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系化防控近視」——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名師講堂在京舉行

「根據海榮小朋友的目前近視度數和雙眼視功能以及近視家族史,再結合他的《用眼習慣檢測報告》,我們明確了他的病因所在,制定了針對性的個體化控制方案……」7月28日,愛爾眼科第四屆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名師講堂在北京舉行。多位權威、知名視光專家在線回答了百萬家長關注的孩子近視問題。

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指出,近視防控需打「預防」「檢查」「治療」組合拳,全方位立體化建立科學近視防控體系,從而改善中國青少年近視問題嚴峻的現狀。


青少年近視率全球第一,近視防控成國家重點關注項目

據澳洲華伯恩視覺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全球近視眼患病人數約25億。而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其中,7~12歲小學生13~15歲初中生16~18歲高中生19~22歲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分別為45.71%74.36%83.28%86.36%。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乾預,到2020年,中國存在視力問題的人口數可能高達7億以上。中國作為青少年近視率全球第一的國家,視覺健康形勢極為嚴峻。

(衛健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李長寧主任發言)

衛健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長寧表示,「自2016年開始,我委聯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連續3年將『全國愛眼日』的主題聚焦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上;日前,由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織專家編寫的《近視防治指南》也已由我委裡正式印發;多位國家長官人也多次就加強兒科建設、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控重大傳染病、近視等做出指示批示。國家正從社會宣傳、方針政策、落地執行等多層面重點關注青少年近視防控問題,在全社會營造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

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積極推動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控體系的完善,改善我國兒童青少年日益嚴峻的近視問題,愛爾眼科已連續三年主辦「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名師講堂」(以下簡稱:名師講堂)。2017年舉辦的名師講堂更是吸引了700萬人次在線觀看,大眾對愛眼護眼、科普知識的獲取呼聲日益高漲。

本屆名師講堂由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聯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學院共同主辦,以「科學防控近視,關愛孩子眼健康」為主題。現場邀請到了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院長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代表瞿佳教授國際角膜塑形學會亞洲分會主席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組長溫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全國人大代表呂帆教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眼視光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張豐菊教授以及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等權威眼視光專家,他們圍繞兒童眼病及青少年近視、角膜塑形鏡在控制近視進展中的作用、高度近視的危害與成人近視屈光手術等熱點問題展開詳細闡述,為現場及網路上的民眾奉上了一場視光科普盛宴。


雲夾集「規範用眼行為」「預測近視」於一體,成防控近視利器

近視主要是指人眼在調節放鬆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的一種病症。瞿佳教授指出近視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而環境因素中的近距離工作戶外活動讀寫習慣採光照明等與近視的發生髮展都有密切關聯。

(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院長、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代表瞿佳教授)

近視的醫學乾預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楊智寬教授表示,這套體系包括以對青少年的行為進行監測及乾預為主的預防手段以遠視儲備檢查和雙眼視功能檢查為主的檢查技術以採取控制周邊離焦點技術改善調節滯後技術為主的治療技術三個方面。

愛爾眼科目前已搭建起成熟的集「預防」「檢查」「治療」於一體的科學近視防控體系,而且在「預防」、「檢查」以及「治療」這三個階段,均具備獨有優勢。兒童青少年用眼習慣的規範,是預防近視的重中之重,而如何進行有效的用眼行為監測和乾預矯正一直以來是青少年近視防控的難點之一。隨著2016年楊智寬教授團隊研發的可穿戴近視防控智能設備「雲夾」的誕生,這一難題得以解決。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教授)

「雲夾是一款能夠客觀監測近視眼相關環境因素的黑科技裝置。」楊智寬教授指出,雲夾內置有紅外測距感測器、集成晶元、紫外線感測器、三軸加速度感測器等,能夠對用眼距離、用眼時長、用眼角度、環境光照和戶外日照時長五個維度進行精準監測,並能實時對不良的用眼行為進行智能震動乾預,從而從「根本」上預防近視眼的發生與發展!

「它不僅能在『預防』階段起作用,在『檢查』階段結合遠視儲備、雙眼視功能等檢查項目結果,加之通過雲夾監測獲得的用眼行為數據,我們還能通過大數據的方法,準確『預測』每個個體未來的近視發展趨勢,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制定科學、合理的個體化近視治療方案,有效控制近視度數,避免發展成為高度近視。」楊智寬教授表示。

(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眼視光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張豐菊教授)

「控制近視患者度數加深,降低高度近視眼的發病率是科學防控近視的主要任務之一。」張豐菊教授指出,高度近視患者由於眼軸增長,眼球形態發生改變,發生其他眼病的隱患急劇增大。由於視網膜變薄,高度近視患者可能發生視網膜裂孔、變性;由於晶狀體營養受到影響從而使發生白內障的風險增高;同時,高度近視合併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病幾率高於普通人群。這些危害都使得高度近視不容小覷。


角膜塑形鏡,有效控制近視發展

目前針對近視的治療主要集中在以角膜塑形鏡為代表的控制周邊離焦特殊鏡片以雙眼視功能訓練為主的改善調節滯後技術以及近視手術三種。呂帆教授表示,青少年由於還在發育,不適合接受近視手術,目前能夠有效控制、延緩近視發展、避免孩子發展成為病理性高度近視的安全方法之一,就是科學驗配角膜塑形鏡。研究顯示,角膜塑形鏡減緩近視發展的效果遠優於普通框架眼鏡:配戴普通框架眼鏡的孩子一年近視大概增長50度75度左右,有的甚至更高;配戴角膜塑形鏡的孩子一年近視僅增長10-25度左右。

(國際角膜塑形學會亞洲分會主席、溫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全國人大代表呂帆教授)

「因為角膜塑形鏡是一種第三類醫療器械,必須要去有醫療資質的醫療機構,必須要有相關資質的醫生進行專業驗配。」 呂帆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已經批準上市角膜塑形鏡的矯正屈光度最高為600度,適用人群年齡是8歲或以上。「也就是說,除非特殊案例,一般不建議近視度數大於600度的患者或者8歲以下的兒童配戴角膜塑形鏡。」

(專家回答在線網友提問)

(現場嘉賓踴躍提問)

歷時5年研製世界首款近視眼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雲夾」;利用完全自主產權的「雲夾」作為關鍵實驗設備牽頭首個由中國團隊主導的六大洲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作為全球執行夥伴投身國際兒童視覺健康項目「Our Children』s Vision」……愛爾眼科作為全球最大、橫跨歐美亞的眼科醫療服務機構,一直致力於研究、破解人類近視發病機制這一「世紀難題」,並全心投入於改善我國嚴峻的青少年視力健康問題中。校園年篩查量數百萬,目前在愛爾眼科建立視覺健康檔案的青少年已超600萬,愛爾眼科將持續為我國青少年的視力健康護航。

(編輯Max)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愛爾眼科 李青霞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資訊,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