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鵝肉有神奇食療功效,但這些人必須慎吃

鵝肉,除了美味之外,李時珍曾稱道它的藥用功效。另外,值得一提的鵝血,作為食材雖然不被普遍食用,但它的神奇療效一直在民間流傳著。在此從中醫角度來認識餐桌上的鵝。

鵝,為鴨科動物,別名家雁,有白鵝、蒼鵝兩類。鵝肉的食法頗多,可以紅燒、可以吊烤,宜油炸,是筵席上的美食,多受人們喜愛。鵝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食療效果。

鵝不同部分的食療作用

● 鵝肉

鵝肉,性味甘、平,歸脾、肺、肝經。《本草綱目》記載:「鵝肉利五臟,解五臟熱,煮汁止消渴。」《隨息居飲食譜》記載:「鵝肉補虛益氣、暖胃生津,??能解鉛毒。 」鵝肉適合身體虛弱、營養不良、脾胃氣虛者食用;也適合津液不足、口渴少津,包括乾燥綜合症、糖尿病人口乾者食用。

鵝肉雖然味道鮮美,但古代醫家從臨床經驗發現,鵝屬於發物食品。因此,凡患有頑固性「宿疾」、「痼疾」者,包括淋巴結核、癌症、紅斑性狼瘡、牛皮癬、慢性濕疹,以及癰腫疔瘡(包括痔瘡)之人,切勿多食;鵝肉甘潤肥膩,助熱、助濕,平素痰濕偏重、舌苔厚膩、胸悶嘔惡、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患膽囊炎、膽結石、肥胖症、脂肪肝,以及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症者,亦勿多食,以免加重病情。

● 鵝血

鵝血在醫學方面的藥用價值較高,受到中國古代醫家的重視,認為它能補血、活血、解毒。明末清初的大醫學家張璐,在他所著的《本經逢原》中說:「鵝血能湧吐胃中瘀結,開血膈吐逆,食不得入,乘熱恣飲,即可吐出病根。」以上鵝血所記載能治的病症即食道癌及胃癌。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鵝血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對艾氏腹水癌的抑製率高達40%以上,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白血球、促進淋巴細胞的吞噬功能。鵝血中還含有一種抗癌因子,能增強人體體液免疫而產生抗體。由於免疫功能和腫瘤的發病率有密切關係,大多數患有惡性腫瘤的病人,其機體的免疫功能顯著下降,而鵝血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質,能通過宿主中介作用,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

雖然以上現代藥理學的研究證明了鵝血有治療癌症的效果,但從實際臨床角度來看,鵝血在中醫古籍中所記載的明確可治的病症是食道癌及胃癌,而其它癌症的病情,多數醫家都認為它是發物,都不建議食用。

在此,筆者保守地建議,除了食道癌及胃癌外,其它癌症則不建議食用鵝的任何部位,以免病情加重。

● 鵝脂

鵝脂氣味甘,微寒,無毒。可益氣、輕身、耐老、駐面色、肥白人。對治療風攣、風熱煩心、腰腳痿弱、耳聾、癰腫耳疳、結熱胸痞、嘔吐等病症有效。

● 鵝蛋

?

鵝蛋的質地比較粗糙,還帶有較重的草腥氣味,因此作菜肴用料,不如雞蛋那樣香美可口。其性溫,無毒,味甘,歸脾、腎經。能補中益氣,主治體虛羸瘦,或產後瘦弱等病症。

雞、鴨、鵝類比「發物」,要慎吃

雞、鴨、鵝,是人們最常食用的三種家禽,都能益氣補虛,而鵝肉味道較雞、鴨為濃。但三者性味有別,雞肉性溫,鴨肉性涼,鵝肉之性則介於雞、鴨之間,性質平和,為平補之品。

鵝肉最大不足在於「氣味俱厚,發風發瘡」(《本草綱目》),尤其是它能「發痼疾」(唐代食醫孟詵語),是一種著名的發物食品。怪不得清代著名養生家王孟英感嘆地說:「鵝,動風發瘡,凡有微恙者,其可嘗試乎?」「因此,凡病家不可不慎!」

註:鵝又有白鵝、蒼鵝之分,相比之下,尤以白鵝為良,肥嫩者佳,烤食尤美。鵝肫、鵝掌,性較和平,煨食補虛,宜於病後虛弱之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