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風寒感冒、暑濕感冒均可採用艾灸

感冒俗稱傷風。根據發病季節或癥狀的不同,中醫通常將其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暑濕感冒等類型。治療風寒感冒、暑濕感冒均可採用艾灸。

風寒感冒是由於感受外邪,而出現發熱惡寒、頭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癥狀的疾病,俗稱「傷風」。其主要癥狀為頭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癢咳嗽、咯稀痰、惡寒發熱(或不熱)、無汗。中醫中有風為百病之長,六淫之首」的說法,故治療應當以疏風解表為主。

特效穴位:列缺穴、風門穴、風池穴

方法一、溫和灸列缺穴

快速取穴: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食指尖到達之處即列缺穴。

艾灸方法:艾條溫和灸列缺穴5~ 10分鐘, 或艾炷無瘢痕灸3~5壯,每天1次。

方法二、迴旋灸風門穴

快速取穴:坐位,由頸背交界處椎骨的最高點(第7頸椎)向下數2個椎骨(第2胸椎),在其下 向左右兩側分別量取2指寬(食指、中指併攏)即為風門穴。

艾灸方法:用艾條迴旋灸風門穴,每次每穴灸15分鐘,每天1次。

方法三、艾條隔薑灸風池穴

快速取穴:坐位,在後髮際上1寸水準,從耳後向後正中線摸,摸過一條明顯的肌肉,該肌肉與另一肌肉之間的凹陷處,即為風池穴。

艾灸方法:艾條隔薑灸風池穴5~10分鐘,每天1次。

艾灸治療風寒感冒應越早越好。風寒感冒初起,若能及時灸之,則片刻陽氣蒸騰、衛氣運轉,寒氣立即消散,病即愈。病程中灸之,能迅速解除惡寒、鼻塞等癥狀。但若是感冒時間久了, 出現喉嚨乾痛、 鼻流黃膿涕等癥狀,就不要灸了。

輕症亦可用生薑10克,紅糖適量,煎水服用。

暑濕感冒

暑濕感冒發生於夏季,面垢身熱汗出,但汗出不暢,身熱不揚,身重倦怠,頭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黃,胸悶欲嘔,小便短赤,舌苔黃膩。重症氣陰兩脫,則見面色蒼白、汗出氣短、血壓下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急取神闕穴、關元穴艾灸以回陽救逆。

特效穴位:神闕穴、關元穴

方法一、雀啄灸神闕穴

快速取穴:神闕穴在腹中部,肚臍中央。

艾灸方法:艾條雀啄灸神闕穴,灸5~10分鐘,以局部出現深紅暈為度。

對小兒患者及皮膚知覺遲鈍者,醫者宜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分置穴區兩旁,以感覺灸熱程度,避免燙傷。

方法二、雀啄灸關元穴

快速取穴:從肚臍向下量3寸處(4指橫寬),即為關元穴。

艾灸方法:艾條雀啄灸關元穴,灸5~ 10分鐘,以局部出現深紅暈為度。

增效療法

新加香薷飲

原料:香薷6克,金銀花9克,鮮扁豆花9克,厚樸6克,連翹6克。

做法:將以上原料加5杯水,小火煎煮至餘2杯,去渣取汁。

用法:先服1杯葯汁,若出汗,汗止後服第2杯即可。服用1杯後若不出汗,再服用第2杯,若還不出汗,再煎1劑服用。

功效:適用於夏季感冒。證見惡寒發熱、無汗、胸悶、口渴、舌苔白膩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