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眼看李詠:有一種佛系離世,叫從容赴死

文/二休師父

01

假如現在你不得不死,你敢不敢從容赴死?

從容赴死,是一個世間法的概念。

它的意思是——沒有遺憾,沒有恐懼,沒有不捨,沒有悔恨,沒有抱怨,很知足,很滿足,安安靜靜,走向生命的終點。

你敢麽?

李詠曾在2009年的一期節目當中,這樣說道:

假如你的生命還只剩下一天,會做什麽?

他說:

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的呆著,不會有道歉,也不會有離別,更不會有抱怨,我只會有感謝,我要感謝能和你們,再次相聚,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他做到了。

人生自古,慷慨成仁易,從容赴死難。

“慷慨成仁”,

千萬雙眼睛盯著,

走得壯烈,走得正義,

走得滿腔熱血,

走得有後人悼念,

走得能流芳百世,

像是一場激揚的表演,

所以這種“成仁”要更“易”。

“從容赴死”,

很可能是一個人靜靜的離開,

沒有觀眾,沒有“戲台”,

甚至沒有陪伴,

走得悄無聲息,

走得默默無語,

甚至一路孤獨,

你還能“從容赴死”嗎?

慷慨成仁的機會畢竟少,

絕大多數人,

都是一個人奔向無常,

每個人,從一出生都在排隊赴死,

輪到你的時候,

你能那麽從容嗎?

李詠,是一個從容赴死的人。

02

他曾經紅極一時。

那時,他簇擁著鮮花和掌聲,生命明亮而熱烈。

沉寂一段時間之後,當觀眾再次聽到他的消息,卻已是在他去世四天、連後事都辦完了以後。

生如夏花般絢爛,燦爛輝煌。

死如秋葉般靜美,安靜不擾。

他果是找一個地方,靜靜的待著,靜靜的回憶著,鮮花和掌聲都已成為過往,安安靜靜的走,誰都不打擾。

提前9年為自己安排好後事,這樣的人,活得很通透。

9年前,李詠就已經寫好了遺言,他想在他的告別儀式上,對親朋好友這樣說:

歡迎大家光臨我的告別儀式,勞累各位了,你們也都挺忙。

今天來的都是我的親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沒跟你們客氣,走之前都說好了,今兒來送我,就別送花了,給我送話筒吧。我希望我身邊擺滿了話筒。

人生幾十年,一晃就過,我李詠這輩子就好說個話,所以臨了臨了,都走到這一程了,還在這兒說話。沒嚇著你們吧?

這段遺言,仍然是原裝的“詠哥”風格,輕鬆,幽默,略帶調侃,提前觀眾埋下了一個早逝的伏筆。

生在人間,生而為人,能夠活得明亮,才能死得從容。

對一個非佛教徒的凡人來說,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抱持一種佛系的生死觀,能夠從容離去,也算是一個生命最大的成功。

03

李詠不是佛教徒,臨終也沒人為他念佛,作為一個凡人,他走得很“佛系”。

真正的佛教徒,無常大口一張,你能走得那麽“佛系”嗎?

儒家讚歎殺身成仁,道家讚歎淡漠生死,佛家講究歡喜往生。

竊以為,“走得佛系”,是一個佛教徒最基本的生死修煉。

說白了就是,臨死的時候,你能不怕嗎?你能不悔恨、不遺憾、不驚懼嗎?

佛教徒,只有先達到世間法的“從容赴死”,才談得上出世間的“歡喜往生”。

因為在佛教中,根本沒有“死”的概念。

要麽就繼續在六道裡玩兒,要麽就去西方找阿彌陀佛,要麽你就直接頓悟成佛。

要往哪去,全憑業力、願力和行持決定。

沒有“死”,當然要滿心歡喜。

對於一個佛教徒來說,生命最大的成功,首先是成佛,如果不能,退而求其次,就是往生西方。

如果連往生西方都沒信心,起碼得輪回在善道吧?

留在善道,勉強算是修行及格,可以打60分了,60分,這是可以“歡喜”一下的。

如果連60分都達不到,那就讓生命明亮起來,能做到世間法上的“從容赴死”,不憂不懼,那也很值得讚歎。

04

人人都要過這一關,佛陀也不例外。

在面對生死大限時,佛陀給眾生表了一次“大聖人無憂無懼借機說法”的法。

《大般涅槃經》雲:

(佛)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我今雖是金剛之體,亦複不免無常所遷。”

“生死之中極為可畏,汝等宜應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此則是我最後教也。”

這就是他老人家,最後對生死的開示。

這就是大徹大悟的聖人,涅槃時,都不忘提醒後世眾生:汝等宜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

老人家苦口婆心,無非就是告訴你:別偷懶兒。

生命來來往往,

來日並不方長,

縱能增福延壽,

不過百年滄桑。

在這百年裡,你看那日月輪換,萬千蒼茫:

秋風來 黃葉飄

人命無常

如露垂樹梢

請君詳看黃泉道

半是老年半是少

終得英雄功蓋世

終是萋萋野草伴荒郊

人生如戲劇

身後唯業報

冷眼輕覷破

不值一聲笑

——傳印長老

願你此生,從容走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