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很惆悵,為什麽花少系列悄悄消失了?

因為前不久國內要搞經紀人綜藝卻被爆又是“拿來主義”的事情,我去認真研究了一下韓國最近有什麽新上的、或者比較流行的綜藝。

有朋友向我狂推《旅行者》,說嘉賓就是柳俊烈和李帝勳這兩位實力人氣兼具的男演員,在節目組不干涉的前提下,到古巴去當一把背包客。

聽了這段介紹,我恍惚了一下,發現國內綜藝市場上,好像已經沒有純粹的明星戶外旅遊真人秀了。

可能有人會舉手,說《妻子的浪漫旅行》都出到2了,怎麽不算?

但“旅行只是其中一個元素”,不管是宣傳方向還是剪輯策略,亦或是播出後大家的討論熱情,《妻子的浪漫旅行》的重點仍是“夫妻觀察”。

去年獲得良好口碑的《奇遇人生》,雖然也是帶著明星嘉賓去別處:南非、美國、古巴、印尼、冰島……

不過它的敘事平和、節奏緩慢,隻用了3個機位來跟蹤主持、嘉賓和周遭風景變化,注重自我探尋而非其它——還是沿用了導演擅長的紀錄片拍法。

當初算是做出標杆意義的《花兒與少年》系列,早在去年就確定停辦不做。

而跟它一路“相愛相殺”的《花樣姐姐》,經歷了改名、改版,也沒能逃過消失的命運,連官微都改名換姓,拿給隔壁《媽媽咪呀》節目組用了。

是因為這類節目已經激不起觀眾的興趣了嗎?

不是。

直到現在,《花兒與少年》的官微底下也還是有很多人留言,希望還能有第四季推出……

《花樣姐姐》那邊也是一樣,在官微挪作他用之前,也還是有觀眾去表白在等待……

而兩個節目中的一些“撕X名畫面”,也是觀眾們常看常新的話題來源,特別是大家都知道的《花少2》。

哪怕引爆點只是一個所謂的“明星當眾拆穿對方名場面合集”,也能輕輕鬆松衝上熱搜

要知道這個合集裡有韓紅在2014年《中國夢之聲》擔任評委時,怒撕前開心麻花學員假裝流浪歌手賣慘的內容……

有2013年金星和楊麗萍在《舞林爭霸》當導師時的雞同鴨講現場:

一個堅持說當期主題是爵士,必須跟著規則走,跑題了那就是跳得不好。

一個非要說“沒扣題演爵士難道就跳得不好了嗎?”

還有《演員的誕生》開播就引發無數爭議的“章子怡扔鞋”……

這些火藥味濃重的場面,要麽時間相對久遠,在當時沒有掀起夠大的輿論反饋;要麽衝突明星咖位大,配合新綜藝和新劇表現再看,也是別有一番味道……總之樣樣有嚼勁。

但看看討論,大家關注的永遠是最後一段,許晴在《花少2》裡說自己更喜歡第一季的part。

這個片段也是視頻中列舉內容裡,唯一一段大眾觀感沒有一邊倒的,而且不同博主轉發後的評論區裡,網友們留言探討,傾向也有很大偏差。

相對應的,《花樣姐姐》裡徐帆和王琳的齟齬也同樣是可以鬧上娛樂新聞。

以《花少》/《花姐》為代表的旅遊類真人秀已然成為了國內綜藝中的頂級流量,所帶來的話題和討論度也稱得上是中國當代電視發展史上的一道標杆、一面里程碑。

定收看這種真人秀,視覺上肯定是很享受的:

節目特意去海外錄製,取景地的選擇都相當考究,更何況還有專業攝影和調色……

而動輒六七八位攜手上陣的嘉賓,無論男女,顏值都相對較高。

《花樣姐姐》第一季就找了馬天宇、李治廷、宋茜、林志玲等人,有初代“鮮肉”有不老女神還有流量女明星。

《花少3》主題曲這個MV我循環了起碼五十多遍,畫面美、剪輯帶感,看起來就像時尚大片。

集體旅行本來就極容易考驗同行者的默契和品性,這些光鮮精致的明星們,突然長時間、近距離地面對鏡頭,來展示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個性三觀……

任務旅遊和真人生活的無縫隙也滿足了觀眾們的“窺私欲”。

比如他們到底能住什麽樣的房子

各自有什麽打包習慣

以及從中折射出來的人物特性……

△《花樣姐姐1》的時候,李治廷帶了樂器、蛋白粉等很多東西,衣服帶得較少只能反覆穿,和同屋愛乾淨的馬天宇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解密版的快感也在無形間幫明星們迅速打成各種“帶貨成就”,像是劉濤的打包袋、娜扎的防曬噴霧……

這也有利於電視台利用明星效應來進行軟性植入,獲得不菲的廣告收益。

電視台、觀眾、參與明星、廣告商甚至對應地區的旅遊管理局,看似都能在這類節目中有所取,那為什麽現在,我們很難再看到它們了呢?

