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里二十“不惑”,馬雲在達沃斯透露了哪些乾貨?

“我來這裡分享過去20年的個人經驗。我很激動,到了9月10日,我的身份將發生變化,可以做一些教育、創業(entrepreneurship)方面的事。”1月24日中午,瑞士達沃斯一場閉門午宴上,面對在座的荷蘭王后、世行CEO、諾獎得主和各界大佬,馬雲說自己今天“不代表阿里巴巴,也不是作為一個商人”在這裡分享。

20年前,馬雲在杭州創立阿里巴巴;20年後,已宣布將如期“轉換身份”的他,在達沃斯仍是最炙手可熱的中國發言人之一。世界經濟論壇官方將他演講的“金句”做成短影片,在臉書上成為本屆達沃斯最受外國網民歡迎的影片之一。

今年的冬季達沃斯,主題是“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架構”,在技術革命和全球市場黑天鵝、灰犀牛橫飛的時代,人們所擔憂的、所顧慮的,都反映到這場全球最“高配”政商界論壇的各場對話中。

對於數字轉型,對於中國經濟,對於阿里巴巴的未來,馬雲是樂觀還是悲觀?以阿里“一把手”身份出席達沃斯近20年的他這次在達沃斯的數場活動中又透露出了自己生涯和阿里未來發展的哪些線索?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在瑞士達沃斯現場進行了跟蹤和整理。

全球化要補普惠性 非洲“4E”值得期待

“今天很多人不喜歡全球化,但是我們相信全球化。”馬雲認為,過去幾十年全球化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受益,現在的問題是全球化的普惠性不夠。“全球化本身是好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提升它,如何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年輕人參與進來”。

馬雲提出的eWTP(全球電子貿易平台)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小企業融入全球貿易,已成為普惠式全球化具有標杆意義的創新方案。在馬雲看來,數字技術會給後發國家帶來巨大的機會。“在歐洲,大家都在討論如何監管”,但歐洲對技術的擔心太多,“這種擔心本身讓我擔心”,而非洲國家都在關注未來,他對非洲的發展充滿期待。

馬雲說,非洲令他感到激動。他2017年第一次去非洲之前,很多人告訴他非洲的不好,如疾病肆虐等負面消息。但他還是決定去看看。馬雲去了四個國家,然後驚呆了,“非洲看起來就像20年前的中國,甚至更好一些”。因為“20年前的中國還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馬雲同時說,非洲也有很多困難,如電力匱乏。

馬雲說,eWTP正在做幫助非洲發展的事。在馬雲與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的對話中,卡加梅介紹說,eWTP幫助盧旺達的年輕人、農民,讓他們直接和消費者聯繫起來。現在,盧旺達的咖啡已通過阿里巴巴的平台銷售到中國,而咖啡農的收入也大大提高。加入eWTP的積極效應,也會帶動更多非洲國家融入其中。

馬雲談及,每次到非洲他會會講四個e。第一是education(教育),第二是entrepreneur(企業家),第三是e-frastructure(數字化基礎設施),第四是e-government(數字化政府)。這正是阿里巴巴給後發國家開出的現代化方案。

馬雲樂觀展望了普惠式全球化的未來:“未來有一天所有的eWTP中樞會連在一起,盧旺達、比利時、馬來西亞等都會連在一起。未來非洲的中樞也會越來越多,都會連在一起”。

數字監管不應削足適履

大數據、數字經濟、數字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數據和資訊安全保護、隱私權等問題,在歐美已經被越來越多地討論。本屆冬季達沃斯,亦有若乾場對話會和發布會涉及這一主題。

在這一問題上,馬雲的態度很直截了當:監管不應阻擋技術前進。

“世界上有很多懷疑,但對我來說是機會。歐洲擔心太多,這種擔心本身讓我擔心”針對近年來,全球尤其是歐洲興起的強化互聯網監管的浪潮,馬雲認為現在過度強調監管為時尚早。他提到了“紅旗法案”——英國曾為了馬車夫就業,讓汽車必須跟在馬車之後,這其實阻礙了行業發展。他坦言,自己每年和全球各國的政要會面,就是要確保各國政府不要制定數字時代的“紅旗法案”。

馬雲說,阿里巴巴掌握了很多數據,但阿里只會用這些數據“去做好事”,“對於商業而言,不作惡是底線”,“我們不應該望著底線,我們應該為社會做更多好的事”。

此前的1月21日,馬雲在日內瓦主持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會議時也指出,現在著手制定嚴格的數字經濟監管規則,時機並不成熟,過早立法“就好像為一個三歲小孩做了一雙鞋子,這個小孩以後一輩子都要穿”。

馬雲對包容式監管的態度,也代表了達沃斯論壇上許多科技界人士的共同看法。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周二也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每個政府都渴望進行監管,“然而我們所有人都面臨的風險就是過度反應。受傷害的是整個數字經濟”。

馬雲形容人類社會才步入數據時代的早期,如果過早進行嚴格的監管,過早立法“就好像為一個三歲小孩做了一雙鞋子,規定這個小孩以後一輩子都要穿”。

談及科技革命可能導致的風險,馬雲表示,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了一戰,第二次科技革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二戰,眼下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發生,需要非常謹慎地處理。有的人支持,有的人憎恨。我們應該一起合作,用科技來對抗疾病、環境汙染、貧窮,否則人類自己就會反抗科技。

“人類正處於數據時代的最早期,應該合作尋求數字科技為人類能帶來什麽益處,而不是被對於數據安全等問題的擔憂阻擋前路。”馬雲說。

“羅漢堂”已開始出成果

馬雲一直有很強的武俠情結。這直觀地反映在阿里內部以他本人(風清揚)為首的花名文化,以及近年來建立的達摩院、羅漢堂等匯聚“最強大腦”的研究部門和機構。

本次亮相達沃斯,馬雲便帶來了此前備受關注的羅漢堂首份研究報告。

這份題為《數字技術與普惠性增長》的報告有本特·霍姆斯特羅姆、克里斯托弗·皮薩裡德斯、邁克爾·斯賓塞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參與,報告認為,中國向人們展示了快速應用數字技術促進卓越增長的生動例子。報告中深入剖析了中國的情況,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數字技術的傳播及其對商業的影響,包括對工作、消費和家庭帶來的便利。

報告認為,與此前的技術革命相比,數字革命有兩個根本不同:

1)數字技術普及的低門檻;

2)數字化資訊的低成本和非競爭性。這兩大特性對普惠性增長具有深遠的意義。經濟發展水準不再是影響技術傳播和發展的決定因素。根據世界銀行(2016)“數字普及應用指數”的評估結果,許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5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數字技術普及率都與發達國家大致相同。

不到十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發展到全球最發達的水準,在2017年的零售總額中所佔的份額高達23%。2011年,中國和美國的移動支付總額分別為150億美元和83億美元。但2017年,中國的移動支付總額已經增長至22兆美元,是美國的100多倍。

羅漢堂秘書長陳龍稱,報告的研究、撰寫到評審體現了羅漢堂成立時立下的雙重使命。“一是理解數字技術如何幫助實現社會共同利益。其次是幫忙建立一個廣泛的研究社區,聚合共識與力量,為解決新問題提供新範式。我們想做的是,社會科學開放研究的貝爾實驗室。”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彭大偉

編輯:郭凌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