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知道腸癌的早期信號都有哪些嗎?

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如腹痛、大便隱血,若不重視,最終會釀成大毛病。就像一朵鮮花逐漸凋零……不是沒有徵兆,只是你從未注意到!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的變化,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如何識別大腸癌的早期信號?

早期大腸癌多數無明顯癥狀,需要做相關的化驗、檢查方可發現,隨著癌腫的逐步增大才出現一些不適癥狀,主要有:

1. 便血。大部分的便血都是痔瘡導致的,如果是鮮紅色的就是痔瘡,如果你大便是黑色的,那就要小心了,因為大便從大腸到達肛門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就會導致血液與大便混合,並因為時間的關係,血液中的氧氣被消耗,因而呈現黑色。

2. 腹部包塊。大約有半數的腸癌患者會出現腹部包塊現象,這是腫瘤腸網膜及周圍組織粘結引起的腫塊,性質不規則,有一定的活動度,而在腸癌晚期由於腫瘤的浸潤程度成高腫塊可能會難以活動。

3. 腹痛、腹脹。早期很少有這種現象,一般都是在中晚期,這也是腸癌的信號之一,因腸道功能紊亂,或腸道梗阻導致腹痛、腹脹,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有漸漸加重的趨勢。

4. 排便習慣改變。比如大便變細、變形、排便次數明顯增加、黏液便、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

你是大腸癌的篩查對象嗎?

大腸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50歲以下人群發病率較低。多數亞洲國家設定50歲為大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我國50歲以上人群大腸癌發生率顯著上升。因此建議以50歲作為大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大腸癌的流行病學況,符合以下第1條和第2、3條中任一條者均應列為大腸癌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結腸鏡篩查對象

1. 年齡50~75歲,男女不限。

2. 糞便潛血試驗陽性。

3. 既往患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疾病。

4. 對於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又稱Lynch綜合征,符合其診斷標準和家族中有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患者的人群應接受定期篩查。

5. APC基因相關性息肉病:包括經典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輕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綜合征和Turcot綜合征等,應儘早行基因檢測確診,無癥狀家系成員也推薦檢測明確。

6. MUTYH相關息肉病:是一種高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臨床表現類似輕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發病年齡平均在55歲左右。處理原則與輕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相似,患病個體應從18~20歲開始,每2年做一次全結腸鏡檢查,並終生持續。

7. 黑色素斑:胃腸多發息肉綜合征的結腸鏡篩查自18歲開始,每2~3年一次。幼年性息肉病15歲以前開始結腸鏡檢查,如發現息肉則每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如未發現息肉則每2~3年一次。兩者均需定期進行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而胃腸多發息肉綜合征上消化道內鏡檢查需提前到8歲,同時不能忽視小腸的監測,可行小腸鏡或影像學檢查。

大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癌腫為首選,輔之以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等。最近不少學者對早期大腸癌採用經內鏡下切除治療,也取得了較好療效。

1. 每天走路半小時。醫學研究表明,每天走路半小時,患腸癌的風險就降低二倍多。這是因為我們運動會加快胃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不僅有效預防大腸癌,還能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2. 堅持有氧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促進毒素排出。《英國癌症雜誌》刊登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經常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每天運動40分鐘就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1/4。

3. 多喝水。平常多喝水有利於腸道的沖洗,將有毒物質排出。並且可以減少便秘的發生。

4. 多吃粗糧。大腸內有許多有害細菌,如果這些細菌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越長,就越容易造成大腸的感染。多吃粗糧能夠讓大腸蠕動速度加快,加速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同時粗糧含有的營養素豐富,有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大腸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