當初報導中給出的說法是,“經費昂貴,收視低迷”。

雖然沒有直接的製作費用數據供參考,但127人帶著55箱設備跨了三大洲,拍了整整27天,已經能看出一些端倪了——這還沒算上明星們的酬勞,以及在節目中吃喝住的開銷。

但這種投入得到的結果是,節目收視每況愈下,甚至有過全國網0.23的成績。

收視下跌和觀眾們的新鮮感有一定關係:

第一季是2014年4月25號開播的,比完全同類型的《花樣姐姐》要早一年(2015.03.15),東方衛視當初有劉燁坐鎮的《花樣爺爺》,但播出順序也在《花兒與少年》後頭(2014.06.15)。

它吃的是第一口螃蟹,旅途的未知和綺麗風景對觀眾進行了感官刺激,又有嘉賓們或好或壞的互動,大家追看、討論,體驗都是嶄新的。

到《花少2》開播的時候,既有《花樣姐姐》對打,又有第一季珠玉在前,形式流程都被觀眾熟悉了掌握了,收視心理就會有些疲軟。

而《花少2》為了增加看點,加大敘事力度,增設多個任務環節,讓美景和人文亮點變成情節展開的背景,這又和觀眾追看節目的初衷有所背離。

△寧靜在節目上抱怨過,每天四五點就要起床化妝,出門後行程密集,沒有喘息休息

團隊成員裝備參差不齊,年紀和體力差異較大,還冒著風雨將至的危險,最終也沒達到頂峰

而且傳奇至尊《花少2》刻意放大了人物間的衝突和矛盾,弱化了向上的正能量氛圍,這也對明星的參與積極性和觀眾的追看樂趣造成雙重打擊。

但旅遊而已,哪有什麽真的對錯?

一群素不相識或者只是略有耳聞的人聚在一起,被迫展開長達一個月的遠途窮遊,碰撞的是生活習慣和處事問題,總要有個磨合的過程。

隔壁片場《花樣姐姐》裡,王琳和徐帆的爭吵,也就是兩個人各有考慮而已:

徐帆知道經費不夠了,李治廷隻訂到一間房,所以覺得大家應該克服一下,反正就一晚上;但王琳覺得自己沒休息好,工作人員又累,而且她不知道經費不夠了,所以才不肯將就。

個人主義和集體意識,總有一個要佔上風。

只是“對錯”區分不明確,但“好壞”對壘必須存在,這樣才能刺激觀眾站隊——雖然他們判斷不了誰拿小紅花,誰該不及格,無非是支持自己比較讚同的處理方式而已,但這樣才能完成螢幕內外的情境互動。

可回看一下當初看時覺得天大的黑點,真的算事兒嗎?

△上面那篇評論文章說宋茜在節目裡嬌氣不配合,但實際上裡面的確一些是原則性的不便,比如男女同住一屋卻是透明浴室▽

沒有人想成為其樂融融大戲裡的容嬤嬤,那我們看到的“好壞”的對立來自於哪裡?

答案是劇本和人設。

△“關愛八卦成長協會”曾經爆出過三張《十二道鋒味2》的劇本,當中對嘉賓推選任務體驗者有明確指引

到這類旅遊類真人秀裡,雖然不至於規劃得那麽明確,卻也需要放大一些東西來達成既定目標。

在一篇名為《探析戶外真人秀節目衝突元素建構》的論文中,作者張卓就提到明星前後區差異所帶來的節目賣點。

而這種挖掘除了不間斷的跟拍,還有後期剪輯加工的作用。

當初《花少1》華晨宇嘗海水試沙子引發了論壇上的罵戰,也成就了節目的高關注度。

但同期播出的《我的紀錄片》裡,編導也說其實華晨宇做了很多事,只是沒放出來,因為他們的人物設定就是“呆萌”,就是要放大他的愛吃、發呆以及一些有笑點的部分。

一旦有了這種側重和取捨考量,真人秀就勢必要背離觀眾所期待的“真”,出現“一個版本一種解讀”的現象。

而頂流《花少2》到現在還能撕,也就是因為素材太多了,且剪輯前後有矛盾:

