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齡老人降壓別太狠

近年來,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3067萬。這部分人群中,70%~90%存在高血壓。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不過,八九十歲老人的高血壓與六十多歲老人或中青年人的降壓標準不同,都按一個指標降壓,反倒會給老人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血壓的控制和年齡密切相關。《中國老年血壓管理指南》(2019版)建議,65歲以上的老人,如果血壓≥140/90毫米汞柱,應利用生活方式乾預,同時使用降壓藥物治療,將血壓降至140/90 毫米汞柱以下;8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血壓≥150/90毫米汞柱,應利用降壓藥物治療,首先將血壓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耐受性良好,則應進一步將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身體衰弱的高齡高血壓患者,只有血壓≥160/90毫米汞柱時,才考慮啟用降壓藥物治療,將收縮壓(俗稱高壓)降至130~150毫米汞柱即可,不要低於130毫米汞柱。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許頂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高齡老人之所以與其他人群降壓目標不同,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大動脈彈性下降,動脈僵硬度增加;壓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腎上腺素系統反應性均降低;腎臟維持離子平衡的能力下降;血壓、神經、體液調節能力下降。以上生理特點,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具有單純收縮壓升高、脈壓增大、異常血壓波動、多種疾病共存等特點。因此,對高齡老人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要綜合評估患者的健康情況(衰弱程度)、並存疾病、多重用藥風險和依從性等,再決定是否用藥治療。對仍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從事基本日常活動的80歲以上老人,可以從單葯治療開始,達到收縮壓140~150毫米汞柱的目標;較虛弱的老人則應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治療,否則貿然用藥降壓,有可能導致顱內供血不足等情況發生。另外,高齡老人需緩慢降壓,以避免因服用降壓藥導致的體位性低血壓,導致老人摔倒的後果會比高血壓更嚴重。

最後,許頂立建議,老人最好服用長效降壓藥來平穩、有效地控制血壓。短效降壓藥每次服用都會引起血壓的波動,不利於降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並且,老年人的記憶力比較差,如果每天吃幾次短效降壓藥,有可能會忘記吃藥,或吃了卻想不起來到底有沒有吃,這樣容易造成漏服、多服、錯服,不利於血壓控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