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痰多易生怪病,教你幾個方法,能拔除痰根!

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奶奶,因為兒子要分家產生氣了,開始不吃不喝,睡不著覺,然後得 了一場大病。老爺爺性格暴躁,生氣後開始胸悶、心慌,血液迅速升高,很快腦血管破 裂,患了腦溢血。

事後分析,皆因痰而起,痰蒙心竅。中醫上說「百病皆由痰生」,如果不把痰吐出來就 會讓病一直拖著,導致悲劇發生。

有痰癥狀

1、有形之痰

即常見的能吐出來的痰,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的有形痰,這些只是肺胃之痰。

2、無形之痰

人體內還有存在於臟、經絡、器官、血脈之中的無形之痰。這類人常會感到疲累,關節 處有強烈的重墜感,舌苔白膩,脈象較滑和濡。如果不能及時消除體內的無形之痰,就 會直接引發中風、腦炎、哮喘、惡性肝炎等疾病。

3、體內多痰,也會失眠

由於體內有痰濕淤結,失眠嚴重(可用甘草敷豐隆穴的外治方法解決)。

4、引發其他疾病

體內的痰不僅會使人體的血壓上升,而且誘發多種疾病。由痰導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臉 上或身上的皮膚會明顯泛黃。

中醫裡的三種「痰」

1、脾虛則生痰

即即是脾虛生的痰,這種痰就是經常人們一咳嗽就吐的痰,有型之痰。它其實不是來源 於肺,而是生於脾。

脾是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有的人常吃咳嗽藥,但是痰總是化不掉,原因就在於肺 不是生痰之源。因此要想根除痰,就必須健脾祛濕。

2、氣鬱則生痰

即是氣鬱生的痰,氣鬱生的痰在身體上最容易表現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腫,中醫叫痰核 。脂肪瘤看似是個有形的東西,其實它是氣鬱的結果。還有,像扁平疣這類東西,也跟 氣鬱有關。

3、血滯則生痰

即是血痰,「痰蒙心竅」就是指的血痰,也就是現在常說的高血脂。血流緩慢,停滯住 了,然後堆積下來,就形成了高血脂。

4、轉化

這三種痰是不一樣的,但中醫都稱做痰。而且這三種痰之間還可以互相轉化,氣鬱則血 淤,氣鬱之痰很可能轉化為血滯之痰。脾虛生痰後,若生氣很可能發生開頭老爺爺的悲 劇。

化痰方略

1、常按豐隆穴,除痰利器

功效: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 無形之痰。

取穴: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 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

按摩: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豐隆穴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並屈伸活動踝關節, 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 ,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左右交替。每次按壓5分鐘。每日1次。

艾灸:一般為仰臥位或坐位。將艾灸點燃後放於豐隆穴上方,距離皮膚2~3厘米左右施灸, 使溫熱感向深處、遠處擴散,以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 度。隔日灸1次。

貼葯: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錘敲擊右側豐隆穴5分鐘,有痰就多按。還可以把從藥店買回的甘草錘扁、錘爛,外敷在此穴上,用醫用紗布和醫用膠布固定。 每次貼12個小時,取下休息12個小時再貼。

2、關注心包經,化血脂之痰

心包經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也是專門預防高血脂的一條經絡。如果血脂高,心血 管就會堵塞,就會患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會得心梗。

3、常按支正穴,祛除瘊子

功效:手太陽小腸經之支正穴,祛贅生物(如瘊子、扁平疣、脂肪瘤)。這些贅生物在中醫裡 邊講就叫痰結(痰濕所結),就是濕氣結在一起結成這些東西了。

原理:由於支正穴呢可以從心臟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後衝擊小腸經,人體的消化功能 不好,痰濕就會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濕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就不 會產生這些贅生物。

取穴:腕橫紋上五寸,這裡(是)支正穴。這個位置在側面—小腸經都在側面—支正主是小腸 經通到心臟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 。

4、關注脾經,拔除痰根

常按摩或者艾灸小腿及腳部的脾經,重點關注陰陵泉、地機穴、三陰交、公孫穴;潛意識點穴提示,多喝山藥(或者紅豆)薏米粥(或糊),也可幫助祛濕化痰 。

5、莫生氣,少生痰

氣鬱則生痰,要想防止「痰」的形成,就一定不能讓自己生氣。愛生氣的朋友一定記得 多掐揉腳上的太沖穴,消消氣哦。

6、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古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 尤其是豬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應減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 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飲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點兒。潛意識點穴提示:如果能買到純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當做日常飲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痰消病滅。

如何分辨「有形之痰」

1、寒痰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歡喝熱的,舌苔薄白。這種情況多由感受寒邪引起。

可以多用些陳皮、桔梗等化痰的藥物泡水,同時治療風寒感冒。

2、濕痰

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體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這 是由於濕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者飲食過於油膩,缺乏 運動等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

這時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藥等食物。同時加強鍛煉,控制體重。

3、熱痰

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發高熱數天后,轉化而來,病人怕熱喜歡喝涼 的,舌紅苔黃。

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飲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鮮竹瀝水或者梨汁。

4、燥痰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

這時要多喝水,可適當用沙參、麥冬等養陰的藥物代茶飲,同時保持呼吸道濕潤,室內可用加濕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