不僅有11期平均長度為90分鐘的正片,還有11期30分鐘時長的《遠行計》做跟蹤和補充,此外還有個10+6小時長的無剪輯全程直播(英格蘭爬山部分10小時,土耳其部分6小時)……

2017年5月11號,《花少3》播出期間,有網友曝光了一段《花少2》的未剪輯視頻,就扭轉了很多人對許晴那段話的看法。

今天又有人放這段,所以我也順應潮流再發一下哈:

因為在此之前一年多的時間裡,大家都覺得是許晴緊閉心扉、抗拒和其他人交流,是“小公主做派”。

但那個短片公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所謂的“帳篷露營車”,其實是許晴單方面地覺得需要有人表態做選擇,在此之前寧靜早就跟爽子說了不會住車上,因為有帳篷。

這段有個前提,是寧靜說爽子不願意住車上,因為爽子媽媽說在車上睡會很危險。

寧靜跟鄭爽說有帳篷的時候,鄭爽在檢查窗戶,免得睡覺的時候空氣流通不暢,她還不知道有另外的選擇,所以問了一句,寧靜給了確認的回答。

爽子比較釋然,說那是最好的了。

作為導遊的井柏然有提到說讓女生都住在車上,可能覺得比較暖和。

寧靜就是在這時候表達了自己不想住在車上的態度,理由是車上很悶。

然後井柏然說那好,“我住車上”,井柏然和楊洋住一起,所以就是男生住在車上的節奏,寧靜默認了這個決定。

在這個過程中,毛阿敏和許晴是不知道的其他人的打算的,問了井柏然,但井柏然也沒能肯定。

這個時候許晴才表態說問一下到底怎麽住,還是尊重大家安排。

寧靜是以為毛阿敏和許晴想住,所以一直沒松口。

井柏然詢問“靜爽發”三人組後,依然無功而返……

毛阿敏其實說了自己想睡睡袋,但如果大家都想睡帳篷,自己可以睡車。

反而許晴,是不care沒表態的那一個,她比較記掛給大家買吃的。

於是她順口去問了一下到底怎麽安排,得到了“都行”的結果,就比較暴躁。

但她是不是非要住帳篷呢?並不是。

因為在她看來,兩個選擇大家都說可以,遲遲做不了決定很煩。

但也就像她說的,多大事?太沒事了。

住帳篷和住露營車,有對錯區別嗎……只是因此帶來的情緒波動,沒辦法避免。

這段剪輯也直接影響了大家對《花少3》的評價,要麽覺得未剪輯曝光是給3炒作,要麽覺得3的小爭執也是因為2的老套路。

這種觀感的覆滅,對節目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嘉賓的心情和形象損毀亦如是。

17年楊洋在跑《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路演時,就跟劉亦菲說,讓她不要去參加真人秀,“那不適合你”。

尤其是這些參與者大多是演員,每當有新作要上、新綜藝要播,還要主動或者被動地去提及當初一場真人秀裡的撕X大戰,簡直得不償失。

真人秀是一種帶有敘事性的節目形態,要在封閉的時空裡呈現出“虛擬的真實”,但觀眾沒辦法也沒必要分清虛實的邊界,對他們而言,明星們在節目裡說什麽、做什麽應該代表全部或者大部分的現實真相,它是不能被戳穿的。

而編導者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通過篩選和剪輯,在幾百個T的高清素材裡去選取一些切入點,好製造話題,同時強化給每位嘉賓的性格設定,好在後期達到“反轉”和“成長”的預期效果。

也就是說觀眾和編導的需求是在兩個次元裡的。

沒有衝突點的節目光鮮、平順、小清新,但收視率一路下跌,因為它違背了節目生存法則的大忌。

但一旦剪刀手上陣大開殺戒,觀眾抗議劇本的存在,明星們也會對這種雙面差異避之不及。

所以現在各種觀察類節目上線,讓演播室和外景嘉賓們有所呼應,讓場內的MC們通過自述的方式來帶出一部分情節點和衝突點,這未嘗不是一種安全的方式。

不過在沒有新的話題大作上線之前,《花少2》的屠版製霸,還要持續很久很久。

(本人也很好看,值得看完後點個“好看”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