裡。

乍看起來,消費者似乎會為便利而驚喜,但新產品帶來的便利和新鮮總會過去,但隨之而來的恐懼則有可能徹底毀掉科技公司與用戶的這層信任。

前幾年,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上線智能攝影頭,用戶以更低廉的價格享受到了隨時隨地監控家庭的權力,但很快,一些產品被曝光將攝影頭記錄的內容傳播到網絡上。受此影響,一度風光無限的攝影頭產品也遭到了用戶的質疑和重新審視。

在互聯網下半場,安全和隱私大於增長。不論智能語音助手siri也好,還是智能音箱也好,如果科技公司總想著用一款產品來收集用戶數據,再利用數據進行商業嘗試,那用戶與企業之間那層薄薄的信任很快就會消失,伴隨而至的,是無止境的掙扎和懷疑。

科技會帶來進步,也會帶來恐懼,前幾十年裡,進步的故事曾經支撐了科技公司的騰飛,而往後,如何真正撫平公眾心中的恐懼,則是另一段商業故事了。

馬文(媒體人)

編輯 李冰冰 校對 李立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